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主權問題是台灣問題,大陸方面始終保持「隨時準備」的態度。
中國東部戰區一直在為收復台灣做準備,並持續推進相關軍事領域的準備工作。那麽,對於東部戰區來說,收復台灣的成功程度究竟有多大把握呢?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東部戰區的軍力上,「準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只要台灣問題未解決,這種準備就沒有止境。因此,東部戰區的武器裝備一直在不斷更新。目前,解放軍已經完成海陸空三軍的全面更新,實力大大增強。
空軍方面的準備
空軍方面的最大變化當然是戰機的先進性。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南京軍區空軍的主要裝備從當時的殲-8戰機、飛豹戰機等逐漸升級。
飛豹是一種用於海上和地面目標打擊的戰鬥機,它在對空作戰中扮演著制空權獲取的角色;而殲-8則專註於截擊任務,旨在確保制空優勢。
然而,這兩種武器的效能相對較弱,故殲-8面對美國向台灣售賣的F-16戰機並非必然能夠確保制空權。
殲-8的處境進一步危險,因為島內還裝備了大量防空導彈。
由於當時火箭軍尚未建立起來,因此該島東部位於大陸打擊範圍之外。
即使大陸方面忽視傷亡,並使用各種導彈進行全面打擊,在那個時刻,由於島嶼中央山脈的地形,該島東部依然會處於打擊盲區之中。
解放軍空軍飛過時,島東部的防空導彈對其構成了極大威脅。
中國航空技術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因此中國擁有了更先進的戰機。殲-20戰機堪稱一款出色的空中優勢戰機,甚至有人認為它是目前全球最為強大的之一。
台當局的空中力量,以殲-20的戰鬥力而言,已經無法與解放軍相提並論,無論島上武裝力量能夠起飛多少架戰鬥機,都不過是白白犧牲而已。
殲-16D這款戰機徹底改變了解放軍和島上武裝力量的作戰模式,成為了目前中國最主要的電子戰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解放軍開始武統,殲-16D就可以持續壓制島上的防空系統,使其失去作用,從而讓解放軍能輕易包含轟-6這種沒有任何自我防護能力的轟炸機。
火箭軍目前的關鍵之處在於,他們仍然裝備了長劍系列等多種巡航導彈。
這些巡航導彈的存在使得東風系列導彈不再局限於高拋彈道,而具備了打擊島東部區域的能力。
因此,目前台灣整個領土都位於解放軍火力覆蓋範圍內。
海軍和登陸力量的準備
海軍在兩岸軍力對比中的作用並不顯著,因為兩岸距離過近,海軍難以施展其影響力,僅有100多公裏的距離很難發揮效果。
由於台灣海峽狹窄,東海艦隊受阻,中央軍委故意放緩了其發展速度。
盡管中國已經擁有3艘航母和大約40艘盾艦,但東海艦隊的戰鬥力仍然顯著不足。
解放軍在中國最新一代兩棲戰車是ZTD-05型,具備在水上和陸地上同時行進的能力,為一款裝甲車輛。
解放軍登陸力量在海上行動速度較慢的問題得到了有利解決,多虧了這種武器的出現。
這輛戰車在水上可達每小時30公裏的最高速度,而在陸地上則可達每小時60公裏,在全球同類裝備中獨樹一幟。
ZTD-05兩棲戰車的裝甲效能出色,至少能有效保護自身免受島內武裝力量的火力威脅。
解放軍能夠實作不依賴港口就能投放地面武裝力量,只需利用登陸艦即可。
它的最大作用在於能夠搭載大量直升機,至於它的型號是075型兩棲攻擊艦。
作為一支4萬噸級的兩棲作戰力量,075艦載地面部隊的搭載能力有限。
一旦解放軍實施登島行動,我軍將以合成旅為單位向島上投送部隊。075雖然龐大,但其運載能力對於武統行動來說實際上並不足夠。
075的直通甲板的重要性不可低估。考慮到其甲板面積,至少可以容納10到15架直-20,或者20架直-10。
直升機的大量存在有助於協助解放軍地面部隊登陸,並實作對島內武裝力量的火力壓制,同時還可以扮演救援、物資運輸、通訊中繼等多種角色。
海上運力的準備
當然,近年來,中國解放軍主要對武統做出了充分準備,其中最重要的是隨著中國造船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海上運力的逐漸增強。
在上個世紀,中國大陸的海運業發展相對滯後,解放軍難以依賴民間運輸來執行登陸作戰任務。
因此,在上個世紀,大陸方面計劃登島時,都是按照師一級的規模進行規劃,以便在短時間內送上兩三個師,以確保能夠牢固地立足,然後才考慮派遣幾個集團軍上島。
目前,解放軍談論登島時,主要計劃是在短時間內將整個東部戰區的陸軍投送上島。
東部戰區陸軍目前規模約為20萬人,要在開戰後的一周到一個月內全部登島作戰,這在上個世紀是難以想象的。
這20萬人並非與上世紀的20萬人相提並論。在上世紀,解放軍尚未完成現代化甚至機械化的過程,其部隊主要以輕步兵為主。
當時說要運送20萬人上島,那真的只是把20萬人送上去而已。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如今這20萬人還需要配備大量以坦克和自行榴炮為主的重型火力,這對運力的需求比上個世紀大了好幾倍。
中國大陸當前的造船業和海執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東部戰區對登陸作戰準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