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蘇-57戰鬥機的亮相,為本屆珠海航展增添了顯著的色彩。這是蘇-57首次走出俄羅斯,在原定於今年舉行的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被取消後,珠海航展無疑成為了展示俄制武器裝備的重要平台。
在蘇-57戰鬥機抵達珠海的同一天,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一項重要合作協定。11月4日,中俄航空技術交流合作及簽約儀式在廣西梧州舉行。在此次交流會上,兩國簽署了【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定】,這標誌著中俄在航空裝備和航空技術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深。
蘇-57戰鬥機抵達中國。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簽署該協定後,俄羅斯將派遣專家團隊從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長期駐紮在中國梧州,為中國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技術、人才和教學方面。同時,中俄雙方將共同推進俄羅斯的大載重直升機和無人機技術的轉化升級,並在中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即俄羅斯計劃將一些航空技術,包括重型直升機,轉讓給中國。在無人機領域,中國已經崛起為全球強國,擁有成熟的研發和制造體系,可以開發各種型號和功能的現代無人機。因此,俄羅斯在無人機方面的技術對中國沒有太大吸重力,但其直升機技術卻值得我們進行學習和借鑒。
俄媒報道的截圖
例如,俄羅斯的米-26重型直升機是現今全球承載能力最強的直升機。米-26最大起飛重量為56噸,運載能力高達20噸。這種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發和制造技術目前中國尚不具備。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航已經組建了以直-8L為主力的運輸直升飛機隊,此外還有運-20通用型飛機,但在重型運輸直升航空器方面仍存在空白。
重型直升機在陸軍航空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俄羅斯陸軍使用的是米-26,美國陸軍則有承載能力為10噸的支奴幹和15噸的超級種馬。目前中國航運能力最強的直-8L,其運載能力僅為5噸,僅相當於米-26的一四分之一。
米-26大型運輸直升機
可以說,缺少重型運輸直升機將限制中國陸航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在解決了中型運輸直升機、通用型直升機以及中/重型武裝直升機的問題後,研發和裝備重型運輸直升機會是我們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因此,中俄此次簽署的【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定】中,一個重點合作專案可能就是中俄共同努力,使中國擁有米-26的完整知識產權。
這樣的理解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報道中提到了重型直升機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國先前從俄羅斯引進的幾架民用米-26直升機常年駐紮在梧州,參與航空護林和應急救援任務。同時,俄羅斯專家團隊長期駐守梧州,這也為中俄之間開展關於米-26重型直升機的技術交流提供了便利。
直-8L型運輸直升機
俄羅斯與中國開展重型直升機合作的原因是,這類直升機在其裝備技術中對中國具有獨特的吸重力。解放軍未來必定會裝備重型運輸直升機。在這一領域,我們可以選擇兩條路徑:一是在自主研發方面,憑借已研發的直-20、直-10等型號,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制定相應計劃,國產重型直升機會成功問世,僅需一些時間而已。
另外,還有一條更為方便的途徑,那就是引入重型運輸直升機的技術和知識產權,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引進重型直升機,最合適的選擇是俄羅斯的米-26。
中國引進的民用米-26直升機
對俄羅斯而言,如果他們仍然把米-26視為珍寶而不願意與中國進行技術合作,那麽一旦中國成功研發出自己的重型直升機,米-26就將徹底失去出口到中國的機會。換句話說,盡管當前米-26對中國具有一定吸重力,但這種吸重力並不會持續太久。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在現在這一時刻加快與中國的合作,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俄羅斯為何將其頂尖的直升機技術與中國進行合作,僅僅是為了賺取一些外匯嗎?對於一個大國如俄羅斯而言,拿米-26換取外匯實在是不夠高端。或許,俄羅斯更渴望的是能夠獲取中國的一些航空技術,例如無人機制造方面的進展。
米-26在眾多重型武直中顯得尤為突出。
俄烏沖突的爆發使全球認識到無人機的重要性。無論是小型和微型無人機、巡飛彈,還是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都展現出了極高的現代化作戰能力。在無人機領域,俄羅斯的發展顯然滯後於他國。在小微型無人機和巡飛彈方面,俄羅斯擁有「柳葉刀」系列產品。然而,在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方面,自主研發的「獵戶座」仍未能實作大規模量產,即使在如此緊迫的俄烏沖突中,這款器材也無法迅速進入生產階段。而限制其量產速度的主要因素或許是技術問題,包括必要零部件制造相關技術。
中國生產的大型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
相較之下,中國在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領域可以說是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擁有翼龍系列、彩虹系列和雙尾蠍等多款先進的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並且這些無人機已實作大規模出口。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希望解決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技術難題,與中國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
換句話說,接下來中俄將在【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定】基礎上,開展無人機技術與重型運輸直升機技術的交換。這種合作對於中俄而言是合理且互惠的,而且將顯著縮短兩國在相關技術裝備領域取得突破所需的時間,從而透過合作為雙方贏得更多時間,這對中俄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一項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