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海試中艦島冒出淡煙的意義是什麽呢?若有些異常關註者看到福建艦高速航行時煙霧微弱,他們或許會義正詞嚴地表達:福建艦航行時煙囪排出的煙霧並不夠濃,故此福建艦煙囪冒出的淡青煙,足以證明其為混合動力航母的又一證據。
勸說是必要的,畢竟將福建艦這樣一艘常規動力艦船看作與核動力航母相提並論,未免有些過分。畢竟,常規動力的發展潛力尚未達到核動力的地步,但並不意味著它就不值得重視。
海軍公開的影片展示了福建艦高速航行時,艦艏激起了巨浪,但艦上煙囪幾乎未冒煙。雖然煙囪附近的球形天線罩和煙囪略微泛黑,但程度不甚嚴重。
有人覺得,福建艦在高速航行時不冒煙,可能是因為采用了核常混合動力設計。但這一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實際上,我一直沒搞懂高速航行和冒濃煙這兩個詞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一戰時期,船舶因為燃燒效率低下的燃煤鍋爐、高速航行需大量耗煤、強壓通風以及煤炭中的雜質問題,常常在海上飄散著濃煙。然而,現如今已是2014年,而非1924年,燃油鍋爐與燃煤鍋爐早已不同。
現代時代慢行之際,煙霧繚繞,濃郁異常。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外燃機還是內燃機,只要燃燒不完全,都會產生濃煙;而當燃料充分燃燒時,可燃物會完全燃盡,因此產生的煙霧較少。無論是戰艦、戰機還是汽車(盡管汽車在低速行駛時,由於三元催化器的作用,會表現出較高的油耗)。
在這個現代高速發展的時代,煙霧已經稀少。
一艘水面艦艇若冒出滾滾濃煙,毫不誇張地說,要麽是因為緩慢航行,要麽是因為受到了炸擊。良好保養的艦艇即使在低速航行時也不會冒煙,而維護不善或使用劣質油料的艦艇,無論是高速還是低速航行,都會冒出黑煙。即使是老舊的汽車燒機油,但在高速行駛時也不會產生濃煙。
一艘現代艦艇在低速或加減速時排放大量煙霧是很正常的,因為在調整油門時,鍋爐需要時間來做出反應。然而,在勻速航行時,卻不應該有那麽多的煙霧排放。此外,佛瑞斯特號和小鷹號在高速航行時的煙霧排放與福建艦幾乎沒有差別。
難道佛瑞斯特級航母和小鷹級航母也采用了混合動力?美國公開的設計圖紙都是在誤導人嗎?所以說,我真是琢磨不透,一些固執的軍事迷是如何把福建艦高速航行時煙霧較少的情況與其混合動力的說法聯系起來的呢?這簡直沒有道理。
小鷹飛馳而過,速度驚人,卻沒有一絲尾氣,難道它是核動力的嗎?
有人認為福建艦高速航行時沒有煙,原因在於其采用了混合動力航母的設計。艦島上的煙囪是為燃氣輪機而設,福建艦采用兩台燃氣輪機發電,取代了多台柴油發電機。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搭載著兩台LM-2500發動機以提供動力。
這種觀點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燃氣輪機的燃燒效率確實高於蒸汽輪機,因此在高速航行時,燃氣輪機艦艇的煙囪會比蒸汽輪機艦艇的小。問題是,燃氣輪機的煙囪大多是圓形的,這似乎與兩個圓如何組成一個正方形的邏輯無法相符。
維克蘭特指出,單個煙道看起來多圓,你看。
為了符合抗損的要求,必須分散動力來源,此外,燃氣輪機艦的煙囪需要保持盡可能的筆直。因此,大型水面艦艇通常采用兩組煙囪,並且這些煙囪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然而,福建艦卻只有一根煙囪。
為了滿足耐損性的要求,四台高功率燃氣輪機不可能被裝在一個煙囪裏。即使加起來,四台低功率燃氣輪機的煙道面積也僅相當於一台LM-2500燃氣輪機的。因此,福建艦的煙囪不可能是為四台燃氣輪機設計的。
燃氣輪機的體積已經相當龐大,達到了30兆瓦。
當然,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論點:福建艦之所以只有一個大煙囪,是因為艦島內安裝了一台50兆瓦的燃氣輪機。盡管福建艦的煙道位置具有兩組矩形開口,但根據他們的說法,這兩個開口被稱為彈藥升降機,因此,只能將高功率的燃氣輪機安裝在艦島內。
福建艦的問題在於其艦島下部設有大量窗戶,但這些窗戶顯然並非為了供應燃氣輪機使用。50兆瓦的燃氣輪機需要大量的進排氣量,而福建艦的艦島底層並沒有足夠大尺寸的進氣格柵,無法滿足燃氣輪機的進排氣需求。此外,就連女王級航母采用的側面掛載燃氣輪機設計都已經顛覆了傳統,因此將燃氣輪機塞進艦島內與艦員何幹呢?
烏裏揚諾夫斯克已備妥了四分之一套常規動力航母所需的引擎。
材料學技術的進步使得解釋為何福建艦的煙囪尺寸雖然與山東艦相比稍小,卻能夠滿足八萬噸級航母所需的排氣要求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若將福建艦視為核動力航母,則其設計水平顯然不及格。
備了半套標準動力航母所需的動力。
如果核反應堆的單堆功率不足,我們可以仿效企業與烏裏揚諾夫斯克,增加4組核反應堆。學烏裏揚諾夫斯克勝過學戴高樂,即使反應堆比較寬8萬噸級的艦體無法容納,這也不是大問題。江南造船廠有能力批次建造30萬噸級巨輪,制造一款13萬噸級超級航母,這又有何不可呢?
這麽難以承認福建艦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