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雄心勃勃,夢想著打造一支強大的水下艦隊,在深海中威震四方。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新潛艇遲遲無法按時交付,對手的艦隊卻在不斷壯大,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一股焦慮的浪潮正在印度海軍內部湧動。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報道稱,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艦艇數量最多的海軍力量。
強大的水下艦隊更是印度海軍的眼中釘,他們擔憂,中國水下艦隊的規模將在未來進一步擴大,預計到2035年將擁有超過80艘潛艇,其中包括12艘核動力潛艇。
印度曾經制定了一項宏偉的潛艇擴充計劃,目標是在2030 年前擁有24艘潛艇,包括 18 艘常規動力潛艇和 6 艘核動力潛艇。
這個計劃的進展並不順利,截止目前僅僅完成了 6 艘 "鲉魚"級潛艇的建造計劃。
印度海軍現役的潛艇僅有19艘,其中只有兩艘核動力潛艇。大部份常規潛艇都是30年前購置的,已經老舊不堪。
相比之下,中國海軍在核動力潛艇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壯大核潛艇部隊,這更加讓印度海軍感到不安。
一些西方智庫專家卻試圖淡化中國核潛艇的威脅,將其形容為「正在追趕的領域」。然而,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卻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發展核動力潛艇的真正目的在於打破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為自身謀求更大的戰略優勢。
印度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在核潛艇領域已經落後太多。他們不僅擔憂自身潛艇力量不足,更擔憂被12艘核潛艇包圍的困境,以及中國潛艇進入印度洋地區的趨勢。
印度媒體報道稱,中國潛艇在2014年首次進入印度洋,並在2016年首次出現在印度洋地區,停靠在卡拉奇港。這一訊息,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徹底擊碎了印度海軍多年來的樂觀幻想。
為了彌補自身的不足,印度暫停了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建造計劃,將資金轉向核動力攻擊潛艇專案。
印度前海軍潛艇兵辛格準將曾經表示:「核潛艇改變了遊戲規則。它們是強大的平台,具有隱身性和無限續航能力,可以改變海上戰鬥的格局。」
為了獲得核潛艇技術,印度與俄羅斯合作,建造了戰略核潛艇。如今他們又將目光轉向了法國,希望與法國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核潛艇技術水平。
法國作為印度的戰略防務夥伴,也願意向印度提供核潛艇技術。
然而,法國的「慷慨」背後卻蘊藏著巨大的利益訴求。法國要求印度海軍追加至少三艘「鲉魚」級潛艇訂單,這無疑是一個精明的商業運作。
印度之所以如此重視發展核潛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感受到了來自中國海軍的壓力。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宣稱,在過去十年中,印中多次發生邊境對峙,部署在印度洋東部的俄羅斯阿庫拉級潛艇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印度提供了戰略威懾。
印度媒體將中國潛艇進入印度洋視為一種威脅,他們擔心中國海軍會利用潛艇力量,對印度實施海上打擊,進而威脅印度的陸地安全。
他們甚至用「透過海上打擊來應對陸地威脅」這樣的說法來掩蓋其自身的焦慮。
然而,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並非針對印度。我們追求建立一支大洋海軍,擁有遠洋航行的能力,這完全是正常的戰略發展方向。
印度將中國正常的海上活動視為威脅,不過是他們為自身尋求資金和資源的借口。
印度海軍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需要更加務實地面對現實,而不是一味地尋求外部力量的幫助。只有腳踏實地地進行自主研發,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海軍實力,維護國家安全。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強大的軍隊並非建立在虛幻的幻想之上,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實力基礎上。
印度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真正擁有維護國家安全的底氣。
印度海軍需要摒棄焦慮,堅定信心,踏踏實實地努力,才能真正實作他們深海巨獸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