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屆的珠海航展都可以說是一場軍迷的盛宴,沒別的理由,各種老婆啊不是各種新銳裝備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我們說這是「航空展」,但實際上珠海航展已經發展成為了綜合性防務展覽,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也有,海裏遊的也有。
這次的珠海航展,各位大豬蹄子們自然是把充滿「欲火」的眼神投向了亮相的3款隱身戰機身上,各路媒體也早在開展之前就跟蹤報道,殲-35A、殲-20還有毛子「蘇飛超薄」的靚照早就傳遍了整個網絡,蘇-57短距起飛然後「旱地拔蔥」的姿態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哦對了,殲-20與蘇-57還同框合影了,限時復刻【流浪地球2】名場面。
總之這次航展在開展之前就已經給了中俄三款隱身戰機極高的曝光量和流量,話題熱度非常高,但我今天不想講她們,因為聊她們的貼文、影片、媒體報道已經夠多了,我這個「臭軍迷」也未必能講得更好。那麽我今天要講的,是一款非常特殊的裝備。
前面我做過關於「航母上天」的節目,想法很科幻,但技術門檻非常高,基本等同於把當下的材料學、能源技術來一次徹底的「大革命」,你我這一輩肯定是看不到這一幕了,孫輩都只是小概率看得到,但想想,幾萬噸的巨艦帶著磅礴的力量騰空而起駛向宇宙,這畫面想想就很帶感!
而在今年的珠海航展,有那麽一款裝備就與之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只是這款裝備……既沒有數萬噸的龐大身軀,也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它是一款無人機,名叫「九天」,是中航工業推出的一款10噸級察打一體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如果不細看的話,可能會覺得這跟我軍已經列裝的無偵-10有些相似,不過後者是一款專職的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軍迷送外號「全村鷹」。
這款名叫「九天」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之所以在這次珠海航展上吸引了外界目光,是因為其機腹部位有一個「異構蜂巢任務艙」,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個模組化的任務艙具備什麽戰術能力了。對這款無人機,國內外軍事媒體和自媒體均有報道,新華網稱其為「靈活配置的重型無人機」,還有一位「老熟人」,美國動力網站旗下的「戰區」專欄,為其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觀點在標題裏就表達出來了:Looks To Be A Swarm Mothership(有望成為「蜂群母艦」)。
這篇文章表達的觀點,讓我想到了【星際爭霸】當中「星靈」陣營的「航母」,這玩意是真正意義上能飛的航母,作戰方式也是用自身攜帶的艦載無人機進行攻擊,當然,這玩意的大小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這種攻擊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給防守方造成極大的防禦壓力,因為攻擊方向不止一個,可能是從四面八方同時發起。而且如果在未來,中國能升級炸藥技術的話,每一架小型自殺式無人機,或者巡飛彈也能發揮出極強的破壞力,那這種「蜂群母艦」的戰鬥能力就非常可觀了。
說起這個,我還是得強調一個觀點,無人機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個不假,但遠沒有到能夠把主戰坦克踢下歷史舞台的地步,因為它還不能取代主戰坦克等陸戰兵器的職能,最起碼的,目前無人機還不具備地面攻堅戰鬥所需要的,能夠伴隨步兵的直射火力以及裝甲防護。而今天所講的「九天」無人機,它也還需要機場進行部署,它在未來的作用,簡單說就是在前線,攜帶大量小型無人機或者巡飛彈升空,抵達指定空域後,依照命令布撒,到這一步為止,它就像是一架空中的小型「航母」,只是目前的公開訊息中沒有說明這些小型無人機能不能回收。
那麽我們姑且把這些小型無人機當做一次性用品,反正成本低,經得起大量消耗。在軍事行動中,一架滿載小型無人機或者巡飛彈的「九天」無人機系統,至少能夠在攻擊與偵察行動中起到非常亮眼的作用。而這就必須講到無人機蜂群作戰。這種作戰形式所需要的科技水平非常高,因為它直接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掛鉤,主要難點就是如何讓一群小型無人機進行有效的編組,並最終實作協同作戰的效果。
中美兩國在這項技術的研究中走在了第一梯隊的位置,說不上誰比誰先進,美國也有類似的小型無人機莢艙,只是像這樣把大型無人機變成「蜂群母艦」,確實是中國先做了。我們在節假日看到的無人機群表演,在空中組合成各種各樣的華麗圖案,就是這種技術最簡單的一種套用。要想在軍事領域套用這種技術,難度可比這要大多了。
我不是專業人士,科研方面的我講不了,但可以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中美兩國現在都在無人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發力,而這項技術又高度依賴本國的電子工業以及資訊科技水平,因此要落實這項技術的前提就是要在人工智能、無人技術等領域,先取得一定進展。
在打擊行動中,這些具備編隊協同能力的自動化小型無人機,其本質可以說是一種現代化的、無人的「神風特攻機」,其自身裝有高效能炸藥,可以自主辨識目標,反饋目標資訊,最後編隊協同對目標發起攻擊。如果目標是防護較弱的步兵班或者輕裝甲車輛,也許一架無人機撲上去就夠,如果是防護能力較強的裝甲目標或者是掩體,亦或是器材部署較為分散的防空陣地,那麽這些無人機「蜂群」就可以協同進攻,對目標從360度方向發起飽和式攻擊。
而在偵察行動中,這種「蜂群」也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一個是體型小、噪音低,不易被發現,另一個是用數據鏈組網的小型無人機偵察集群,可以在空中機動部署,以相對較近的距離即時掌握目標的動態情報,這點在俄烏戰場上亦有體現,雙方都在使用無人機為後方的炮兵等火力打擊單位提供目標辨識和火力引導,這也會成為未來我軍無人機「蜂群」的重要作用之一。
聽起來這種無人機「蜂群」非常不好對付,事實上的確如此,一方面是防空系統的辨識困難,需要列裝專門的應對低慢小目標的防空雷達,另一方面就是成本效益比確實太低了,無論是「愛國者」「紅旗」這樣的防空導彈系統,還是「鎧甲S1」這樣的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一次攻擊的成本都會高於這種低慢小無人機群。
這樣一來,怎麽對付這種無人機群也成為了各國的一個研究課題,中國軍事科研單位也出過相關研究論文,最終的反制方案確定在動態構建「殺傷鏈」這個方面。具體說一下,就是提升防禦系統針對「蜂群」的適應力和反應速度,利用多域感知、分布式指揮控制以及資源最佳化,還有攔截技術創新等手段升級防禦系統。所謂「攔截技術創新」,就是指用高能激光等定向能武器,但這些在研的先進防禦系統仍舊需要時間。
那麽這跟今天講的「蜂群母艦」又有何關系?這麽說吧,我用殲-20來舉一個例子,在它正式列裝部隊之前,我軍的確準備過用手上的現役非隱身機型,與敵軍隱身戰機作戰的方案,但這些方案的實際效果終歸不可能真的讓敵軍隱身戰機來幫忙檢驗。
於是,我軍在殲-20正式列裝部隊之後,也展開了跨代機型的對抗演練,這種演練既證明了隱身戰機在非隱身戰機面前,確實可以做到「無傷通關」,也證明了非隱身戰機利用體系作戰能力,也能與隱身戰機一戰。這個道理用在無人機「蜂群」的攻防作戰演練上,也一樣,我們自己有了這種「蜂群」,那我們就能用來研究怎麽對付敵人的「蜂群」。
要知道現在世界上,中美只是站在了這個領域的第一梯隊,而不是唯二在研究的,歐洲那邊也在搞自己的「蜂群」專案研究,日韓這邊也在跟,美國還有可能向他們輸送技術。總的來說,中國在未來一定會面對敵人的「蜂群」,提早用自己開發出來的同類別裝備,模擬攻防,有助於我們奪得先機。
最後,這種由大型無人機攜帶,可機動部署的「蜂群」,在應急救災這方面也是有大用處的。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災難發生後要想及時展開科學合理的救援,一方面是要救援力量及時抵達現場,另一方面,決策部門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災難現場的情報,此時「蜂群」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中國已經有了利用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對災區展開應急通訊的能力,那麽這種「蜂群」在災區上空部署之後,可以透過特定演算法展開精度相對較高,且反應時間較快的遙感測繪工作,爭取在第一時間讓決策部門掌握詳盡的影像資料,這有助於壓縮決策時間,為受災群眾留出更多的求生時間,這項研究目前在中國已經有相關科研機構在做了。
OK,目前關於「九天」無人機系統的公開資訊確實不多,這期節目的內容很多是我以「九天」為引子,查閱資料後得出來的,歡迎專業人士批評!「九天」只是一個中國無人機技術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珠海航展上還會有更多先進裝備與大家見面,在下會和大家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