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伊朗導彈襲擊後以色列為何還未還手,背後或有六個原因

2024-10-14軍情

文/王新喜

伊朗用彈道導彈攻擊以色列已經好幾天了,為什麽以色列還不反擊呢?目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事實上,以色列遭遇伊朗導彈攻擊後選擇不同尋常的沈默,這一舉動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基於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

首先,伊朗的這次襲擊出乎意料, 號稱中東最強大的防空網,對伊朗大部份是老舊導彈的襲擊幾乎失效,被攻擊的以軍三個空軍基地,平均中彈20枚以上。所以傳言損毀F35隱身戰機10多架,完全有可能。

以色列到底被伊朗導彈攻擊造成了多大損失?盧克文綜合了世界各軍事博主的資訊,認為伊朗說的擊毀或燒毀20多架以色列飛機的描述,比較接近事實。

伊朗這次襲擊出乎意料,不僅展示了其導彈能力的大幅提升,也讓以色列差距到自身防空體系的不足以及伊朗軍事力量的崛起。

因此,伊朗不敢貿然動手,不得不調整戰略思路。這種靜默或是一種策略性隱蔽,透過表現弱勢來減輕伊朗的戒心,為以後的反制鋪路。

其次,以色列擔心伊朗是否有在核試驗。

一直以來,以色列就對伊朗發展核技術非常警惕。

在中東局勢日益緊張之際,伊朗在本月5日突然發生4.6級地震,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多個周邊國家有震感,立即在社交媒體引發各種討論,有人猜測這是伊朗在進行秘密核試驗。 畢竟,伊朗議員穆罕默德·雷紮·薩巴吉安在10月9日就曾經表示,為了建立國家威懾力並保證國家安全,「發展核武器是有必要的。」

要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進行了核試驗,用地震波監測地下核試驗是當前最常見、最直觀的手段。但就公開資訊而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伊朗這次地震與核試驗相關。

問題是,隨著中東局勢的持續緊張,伊朗是否會改變策略、選擇「擁抱核武器」,並且是否掌握了相關技術,這也是以色列非常擔心的,以色列更不敢輕易妄動。

其三,以色列陷入7線作戰,沒有能力開辟新戰線與伊朗開戰

以色列現在也沒有能力開辟新戰線與伊朗開戰。按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法,以色列正在「七線作戰」,對手分別是加沙哈馬斯、約旦河西岸激進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無論是黎巴嫩真主黨在黎以邊境牽制性作戰,還是也門胡塞武裝封控紅海航道,又或是伊朗向以色列發動導彈雨襲城,都是加沙沖突外溢表現。

雖說「七線作戰」中大部份有湊數之嫌,但當下以色列當下進攻的首要目標是黎巴嫩真主黨控制區, 以軍地面部隊需要以空軍進行配合,這對以色列空軍資源占用較多,很難抽出足夠的空軍力量對伊朗實施報復。

如果以色列再對伊朗動手,無法兼顧這麽多戰線共同推進,況且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已經制定「至少十種方案,以應對以色列可能采取的行動」。

其四:以色列摸不準伊朗的反擊方案,不敢賭

而對於伊朗的第二次反擊,到底會采取什麽方案,它心中沒數。伊朗第一次以老舊導彈的密集攻擊,以色列防空網就攔截失敗了。

以色列自然不願去嘗試伊朗第二次的新型導彈的飽和攻擊了,畢竟承受不了這個代價。 如果以色列用彈道導彈襲擊伊朗,伊朗的彈道導彈的數量要遠遠超過以色列。兩邊互射導彈,以色列占不到便宜。

所以以色列如果反擊伊朗,必須要去損毀伊朗絕大多數導彈,而伊朗導彈陣地比較分散,大多又設在大山中。以空軍要完成這個任務,可以說困難重重。

其五、三國宣布關閉領空,以色列空軍轟炸伊朗面臨難題

而以色列空軍即便有動手摧毀伊朗導彈陣地的打算,但現在也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它跟伊朗之間還隔著約旦、敘利亞、伊拉克三國家,這三個國家都已經宣布關閉領空,以色列空軍無法進入伊朗領空進行轟炸。

如果他們強行闖入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領空,可能會遭遇這三國的反擊。如果以色列使用F35隱形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可是距離太遠,需要空中加油。空中加油機是不隱身的,很容易被地面防空武器擊落,所以如何進入伊朗領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其6:地面部隊推進與導彈打擊都不合適,伊朗背後各路武裝也是問題

排除空軍轟炸,如果地面陸軍部隊出擊,以色列也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伊朗距離的以色列太遠了,如果大規模出動,無法保證補給線和戰線的安全,也缺乏國力的支持。若從海上發動攻擊,以色列沒有航空母艦,難以發動有效大規模的海上進攻。

此外,以色列也擔心伊朗背後打起仗來不要命的各路武裝組織,尤其是胡塞武裝。畢竟,伊朗用來攻擊以色列的沙希德-136自殺式無人機、中短程彈道導彈等, 胡塞武裝也都有一樣的型號。

因此,在當前,要對伊朗動手,無論是現實條件還是各方面因素都不成熟。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結果,要不以被反噬,陷入滅國危險;甚至把美國拖下水,陷入中東戰爭短時間不能自拔。

這是美以都不願看到的。總的來說,這次以色列一反過往表現出超常的隱忍,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但綜合種種條件與因素來看,卻又在情理之中。此次沖突反映出中東權利結構的變動,伊朗的反擊挑戰了以色列的區域主導地位。迫使以色列重新設定戰略方向,但同時也或將加劇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增加了沖突升級的風險,中東的和平依然需要多方努力,推動對話,避免沖突升級。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特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