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寧願當廢鐵也不賣中國,普京如此重視的航母,為何遭到西方嘲笑?

2025-01-12軍情

為什麽一艘航母頻頻「冒煙」?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到底是守護輝煌的遺產,還是難以放手的累贅?

這艘蘇聯時代的「巨艦」自服役以來,事故就像趕集似的接二連三:不是鍋爐故障停航,就是艦載機墜毀鬧笑話,甚至連船塢都塌過一次。可即便是這樣的窘境,普京依然堅持把它留在俄羅斯海軍序列中,不願退役,更不願出售給別人。這艘船的存在,究竟是俄羅斯對蘇聯輝煌的最後堅守,還是一種不願承認衰退的執拗?我們不妨從它的前世今生中一探究竟。

1985年,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剛剛下水時,它是蘇聯海軍的一顆「明珠」。相比同期其他國家的航母,它的技術確實可圈可點:滿載排水量近6萬噸,艦載機搭載能力優於歐洲國家的航母,還能配備大量防空和反艦武器。

蘇聯的設計者將它視為一種「強硬」航母:不僅能部署艦載機,還能在獨立作戰中扮演多面手的角色,既能防守又能進攻。

但與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相比,「庫茲涅佐夫」在設計上卻顯得不夠大膽,甚至可以說有些妥協。比如,它采用了滑躍式起飛模式,而不是彈射器。這種設計確實省錢,但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短板——艦載機的起飛重量受限,大大影響了航母的實際戰鬥力。此外,它的動力系統采用了傳統的蒸汽鍋爐,而非核動力。鍋爐雖便宜,但毛病卻不少,服役以來動力故障始終困擾著它,甚至成為了它入廠「常住」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庫茲涅佐夫」號的滑躍甲板和動力鍋爐這兩大「短板」,從誕生開始就註定了它在實戰中表現不佳。即便如此,蘇聯當時的戰略需要這艘航母站出來撐場面,而這艘船的命運,也從一開始就註定充滿波折。

1991年蘇聯解體時,龐大的軍事體系轟然瓦解。「庫茲涅佐夫」號作為蘇聯建造的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也被卷入了俄烏之間的遺產分配博弈中。根據當時的談判,這艘航母被分配給俄羅斯,但問題隨之而來——設計圖紙和核心技術掌握在烏克蘭人手中,俄羅斯拿到了船,卻沒拿到「說明書」。烏克蘭直接拒絕交付圖紙,這讓俄羅斯後續對「庫茲涅佐夫」的改造和維護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烏克蘭手上還有「庫茲涅佐夫」的姊妹艦——瓦良格號,這艘未完工的航母成為國際社會爭奪的焦點。當時的中國急需一艘航母來啟動自己的航母計劃,而俄羅斯雖然財力不足,但也不願輕易讓這艘航母落入他國之手。

最終,中國透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和耐心談判,以「商用娛樂設施」的名義購得瓦良格號,並最終將其改造為今天的「遼寧艦」。而反觀俄羅斯,航母技術的發展則在蘇聯解體後陷入了停滯,「庫茲涅佐夫」號成了唯一能「撐場面」的航母。

2016年,「庫茲涅佐夫」號被部署到敘利亞執行空中支援任務。這本是一次展示俄羅斯海軍力量的絕佳機會,可惜它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在整個任務期間,兩架艦載機先後墜毀:一架因阻攔索斷裂掉入海中,另一架因操作失誤沖出甲板。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庫茲涅佐夫」號不得不攜帶一艘拖船隨行,以防止其在途中「趴窩」。這種配置成了西方媒體的笑料,被調侃為「世界上唯一一艘需要拖船護航的航母」。

這次敘利亞任務非但沒有提升俄羅斯的軍事威懾力,反而暴露了「庫茲涅佐夫」號的老化和技術問題,讓其國際形象進一步受損。甚至有軍事專家認為,與其投入大量資源維護這艘「問題航母」,不如徹底退役另起爐竈。然而,普京卻堅持認為,航母是大國軍事的象征,哪怕問題再多,也不能輕易放棄。

對於俄羅斯來說,「庫茲涅佐夫」號不僅是一艘軍艦,更是一種象征。它承載了蘇聯時代的軍事輝煌,哪怕事故頻發、技術落後,它仍然是俄羅斯現存唯一的一艘航母。這種「唯一性」讓俄羅斯政府在是否退役的問題上踟躕不前。一旦它退役,俄羅斯海軍將徹底失去航母力量,在國際海軍序列中失去話語權。

普京對「庫茲涅佐夫」號的堅持,其實也反映了俄羅斯面對現實的無奈。一方面,航母的維護成本高昂,而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卻難以支撐;另一方面,研發新航母的計劃雖然提出了不少,但始終因技術與資金問題停滯不前。未來航母的構想更多停留在紙面,而「庫茲涅佐夫」號成了俄羅斯不得不咬牙堅持的底線。

「庫茲涅佐夫」號如今飽經風霜,命運多舛。它的存在,既是蘇聯遺產的象征,也是俄羅斯工業基礎和軍事經濟困境的縮影。在現代化軍事的浪潮下,這艘曾經代表輝煌的航母,或許終將結束歷史舞台。至於未來,俄羅斯是繼續堅守象征意義,還是果斷推翻重來,這艘航母的故事,也許很快會有答案。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