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5.5代重型機將內建14枚空空導彈?

2024-07-24軍情

在當代空戰技術中,「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成為了決定勝負的核心策略。超級空空導彈的發展重點是實作更遠的射程和更強的尋的能力,從而擴大了不可逃逸區的範圍。因此,攜帶這些導彈的戰機實質上成了導彈的初級發射平台。但在實際的空戰對抗中,這些戰機即成為對手空空導彈的首要打擊目標。如果目標是大型的非隱身轟炸機、運輸機或預警機等,那麽這種超級導彈的高效能實際上並不必要,因為即使是傳統的AIM120導彈對這些大型目標也已綽綽有余。隱身技術的不斷推進,尤其是隱身戰鬥機的技術,推動了導彈技術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隱身飛機,尤其是戰鬥機的隱身特性的極端化,對導彈的引導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雷達引導、紅外制導、紫外成像,還是最先進的雙模制導,對隱身機的打擊難度都遠高於對傳統三代或三代半機型的打擊。這導致了兩個嚴重的後果:首先,相同的超級導彈在對抗高端隱身戰機時的不可逃逸區明顯縮小,從釘選到命中的概率顯著降低。例如,該導彈對F16這樣的典型第三代戰機,在200公裏外就能穩定釘選,在180公裏外發射,命中率可達90%。然而,對於高度隱身的戰機,穩定釘選的距離可能僅為80公裏,發射後的命中率最高也只有60%,且連續發射兩枚導彈也未必能確保命中。其次,如果雙方戰機均為高隱身型號,整個空戰的不可預測性大增,可能雙方在相距200公裏甚至更遠的距離就開始交火,卻直到彼此距離20公裏時仍未能相互命中。

在這種情況下,攜帶更多超級空空導彈的一方將獲得明顯的相對優勢;同時,那些裝載更多高效能近戰導彈的一方更可能實作最終的致命一擊。換言之,對於隱身戰機來說,誰的主彈艙更大,能夠攜帶更多的超遠端空空導彈,誰就能在超視距空戰中搶占先機。對於非隱身機來說,結果則更加明顯,相當於輕易割草。除了主彈艙外,如果側彈艙也能攜帶更多超級格鬥彈,如從最多2枚增至4枚甚至更多,那將更為理想。任何主力隱身機如果沒有副彈艙,肯定難以被終端使用者接受。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哪怕是7代機,隱身空戰仍離不開內建彈艙。

因此,要增加攜帶彈藥量,無論主彈艙還是副彈艙,體積必須更大,尤其是要有更深的進深。但任何時候,內彈艙的進深都有一個絕對的上限——0.7米;再深將影響機體的結構強度和超音速飛行的氣動效能。因此,所有現有的內彈艙設計都只能垂直掛載一排導彈。由於導彈翼展即使是半折疊,最多也只能壓縮到0.5米的空間厚度,加上需要操作艙門的空間,0.7米的深度已被完全利用。這就意味著即使是F22A這樣的飛機,其主彈艙內也只能裝載6枚縮水版AIM120導彈,側彈艙再加2枚,共8枚。而某大國的5.5代重型戰機可能率先突破這一限制,即將研發成功的無翼或極小翼空空導彈。

這種新型導彈的最大直徑,包括彈翼在內,不超過30厘米;近戰導彈的最大直徑不超過25厘米,使得無論在主彈艙還是側彈艙都能兩層錯開掛載,充分利用70厘米的極限深度。主彈艙的容量由6枚增至10枚;側彈艙每側2枚,總計14枚超級導彈,使得火力幾乎翻倍,這是5.5代隱身戰機應具備的標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