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的下水,如同一聲巨響,在全球掀起波瀾,人們紛紛猜測著中國下一艘航母的面貌。國內的軍迷們自然懷抱熱切的期待,期盼著那將是一艘雄偉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在世界舞台上閃耀著中國力量的光芒。
那麽,這艘神秘的第四艘航母究竟會是什麽樣的呢?讓我們先從中國航母的建造速度說起。中國以美國為參照,近年來持續保持著穩定的航母生產步伐,在福建艦下水之際,第五艘航母的建造工作應該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首鋼切割工作可能已經展開。這就好比一個經驗豐富的匠人,在打造一件精美的作品時,早已預料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提前做好準備,以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一個國家要想維持航母的生產能力,就必須保持持續的生產節奏,就像一條源源不斷的河流,奔流不息。一旦生產線中斷,技術工人們便會分散流失,寶貴的經驗和技能也會隨之消散,難以挽回。就像美國F-22戰機生產線關閉後,曾經輝煌的制造能力也隨之消失,重建之路漫漫。如果中國在福建艦之後停止生產航母,將直接失去這一重要的戰略能力,重建所需的時間可能長達十至二十年,代價巨大。因此,中國在航母生產上秉持著「接力」的理念,遼寧艦在建期間就開始了山東艦的建造,山東艦建造過程中又啟動了福建艦的專案,形成了一種環環相扣的生產模式。
對於第四艘航母的下水時間,不少外媒預測為2025年。中國此前三艘航母的下水間隔時間均為五年,遼寧艦2012年下水,山東艦2017年下水,福建艦2022年下水。但是,從福建艦開始,航母下水的時間間隔將會越來越短。福建艦的建造過程中,遇到了全球疫情和設計變更的雙重挑戰,導致其下水時間延後。疫情的影響不言而喻,而設計變更則是由於中國電磁彈射系統的快速發展,最終使得福建艦在建造中途改用了電磁彈射系統,這無疑增加了建造難度和時間。如果排除這兩項因素,福建艦的下水時間可能會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因此,可以推斷,中國現在生產兩艘航母的時間間隔大約為3.5年到4年。
關於第四艘航母的具體設計,不少美國媒體認為它將采用「顛覆性設計」。福建艦下水後,美國專家發現其動態感知能力遠超福特號航母,這得益於福建艦配備了32面雷達天線陣列,遠遠超過了福特號航母的水平。這一現象說明,中國在氮化鎵相關產業的軍民融合取得了重大進展,使得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高端技術變得更加普及,甚至可以大量套用於航母。同時,在一個平台上整合如此多的電子器材,對技術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為各個器材之間存在相互幹擾的風險,需要先進的技術來消除幹擾。中國能夠在福建艦上安裝如此數量的雷達天線陣列,而美國卻無法做到,這表明中國的電子技術可能已經超越了美國。因此,第四艘航母很可能延續福建艦的「多雷達」設計理念,進一步提升態勢感知能力。
此外,中國在艦船電路系統技術上也領先於美國。福建艦的綜合電力系統比美國福特級航母更加先進。如果第四艘航母是一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那麽其綜合戰鬥力將顯著超越福特級航母。
然而,中國第四艘航母極有可能會沿用福建艦的設計,繼續采用常規動力。目前,中國海軍面臨著航母數量不足的問題,因此航母的數量比質素更為重要。中國海軍艦艇的總噸位已經達到了美國的70%,驅逐艦數量也僅比美國少20艘左右,但航母數量卻不到美國的30%,這與中美整體的海軍差距並不相符。當前中美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局勢緊張,戰爭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更多數量的航母來應對日益復雜的形勢,而不是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建造核動力航母。
事實上,即使是美國在核動力航母出現後,也沒有立即停止生產常規動力航母。冷戰結束後,美國雖然建造了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但仍然保持著常規動力航母的生產。直至1994年,美國航母數量達到了頂峰,共有14艘航母,其中8艘為常規動力航母。
福建艦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常規動力航母,其設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當前中國需要快速提升航母數量的情況下,按照「小步快跑」的發展策略,快速生產數艘福建艦的姊妹艦,充分發揮其潛能,才是最合理的方案。
此外,福建艦在短時間內能夠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中國目前還沒有大量的海外海軍基地,因此無法像美國那樣進行全球部署。中國海軍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在中國周邊海域,常規動力航母完全可以滿足其現階段的需求。
並且,常規動力航母的出勤率高於核動力航母,不需要像核動力航母那樣頻繁地進行長時間的維護。在中國航母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常規動力航母更適合中國海軍的實際情況。
總之,中國第四艘航母的最終設計仍是一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艘航母將繼續體現中國海軍快速發展的勢頭,也將成為中國海軍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中國海軍將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來的海域,將是中國航母編隊威武的身影,將是中國力量的象征,將是中國走向海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