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方早評估:面對2000枚東風導彈,西太一線戰機,甚至無法起飛

2024-12-14軍情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美國海軍「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的南海行動,迅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其後,該航母戰鬥群經由馬六甲海峽再次進入南海,地區局勢因之更加劍拔弩張。南海局勢驟然緊張,中美對抗的可能性再次成為輿論關註的中心。特別是中國海軍如何應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挑戰,引發廣泛討論。

2023年,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場軍事推演模擬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即便美軍在西太平洋集結全部空中力量,面對中國數千枚東風系列導彈的飽和攻擊,也難逃覆滅的命運。這場推演清晰地表明,美軍航母艦載機,甚至所有戰機,都可能在起飛前就遭到淪陷性打擊,所謂「航母優勢」在此情境下形同虛設,不堪一擊。

美軍空中力量,堪稱其戰爭機器的王牌,傲視全球。早在二戰,面對美軍戰機遮天蔽日的攻勢,德軍只能苦笑:如今,美國空軍力量已達巔峰。先進戰機、隱形轟炸機、無人機、空中加油機等構成完整高效的作戰體系,賦予美軍戰場絕對優勢,使其風頭無兩。環顧印太,美國為守護戰略利益,在這一區域集結了強大的空中力量。

這支力量並非單一軍種,而是由空軍、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共同構成,形成規模龐大的空中作戰體系。美國空軍在印太地區構建了以第五、第七、第十一航空隊為骨幹的空域掌控體系,借助其在西太平洋廣泛部署的軍事基地,織就一張覆蓋此區域的強大空中作戰網。

西太平洋戰略要沖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著赫赫有名的太平洋空軍第36聯隊,是美國在該區域的關鍵軍事力量支撐點。這支飛行聯隊實力雄厚,擁有超過120架先進戰機,包括F-35、F-22和F-16等型號;此外,其麾下更有60余架戰略轟炸機,囊括B-2、B-52H和B-1B等主力機型。如此強大的空中力量,足以使其在任何戰場上都占據絕對優勢。

美軍在關島部署的四十余架保障飛機,構成了其印太地區空中作戰體系的堅實基石。這些飛機型號涵蓋C-17大型運輸機,負責兵員和物資的快速投送;KC-135R空中加油機,確保空中力量的持久作戰能力;以及E-2和E-3預警機,提供關鍵的戰場態勢感知。如此強大的空中支援力量,顯著提升了美軍在該區域的軍事實力。

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兵力部署,規模同樣令人矚目。美國海軍航空兵的部署,主要依托航母戰鬥群和兩棲攻擊艦集群,當然也包括環繞其周邊戰略要地的軍事基地。美軍第七艦隊航空兵司令部坐鎮日本厚木基地,這處海軍航空兵基地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至關重要的軍事戰略支點,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印太地區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作戰力量不容小覷,其核心艦載機群配備了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C「閃電II」等先進戰鬥攻擊機,具備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

此外,E-2D「鷹眼」預警機提供全面的戰場態勢感知,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則負責壓制敵方電子系統,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則守護著航母編隊的安全,構成了一支體系化、多功能的強大海上作戰力量。航母戰鬥群依托這些武器,獲得了全面的空中優勢、強大的海面攻擊能力以及精準的地面打擊手段,其作戰效能得到顯著提升,實作了全方位防禦和支援。

環太平洋地區,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力量部署雄厚,時刻保持著高度戰備狀態,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這支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部隊,裝備精良,實力雄厚。其先進戰機陣容令人矚目:F35B隱身戰鬥機、F/A-18「大黃蜂」戰鬥機、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構成了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此外,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UH-1Y「毒液」通用直升機為其地面部隊提供了可靠的火力支援和機動運輸能力。

而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則進一步增強了部隊的快速部署和戰場機動能力。憑借這些先進裝備,他們能夠在各種復雜環境中,勝任多樣化作戰任務,為海軍陸戰隊提供堅實的空中保護和火力支援,確保作戰行動的順利進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在兩棲登陸和島嶼爭奪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作用難以替代。

西太平洋上,美軍強大的空中力量固然令人側目,但中國軍隊的反制手段同樣不容忽視。兩千枚以上隨時待命的東風導彈,正虎視眈眈地瞄準著這支空中艦隊,構成對其壓倒性的威脅。東風快遞的精確遠端打擊能力,是其威懾力的核心所在。東風系列導彈射程之遠、精度之高令人嘆為觀止。數千公裏外,美軍航母及各類戰艦都將成為其精確打擊的目標,其強大的威懾力足以顯著降低美軍空中力量的戰場生存概率。

東風導彈的突防能力令人矚目。其核心在於先進的制導技術與巧妙的隱身設計,即便面對電磁幹擾復雜的嚴苛環境,仍能有效突破敵方防線,確保精準打擊目標。中國戰時反擊策略的重點在於先發制人。即使美軍基地擁有最先進的雷達和防空網絡,也無法有效攔截我軍高速低空突防導彈。一旦我軍雷達捕捉到美軍戰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待命,即刻發動打擊,對目標機場實施飽和攻擊,將尚未起飛的敵機徹底摧毀。

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部隊能否迅速響應,並保持持久作戰能力。這需要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高效的指揮排程系統,以及士兵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戰鬥技能。只有做到快速反應,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戰場主動權;持續作戰能力則保證了在長時間高強度對抗中,始終保持戰鬥力。

高效的補給、精準的指揮,以及士兵們堅韌不拔的意誌,缺一不可。面對潛在威脅,中國東風導彈體系反應迅捷,可持續作戰。 美軍行動異常,構成對華侵略之勢,我軍將立即啟動東風系列導彈,進行有效反制。

東風導彈體系發射反應迅速,可在極短時間內傾瀉出飽和式火力,對美軍基地實施持續壓制,摧毀其機場執行環境,精確打擊美軍關鍵裝備和人員。面對如此猛烈的火力打擊,任何戰機都難以起飛,更難以幸存。第四,多維度作戰能力構成強大攻勢。精確制導武器、遠端打擊系統、資訊化作戰平台等多種手段協同作戰,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火力網,確保戰場優勢,全方位摧毀敵方目標。

東風系列導彈的作戰能力超乎想象,它不僅能精確打擊海上目標,還能有效摧毀地面和空中敵方力量。面對潛在的打擊,即便美軍戰機成功升空,也將陷入四面楚歌的險境。來自各個方位、不同高度的攻擊會不間斷地威脅其生存,飛行員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戒備,疲於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無疑大幅提升了作戰難度和復雜性。

第五,戰略威懾力不容小覷。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足以震懾潛在對手,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成為維護和平的重要基石。中國戰略導彈力量的中堅,東風系列導彈,其威懾力毋庸置疑,它們的部署本身就是對潛在對手的強有力警告。

東風系列導彈的潛在打擊能力,迫使美軍在作戰計劃制訂階段必須優先考量其威脅。這種考量直接影響美軍戰機的行動範圍和作戰效率,甚至可能導致美軍為規避潛在風險而撤離飛機,最終削弱其在相關地區的軍事存在。

中國掌握的這五項關鍵能力,隨時可令其空軍具備對美軍戰機絕對優勢,形成壓倒性態勢。軍事科技的代際差距,如同歷史長河的奔流不息。第四代戰機憑借其優異的機動性,在空中對第二代戰機予取予求,然而,第五代戰機憑借隱身和超視距打擊能力,對此不屑一顧。那麽,當第五代戰機遭遇遠端超高音速導彈的密集攻擊時,其命運又將如何呢?或許,美國人的焦慮,將為我們揭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