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當天美國操縱的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相關決議,包括要求各成員國提供一切形式的援助。澳駐聯合國大使立即暗示會支持美國:「如果聯合和國采取行動,那麽澳洲也許將會提供援助。」6月27日,澳洲總理宣布將向新加坡派一個中隊的轟炸機。29日,澳洲宣布,已經派遣一個海軍分艦隊交由美國指揮,供在北韓海域使用。次日又將一個戰鬥機中隊交給美國指揮。
從時間上看,不論是表態還是實際行動,澳洲都是最先響應美國號召的國家, 甚至比其原宗主國、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還早。在韓戰中,澳洲先後派出包括海陸空軍在內的 17164 名士兵,在戰爭中傷亡 1584 人( 死亡 306 人) ,出兵人數位列參加國家第5位。當時澳洲僅有820萬人口,正規軍也只有9萬人,可見他有多麽賣力。
澳洲跟北韓相隔大半個地球,從地緣上看,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一般觀點很容易誤以為澳洲屬於西方陣營,參戰是其必然選擇,但這並不能解釋澳洲為何如此積極而賣力。 當時的澳洲並不像現在這樣堅定地站在西方陣營,與美國的關系也磕磕絆絆有許多小矛盾。那麽澳洲積極而賣力地讓自己卷入戰爭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麽呢?
尋求大國地位,獲得國際事務的發言權
眾所周知,澳洲是個殖民國家。1606年,荷蘭人首次發現這片土地,當時這裏還處於原始社會,荷蘭人似乎對這片不毛之地沒有太大興趣,並沒有對其進行殖民開發。1688年,英國人也發現了這片土地。1770年,另一位英國人繪制出了澳洲東海岸的地圖,並聲稱其屬於英國領土。美國原本是英國人流放罪犯的地方,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獲得勝利,英國只能重新將澳洲當做流放罪犯的地方。
雖然不斷有反抗,但澳洲一直都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一戰以後,英國實力下跌,希望殖民地能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向殖民地下放了部放權力,開啟了澳洲的獨立行程。1931年,英國制定了【西敏法案】賦予了澳洲相當的自治權,但仍然保留了一部份立法權,一般認為該法案是澳洲獲得自治地位的關鍵。但是澳洲直到1942年才在國內部份接受該法案。直到英國出台【1986年澳洲法案】才完全放棄在澳洲一切權利。
不難看出, 二戰以後雖然澳洲在名義上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在大國眼裏仍然不免以殖民地的地位對待他,將其視為英國的小跟班。 最為刺痛澳洲人內心的是1943年召開的開羅會議,竟然將澳洲排除在外。二戰中,澳洲本土雖然沒遭到太大影響,但其出兵不少,從歐洲打到太平洋,表現非常強硬,並且付出了犧牲4萬士兵的代價,但卻被這一次奠定日後國際格局的重要會議排除在外。所以二戰以後澳洲積極尋求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主動要求向日本派遣駐軍。後來參與韓戰正是這一思維的延續。
缺乏安全感,急欲尋求強大盟友
澳洲人口有限,很難獨立保護自身安全。從二戰的硝煙中,澳利大亞人明白尋求一個強大的盟友,對自身的安全是多麽的重要。但二戰的經歷也讓澳洲人明白另外一個事實——原宗主國英國實力急劇下跌,一旦再次發生世界性戰爭,英國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不可能站出來保護澳洲。尤其是在逐漸自治與英國撇清關系以後,英國人向來無利不起早,更不可能給予澳洲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當時美國已經獨霸一方,澳洲人自然而然地想巴結美國,與其簽訂共同防禦協定。然而大概是因為不想攪亂英聯邦成員國的關系, 起初美國卻看不上這位小老弟,不願將其納入自己的防禦體系。 1949年3月,太平洋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的防禦線穿越星羅棋布的亞洲海岸的島嶼鏈。它起自菲律賓,透過琉球島,然後折至日本、阿留申島而到阿拉斯加。」其中並不包括澳洲。5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說:「 除了北大西洋條約外,美國目前不考慮參與任何特殊的集體防禦協定。 」
澳洲人是由於二戰才成為美國的盟友。按照這種思維邏輯,韓戰爆發以後,澳洲自然而然地認為,積極參與能博得美國的好感,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最終感化美國,讓他把自己納入防禦體系。 事實上,美國人也感受到了澳洲的忠心。 1952年12月11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柯士甸給美國務院發了一封機密電報,其中寫道:
美國在北韓戰場上在人力和物力方面貢獻最大,因此,美國應在采取下一步行動中處主導地位;然而,根據出兵的規模,澳洲的貢獻應排在第二位,所以在有關北韓未來的戰略決定中,澳洲應該有權參與。
站隊西方,陷入冷戰思維
二戰結束以後,出現了美蘇兩極格局,兩個國家在各個領域的沖突日益嚴重,互相拉攏盟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兩個陣營。當時的澳洲並不像現在這樣旗幟鮮明地站在西方陣營,而是幻想在美蘇之間尋找平衡。因為蘇聯離其太遠,沒有構成任何實質上的威脅。此外,澳洲也試圖盡量避免讓自己卷入兩個大國的沖突。澳洲總理約翰·柯廷曾在一份聲明中說:
澳洲在一些問題及看法上與蘇聯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澳洲人民對把蘇聯建設成現代進步的國家抱著由衷的欽佩。
當時,紅色勢力是被允許在澳洲活動的,並且在議會當中還有合法席位。澳洲也曾計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這些政策在國內還是存在許多爭議, 因為澳洲作為西方國家殖民地。大部份人往上追溯幾代都會跟歐洲國家有一定的關系,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已經植入骨髓。 因此當政者不斷受到各種指責,考慮到選票因素,不得不對紅色勢力進行限制。
1948年7月,澳洲新聞界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許多媒體都收到一份美國秘密材料,裏面說: 「美國拒絕向英國提供核技術的秘密, 深恐泄露給俄國人。原因在於澳洲缺乏完善的保安措施。 ‘’材料見報以後,澳洲掀起了反對紅色勢力的高潮,孟席斯態度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開始出台各種限制紅色勢力活動的政策。
鑒於美英澳三國特殊的關系,美國不允許與自己相近的國家左右搖擺,這註定了澳洲無法在兩大陣營之間獨善其身。而天然的親西方思想最終讓其選擇了西方陣營。這與今天「五眼聯盟」限制華為事件本質上是一樣的。
透過戰爭獲取利益
澳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參與國,但本土幾乎都未受到戰爭的影響,而是以較小的代價獲取了高額的回報。一戰由於戰功赫赫,其國際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獲得了一定的外交權,不僅得到宗主國英國的默許,也得到其他西方大國的認可。而且澳洲還接管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部份屬地,包括新幾內亞、卑斯麥群島等。此外,由於軍事訂單,強力地刺激了澳洲工業經濟的發展。
二戰中,澳軍再次發揮出色,澳洲也完全擺脫了英國的控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國家,並且加深了與美國的關系。此外,澳洲被稱為盟軍「兵工廠」,為盟軍生產了大量的裝備和後勤物資,國內經濟再一次騰飛,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國際地位也進一步提高,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基於以上邏輯,澳洲積極參與韓戰就不難理解,因為每次戰爭他幾乎都是最大受益者。
小結:
分析以上幾點原因, 筆者認為澳洲積極參與韓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獲得美國的保護。 雖然日本已經戰敗,失去了威脅力,但澳洲對其有很深的恐懼,戰後一直要求盡最大可能限制日本。但美國卻希望將日本拉入西方陣營,甚至打算重新將其武裝,這讓澳洲非常警惕。畢竟德國雖然戰敗,但也在短短20多年時間內接連發起兩次世界大戰,難保日本不會再度崛起。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由於積極的表現,澳洲的願望也得到了美國老大哥的回應。1951年9月1日,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在舊金山簽訂了【澳新美安全條約】,條約規定: 在太平洋地區對簽約任何一方的武裝進攻,均視為危及自己安全,並將采取相應行動。 澳洲終於被納入美國的防禦圈,讓其解除了安全後顧。
但是澳洲想樹立大國形象、獲取一定話語權的企圖似乎沒有得到實作,在北韓停戰的談判中,美國一直自己主導,並未給澳洲任何參與機會。而為了繼續建立大國形象,獲得國際事務發言權,維持與美國的親密同盟關系,澳洲只能繼續將自己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隨後又跟隨美國參與了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