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中國航空工業的兩款六代機驚艷全球,展現了跨代技術的絕對優勢。就在近日,成飛研制的六代機殲-36咋再次流出側面高畫質照片,戰機的一系列新細節一覽無余,令軍迷們興奮不已。這次,我們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方展示六代機的魅力。
![](https://img.jasve.com/2025-1/7dc3124eec71b7dd920ba4b46158bc0b.webp)
此前,雖然已有不少關於殲-36的影片和照片流出,但這次的側面高畫質照無疑更具震撼力。照片中,殲-36的帥氣側顏展露無遺,「36011」的編號更是增添了幾分神秘感。令人驚喜的是,機背進氣道的高度並沒有之前想象中那麽誇張,這顯然是為了最佳化隱身設計。
然而,更引人註目的設計細節在於,由於機頭下方兩個進氣道的存在,殲-36並未采用與殲-20相似的側彈艙設計。同時,其後起落架采用了獨特的單車式雙機輪設計。這兩個設計細節不僅揭示了殲-36可能兼顧戰鬥與轟炸的雙重定位,更凸顯了其在最大起飛重量和載彈量上的驚人表現。據悉,殲-36的最大起飛重量可能超過50噸,而最大載彈量更是高達10噸以上。
為了滿足如此龐大的載彈需求,殲-36的內部空間必須足夠寬敞,同時載彈種類也要豐富多樣。因此,將彈藥放置在機腹部份無疑是最佳選擇。當然,這也對機場的起降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滿載情況下的殲-36,為了防止在接觸跑道瞬間發生爆胎,前起落架采用了雙輪設計,而後起落架則采用了單車式雙輪設計,以確保起降的安全性。
![](https://img.jasve.com/2025-1/d683362f40c4b0e135c7ac6f0876c135.webp)
從側面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隱身設計的巧思。例如,起落架艙門開啟後上面呈現的鋸齒狀結構,以及扁平的機體設計,都為殲-36帶來了出色的隱身特性。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氣動布局的創新。殲-36采用了激進的無尾三角翼設計,這不僅減小了垂尾帶來的阻力、增強了隱身效能,更意味著飛控系統取得了重大突破。
盡管缺少了垂尾,但殲-36卻配備了「柔性開裂式阻力方向舵」。這種設計可以在機翼兩側透過飛控系統自動調節,為戰機提供更加靈活的機動效能。這使得殲-36在定位為戰鬥轟炸機的同時,仍然保持著出色的制空作戰能力。可以說,它是一個既能轟炸又能空戰的「靈活小胖子」。
動力方面,殲-36可能裝備了三台發動機,為其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和更大的航程。從側面看,飛機依然保持著扁平的形態,整體飛行阻力較小。預計其最大航程將超過6000公裏,作戰半徑達到3000公裏,最大飛行速度更是超過2馬赫。這樣的效能數據,無疑讓殲-36在空優和轟炸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https://img.jasve.com/2025-1/81b579c35a009803aef49ce220faa592.webp)
成飛六代機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彈艙設計。由於機體龐大,殲-36無需側彈艙,直接將彈藥放置在機腹內。一個主彈艙加上兩個小彈艙的設計,使得其彈藥攜帶量相當可觀。主彈艙可以攜帶高超音速導彈、PL-17超遠端空空導彈等重型彈藥,而小彈艙則可能攜帶PL-15中距彈、PL-10近距格鬥彈等。據預測,殲-36最多可攜帶8枚PL-17超遠端空空導彈和6枚PL-15中距空空導彈,其最大射程超過400公裏。這意味著在制空作戰中,無論是前線還是後方,甚至是遠離戰場的預警機,都將面臨殲-36的威脅。
根據殲-20從首飛到批次裝備的時間線來推測,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僅需5-6年時間,中國空軍將開始批次裝備這款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六代機。而更令人期待的是,按照「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殲-36目前的試飛狀態如此靠譜,那麽七代機的研發或許已經悄然啟動。讓我們拭目以待,見證中國航空工業創造更多奇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