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從「平衡照顧」到「實績導向」 某營評功評獎新變化

2024-12-20軍情
新疆軍區某營不按人員編制數量分配推薦立功受獎名額——
誰的貢獻大,軍功章就給誰
■桑雲飛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梁佳偉
近日,新疆軍區某團公示2024年度表彰獎勵人員名單,某營裝甲突擊車連3人榮立三等功,引發官兵熱議。
為何?在這個營,該連實力編制最少,今年底立功人數卻排在第二位。
「恰恰說明我們開展表彰獎勵,不以人數多少作標尺、當條件,而是堅持為戰導向和戰鬥力標準。」該營鄧教導員說,「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其實,在研究推薦表彰獎勵人員名單時,該營黨委一班人遇到了難題:今年,該營在大項任務的牽引下,不少官兵取得了突出成績,然而表彰獎勵名額有限,如何確保評功評獎公平公正、官兵心服口服?
他們將各連推薦立功受獎官兵的成績拉單列表,擺上台面、逐一對比,結果發現人數最少的裝甲突擊車連,竟有3人名列前茅。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雖然將這3名同誌全部推薦上去符合有關規定要求,但要不要這樣做?
會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表彰獎勵名額有限,應該向人數多的連隊適當傾斜」 「裝甲突擊車連人數最少,如果同時有3個人立功,其他連隊肯定有意見」……
聽著大家的發言,鄧教導員發現個別同誌還存在「平衡照顧」的思想。過去組織評功評獎,的確存在類似情況,按照人員編制數量分配立功受獎名額。但這樣做,看似皆大歡喜,實則降低了表彰獎勵的「含金量」,導致一些基層單位和官兵創先爭優積極性不增反降。
「表彰獎勵名額不能按人員編制比例搞分配。」鄧教導員表明態度,「把大家的表現用戰鬥力標尺量一量,誰實績突出、貢獻大,我們就推薦誰。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失真組織權威、影響軍心士氣。」
其實,早在部署年終表彰獎勵工作時,該團黨委專門明確: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堅持實績導向、戰鬥力標準,不準搞平衡照顧、輪流坐莊。在鄧教導員看來,之所以一些官兵對此理解有偏差,根源在於為戰導向還沒有在他們頭腦中牢固樹起來。
經過反復研究,該營黨委一班人一致同意,推薦裝甲突擊車連3名官兵為榮立三等功人選。
同時,為了表明營黨委態度、廓清個別同誌思想誤區,鄧教導員圍繞「表彰獎勵的導向是什麽」這一主題,在全營組織了一次討論。「我覺得要突出對備戰打仗的貢獻率,讓受獎者有底氣、落選者心服氣、未獎者受激勵」「我認為要立起鮮明的導向,讓能力強、表現好、貢獻大的官兵成為‘香餑餑’」……發言中,官兵們逐漸達成共識:立功受獎還是要用實績說話。
3名戰友同時榮立三等功的訊息傳來,裝甲突擊車連官兵深受鼓舞:「我們只管將自身本領練過硬,其他事放心交給組織。」該連陳連長說,獎勵一個人,激勵一群人。組織為能幹者、實幹者鼓勁助威,才能激勵更多官兵紮根本職崗位建功立業。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