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遭遇重創後,伊朗開始認真考慮直接介入這場沖突的可能性。 10 月 1 日晚,從伊朗方向發射的約 200 枚導彈和無人機,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飛速奔向以色列。 特拉維夫、海法等以色列重要城市接連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伊朗方面對此次行動作出了明確的解釋。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表示,他們已經保持了極大的克制,但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以及數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不幸遇害,伊朗政府不得不采取防禦行動。 為了阻止以色列的進一步行動,伊朗革命衛隊罕見地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出警告,如果以色列膽敢進行反擊,將會面臨淪陷性的打擊。
一次性發射
200
枚導彈和無人機,即使不能全部命中目標,也會給以色列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空襲發生後,以色列立即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會議形成了對抗伊朗的統一意見。
以色列認為,伊朗的轟炸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哈梅內伊政府必須為此承擔一切後果。
同時,以色列不會停止在黎巴嫩方向的軍事行動,並將繼續發起強有力的打擊。
以色列多個機械化旅已經進入黎以邊界黎巴嫩一側,計劃清剿黎巴嫩武裝,並建立所謂的戰略緩沖帶。 伊朗此時大規模空襲以色列,將迫使內塔尼亞胡在戰略上做出選擇,要麽集中力量對付伊朗,要麽無視伊朗的反擊,繼續推進地面行動。 如何選擇,將直接關系到以色列的未來命運。
以色列實際上無力同時應對三線作戰,而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也顯得不夠堅定。
白宮表示,以色列對真主黨高層的打擊以及地面入侵黎巴嫩,都沒有事先通知美國,這讓美國政府在處理相關問題時陷入被動。
以色列似乎鐵了心要將美國拖入這場沖突的泥潭,因為只有美國才能保證以色列側翼的安全,讓以色列能夠集中精力發動入侵戰爭。
戰爭一旦升級,後果將難以控制,美國也無法預料以伊沖突是否會演變成另一個 「烏克蘭危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伊朗似乎別無選擇,只能與以色列正面交鋒,甚至不惜血戰到底。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拖垮以色列的經濟,讓內塔尼亞胡陷入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自去年
10
月以來,受戰爭影響,以色列約九成的企業倒閉,零售業、旅遊業、交通制造業、農業等行業均遭受重創。
資本的大量外逃將對以色列的外向型經濟造成淪陷性打擊,為了阻止經濟下滑,內塔尼亞胡政府只能寄希望於戰爭早日結束。
然而事與願違,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的抵抗仍在繼續,這讓以色列疲於奔命,焦頭爛額。
因此,以色列可能會選擇 「擒賊先擒王」,對哈馬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的背後金主——伊朗,發動斬首行動。 換句話說,中東地區全面戰爭的爆發已經進入倒計時,多個地方組織,甚至多個中東國家,都可能將矛頭指向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