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給戰車進行的「加裝頂棚」(網友戲稱加蓬)改裝工作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繼東部戰區給輪式步兵戰車加蓬之後,西部戰區也給自己的15式輕型坦克加裝了防無人機頂棚。
▲西部戰區給部份15式坦克加裝的防無人機護網
▲東部戰區加裝防無人機頂棚的輪式步兵戰車
相比於東部戰區的嘗試,西部戰區坦克上的「加蓬」工作無疑更加細致,其防護網不但覆蓋了正上方的炮塔頂部空間,並且還對炮塔側面及尾部進行了防護。
▲西部戰區15式坦克「加蓬」後的近景
如果仔細看的話,15式坦克的頂棚,應該還專門為車組乘員的快速逃生進行過考慮,在車體及炮塔的艙門口蓋位置,留有相應的可開啟式蓋板。
除了為坦克加蓬以外,西部戰區的05式自行加榴炮也加入了「加蓬大軍」在各個角度都安裝了防護網格蓋板。
▲西部戰區05式自行加榴炮「加蓬」後的近景
結合俄烏戰爭當中,俄烏兩國,尤其是俄羅斯坦克與裝甲車的加蓬發展史,這種加裝防護網的操作,顯然是參考了俄軍同類產品的結果。
那麽問題來了,在俄烏戰爭初期現了大眼,現在轉入靠外援彈藥+大力擴軍,蠻力「硬磨」烏軍防禦陣地的俄軍,還有哪些值得解放軍學習的經驗呢?本期推播,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加蓬」實際上並不那麽簡單
在俄烏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俄羅斯戰車尤其是坦克上的棚子,因為非常簡陋,因此被許多網友戲稱為「燒烤架」,又由於最初加了棚子的坦克依舊被「標槍」與「N LAW」等個人反坦克火力不斷擊毀,所以這種棚子一度成為了輿論場內嘲諷俄軍「落後,呆板,只會蠻幹」的典型。
▲加了棚子依舊被擊毀的T-72坦克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俄國裝甲兵的棚子也在不斷地前進演化著,從最開始的單層頂棚,逐漸演化出了雙層頂棚,又根據實戰案例的實際總結,發展出了可以保護坦克炮塔後部脆弱區的「全包」版本,緊接著,為了解決坦克中彈之後,坦克兵跑路不及時,容易在籠子裏變成「烤鵝」的問題,又研發出了可以方便出入的帶緊急出入口的版本……
▲最新版本帶蓬的T90M坦克,已經極大的提升了「蓬」的防禦力
經過對大量戰損及幸存坦克案例的分析與總結,俄軍現在的棚子逐漸好用了起來,一般情況下,可以抗住幾架小、微型自殺式無人機的打擊了。
▲上圖為加了棚子的美國M1坦克。戰爭進行到今天,即使是烏軍手裏的高檔西方坦克,也紛紛加裝了棚子,再也沒人說這是落後蠻幹的表現了
我軍為15式坦克所加裝的防禦篷,明顯跳過了俄、烏兩軍加蓬路上走過的一些歪路,直接參考了其最新版本,這顯然也是一種學習的舉措。雖然說所謂的「反無人機蓬」歸到本質不過是「在車體上焊鐵架子而已的簡單工作」,但損失了數千輛裝甲載具的俄國人,在這方面的經驗顯然更多,也更值得參考,直接采用拿來主義,無疑是捷徑。
▲在哪種外型的棚子更耐炸方面,俄國人絕對最有發言權
除了給坦克和榴彈炮加蓬以外,給裝甲車、吉普車、卡車乃至於全地形車加蓬,其實也是俄軍重要經驗的一種,因為俄烏戰場的實際經驗表明,敵人的無人機飛手全都是逮到什麽就炸什麽,而且往往喜歡炸「軟柿子」(炸無裝甲保護的車輛,不但也能起到打擊敵人的作用,並且大概率能夠「1機換一車」,甚至於在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方面的貢獻還能更大)。
▲炸坦克最多炸死三個人,並且大概率一次炸不死,但是炸吉普和麪包車,就能殺傷更多的敵人士兵
戰傷救治經驗,也值得「海淘」
每一場技術進步的戰爭,除了表現為雙方攻防武器,技術裝備的升級以外,還表現在對雙方醫療救治經驗的倒逼升級上。
在無人機大振幅肆虐戰場並疊加雙方士兵海量披掛高效能防彈衣的今天,無人機所投擲的炸彈,對雙方士兵都造成了大量的下肢,尤其是腹股部位的破片傷害。
▲普通小、微型自殺機所攜帶的彈藥,普遍都不算大,往往初始只能炸傷士兵
對這些新時代特色傷害的救治和轉運工作,俄羅斯做得不說有多好(畢竟相當多的俄軍戰士在負傷之後選擇的是給自己腦袋來上一槍,平時如果不是見多了負傷者的悲慘命運,沒有人會選擇自我了斷),但至少相比於和平時代包括我們在內的其他國家,要經驗豐富多了。
▲一名俄軍士兵被無人機炸傷後,向戰友請求朝他腦袋開槍解除痛苦
這種對無人機炸彈所造成的特殊傷害的救治工作,純屬鮮血換經驗,被炸的傷員救治多了,醫生也就手熟了……如有機會,倒是可以向俄國的軍醫們好好學習一下這方面的救治經驗。
絞肉機裏一樣有經驗
現在的俄軍雖然相比於剛剛開戰時要現代化多了,但是總體上仍然是一個龐大但到處漏風和湊合的軍隊。它現在在戰場上雖然取得了優勢地位,但是誰都明白,這種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動員人力參戰、北韓的炮彈支援、伊朗的無人機供應,以及最重要的東方某個可以買「高級元器件」的自由市場上的。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樣靠海淘維持進攻能力的俄軍,已經喪失了學習的價值,但實際上,即使是爛仗,部隊所能積累的戰鬥經驗也是極富意義的。
▲俄羅斯人在生產建設中有多勤勞可能不好說,但是在惡劣環境下「耐苦戰」的本事至少在歐洲大區是可以排前列的
首先是來自基層部隊的「血經驗」在漫長的俄烏戰爭當中,俄軍的基層分隊和不同層級的對手積累下了大量的「貼臉戰鬥經驗」,他們既跟最精銳的僱用兵組織激戰過,也打過被臨時拼湊起來的民團武裝,他們既在翻漿期的泥濘裏頂著肆虐的無人機匍匐進攻過對方戰壕,也曾在瓦礫堆裏進行過逐屋作戰。
他們既對抗過另一支蘇式機械化部隊,也同先進的北約裝甲戰車進行過攻防戰鬥,光是硬吃上萬發海瑪斯火箭彈精準打擊的經歷,就絕對是天下獨一份的了(戰爭的經驗,除了打人以外,被對方的高科技兵器捶打,這種挨打的經驗也是重要的組成部份)。
▲論五代機攻防、大洋艦隊決戰,俄軍沒什麽發言權,但是要論如何在廢墟泥地裏拿步槍對射、扔手雷,這些見慣了生死的老兵絕對各有各的獨特經歷。上圖為俄羅斯國慶閱兵時的戰鬥英雄方隊。
這些真刀真槍的對抗經驗,雖然沒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也一定是不流血學不透徹的,起碼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一種模擬訓練手段能帶來被真實槍炮射擊的體驗感,也沒有哪種超級電腦,能精準計算出,在巷戰高壓環境下,士兵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俄軍的很多戰鬥經驗,在國內網絡即可搜到觀看,截圖為B站UP:環球記錄,轉譯的攻樓小教程
比如說:具體到全自動火器對抗的巷戰環境下,什麽樣的環境該采用什麽樣的戰術清理傷亡最少,哪些建築物的墻是能直接開槍掃穿而不用擔心跳彈的?一支步兵突擊隊,要帶多少炸藥、多少備彈、多少手雷、多少煙霧彈,準備多少止血帶才能夠維持多長時間的戰鬥且不影響自身機動?……這些戰鬥經驗,是再仿真的訓練器械也很難模擬出來的。
雖然解放軍在平時的戰鬥模擬訓練過程當中,對上述問題肯定也積累了自己的一套答案與解法,但畢竟不是考試真題,和俄軍就這些實戰真題「對對答案」,也總是能夠收獲一點有益處的經驗。
相比於國內外網絡上絕大部份以賣防衛課程、做廣告和帶貨產品為主要目的的戰術網紅來說,俄軍的課程可以說還是比較實在的,雖然最核心的東西也不一定會真的分享出來,但起碼不會只流於表面,只教授一些最基礎的花架子。
▲客觀地說,歐美一些從一線特戰部隊退役的戰術網紅,在個人射擊技巧與小組戰鬥技能方面,確實有自己的高超之處,但是他們並沒有完整參與過類似巴哈穆特攻堅戰這樣的當代硬仗,在這方面沒什麽經驗積累
更何況俄軍的老兵我們真的能確認他來自真實的戰場,而不像有些戰術網紅一樣,依仗著資訊壁壘,肆意給自己編造難以捉摸的人設(萬一他的所謂戰術技巧,也是從哪個二把刀那學來的,那純屬浪費培訓費)。
其次是俄軍在對抗歐美的高技術兵器方面,也確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來講,在實戰中真的擊毀過愛國者防空系統、海瑪斯高機動火箭炮的,還只有俄軍一家。
這些西方高技術兵器的作戰特點是什麽?在戰時會采用何種頻段?如何編組運用?真實技戰術指標到底有宣傳中的幾分?這些問題的答案,目前還只能從俄軍手中得到。與俄軍開展這方面的交流,至少能讓我們驗證一下自己平時的技術偵察成果。
在這方面,解放軍官方比我們這些業余愛好者無疑要看得更遠,早在2023年4月,我軍便向俄羅斯派出了自己新一批的留學生隊伍,相信他們肯定能夠帶回一些有益的經驗教訓……
▲俄羅斯媒體的報道
尾聲:態度決定命運
「滿招損,謙受益」作為一句涵蓋了中國古老智慧的諺語,它絕不僅僅只適用於中國,而是平等地適用於所有人。在文章結尾,給大家分享一個央視紀錄片【中國空降兵】第五集裏披露的小故事,相信這個故事能夠讓大家對俄烏戰爭初期,俄軍因驕狂輕敵而丟人現眼的深層原因,以及我軍今天仍然向俄軍尋找有益經驗的做法,有一個新角度的理解。
▲該紀錄片至今仍然可以在央視官網中收看
在2005年8月舉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演習當中,我軍空降兵奉命與俄軍第76空降師展開聯合演習,我軍指戰員抱著學習的態度,一直在圍觀俄軍官兵的作業。而俄軍,從來不屑於看看我軍是如何進行相關作業的……說句實在的,他們並沒有把後來成立的中國空降兵當回事……
▲仗著自己「老資歷」的俄軍空降兵第76師,在該演習當中,從不屑於了解他們的中國同行
俄軍的囂張氣焰,在後來的聯合打靶當中,也很快收獲了「臉紅」時刻,俄軍傘兵戰車的車載火炮打完了炮彈,還剩一些靶子在靶場上豎立著,而中國空降兵的傘兵戰車,在消滅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又順手幫俄軍打掉了他們應該消滅的目標……見微知著,俄軍在2022年年初的表現,其實早有很多預兆可循,其反面教訓,不可謂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