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迷們沒有料到,一直以「短距起飛」著稱的殲20在這個專案上竟然不敵俄羅斯的蘇-57。
蘇57在珠海首次亮相時引起了不少軍迷的嘲笑,因為有網友拍到這款戰機的機身滿是鉚釘,表面縫隙大到能放進手機,顯示出工藝相當粗糙。
雖然這些鉚釘和縫隙不影響蘇-57的效能,但作為五代機,裝配工藝不應像三代機那樣。
雖然工藝上可能不及其他,但蘇-57在機動性方面無懼任何對手。就在前幾天,蘇-57在航展上展示了「旱地拔蔥」的高超機動性。
現場拍攝的影片顯示,蘇-57的短距起飛只需9.23秒,而中國的殲-20則需13.01秒從滑翔升空。
鴨式布局的戰機在起飛時能產生額外升力,縮短起飛滑跑距離。瑞典塔博公司研發的塔博-37戰鬥機首次采用這一布局,迅速超越了許多使用傳統氣動布局的戰機。
因此,使用這種布局的殲20在這個專案中表現出色,不會畏懼任何戰機。
因此,在我們主場輸給蘇-57,讓很多軍迷無法接受,甚至有人直言殲20不如蘇57。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評估一架戰機的強弱不能僅依賴起飛距離。不能只關註起飛距離而忽視其他關鍵因素,如掛載導彈、電子器材和隱身能力。因此,單憑起飛距離就認為蘇-57強於殲-20是十分片面的。
理解這一點後,我們接著分析其他影響短距起飛的因素。
蘇-57戰鬥機使用了蘇-37/蘇-30MKI系列的軸對稱向量推力噴口(TVC),因此隧道較厚。
飛機整體布局上,進氣道位置與蘇-27相似,有利於提升戰機的大迎角效能。同時,機身扁平的升力體設計與較大機翼面積和低翼荷,賦予其更高的升力系數。
蘇57的中央升力體設計和大翼面積使其具備優異的升力效能,向量推力系統則進一步增強了其短距起飛和機動能力,展現了其在氣動效能上的卓越表現。
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如果不考慮隱身效能,蘇-57在現代戰機中無疑是一流的,這也證明了俄羅斯在軍事設計方面的實力。
此外,起飛距離還受到海拔高度、跑道狀況和起飛重量的影響。
蘇57在表演時的燃油並非滿載,可能還進行了減載,這樣的輕載模式有助於短距起飛。此外,珠海航展的海拔和跑道條件也有利於縮短起飛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駕駛蘇57進行飛行表演的是俄羅斯傳奇飛行員謝爾蓋·博格丹。
他已熟練掌握57種戰機及其改進型的駕駛技術,飛行時間超過7000小時,其中測試飛行接近5000小時。
在201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博格丹駕駛蘇-57進行了多項精彩表演,包括大過載盤旋、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等難度動作。
這樣的傳奇駕駛員操控蘇57,自然能使其發揮最大潛能。
總之,現代戰爭中,單一效能不能決定戰機的整體戰鬥力。殲-20和蘇-57各有優缺點,設計上的差異反映了各國的軍事戰略需求。
蘇-57的短距起飛能力很強,但這並不代表殲-20在其他方面沒有優勢。每款頂尖戰機都有其獨特的設計與效能,最終的優劣取決於它們在實戰中的整體表現。
未來,殲-20將搭載渦扇-15發動機,短距起飛能力有望提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