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918事變紀念日淩晨,遼寧號逼近日本領土,台軍強硬出動導彈應對

2024-09-18軍情

「9月18日」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深刻記憶的日子,93年前的這一天,日本關東軍編造了所謂的「南滿鐵路爆炸」事件,並錯誤地指責中國軍隊,隨後對駐紮在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炮擊,拉開了長達14年的對華侵略戰爭的序幕。在「九一八」事件紀念日的這個淩晨,遼寧號航母有了重大行動。

這是日本記錄的遼寧號航母

根據【觀察者網】的報道,在9月18日淩晨1點30分,遼寧號航母及其編隊從台灣島東北側進入海域,朝向日本的與那國島方向強勢推進。這是遼寧艦在今年返回港口後的第一次遠海行動,也是官方首次確認殲35戰鬥機部署上艦以後的首次出海。這兩個「第一次」,加之特殊的918日期,遼寧艦沿台灣島東北角進入,並貼近日本的與那國島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含義非常深遠。

這是遼寧號航母編隊航行路線

出乎意料的是,台灣當局「如臨大敵」,緊急調動了戰機和軍艦進行跟蹤,更令人氣憤的是,台灣軍隊竟然啟動了岸基反艦導彈,直指遼寧號航母編隊。請註意,台灣軍隊對遼寧號航母使用導彈的情況,在過去的報道中極為罕見,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那麽,為什麽台當局要在這個918紀念日當天,不考慮全體中華兒女的感受,采取這種過激行為呢?

9月15日,【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他固執地堅持「台獨」立場,其「以武謀獨」的野心日漸膨脹,企圖與美國和日本聯手對抗中國大陸,並且賴清德在多個公開場合聲稱「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反之亦然」。賴清德的這番話,是不是意味著台當局已經將日本視為「宗主國」,並甘願成為日本的走狗?

這是「魚叉」反艦導彈

講到台灣軍隊的岸基反艦導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魚叉」反艦導彈,另一種是「雄風三」導彈。其中「魚叉」導彈是20世紀70年代產品,射程短,精度低,大約只有120公裏;而「雄風三」導彈的射程則較長,台灣防務部門公開稱其射程達到400公裏,最後階段的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擁有較強的穿透力和打擊力。2023年,台灣官方宣布新增了15個岸基導彈陣地,「雄風三」導彈陣地有9個,「魚叉」導彈陣地6個。其中「魚叉」導彈將部署在雲林、台南、高雄、屏東和台東。

這是台軍「魚叉」導彈陣地的分布圖

而「雄風三」導彈部署在台灣島的西北部和東北部,因此可以推測,瞄準遼寧艦的可能是「雄風三」導彈。前文已經介紹了這款導彈的大致效能,飛行速度在2.5到3馬赫之間,它是否能對遼寧號航母編隊構成實質性威脅?坦率地說,台灣軍隊似乎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遼寧號遠赴大洋,其編隊包括至少一艘055萬噸級驅逐艦和一艘052D驅逐艦,加上幾艘054A護衛艦,構成了強大的艦隊,單憑「雄風三」導彈想要顯示力量,無異於班門弄斧,顯得力不從心。

這是台軍測試「雄風三」導彈

因此,台當局激進地針對遼寧號發射導彈,雖在軍事上意義不大,卻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必須警惕頑固的「台獨」分子與國外幹預勢力之間的勾結,這些行為可能會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