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電子戰水平沒那麽神,並不能遠遠碾壓美軍

2024-07-20軍情

過在六月底,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北伊羅戈省發生了通訊中斷事件。這一事件立即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中美兩國隨即成為輿論焦點。許多猜測認為,這可能是中美兩軍在南海「鬥法」導致的結果,有關兩國進行電子戰對抗的傳言不脛而走。然而,事實上這完全是虛假訊息。

在許多國人眼中,中國的電子戰水平已經大幅提升,甚至有不少言論聲稱中國在這一領域「碾壓」美國。然而,任何理論都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那麽,中國的電子戰能力是否真的如此強大呢?

中國電子戰的崛起之路

隨著時代的持續進步,科技作戰已成為各國普遍認同的共識。其中,電子戰則是一種利用電磁波和電磁能量來幹擾並破壞敵方電子系統和通訊網絡的能力。

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本國軍隊的電子器材發揮出最優效能,進而有助於采取多種電子對策並確保行動的優先地位。然而,談及中國的電子戰技術發展,起步幾乎是從零開始的。

早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就深受美軍電子戰的困擾。盡管中國也盡力研發了幹擾機等裝備,但最終還是無法與美軍的反輻射導彈抗衡,在這方面吃了無數次虧。

1994年的「華南空情異常事件」最為國人熟知。那一年,美軍使用EA-6B電子戰飛機制造了大量虛假雷達訊號,導致中國東部沿海防空警戒的所有雷達全部癱瘓。

在此之前,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已經氣勢洶洶地進入了黃海附近。然而,當年台灣方面卻將美方的這一舉動視為對自己的支持,並公然否認了「一個中國」原則。

在這段時間內,人民軍隊展開了一場名為「神聖94」的海空聯合演習,旨在震懾美國,警告其不要輕舉妄動。然而,美國卻借此機會試探中國的實力,導致了一系列故弄玄虛的事件發生。

1996年,中美電子對抗再次上演,美方故伎重施,對中國轟-6飛機的出海打靶實驗進行幹擾,導致雷達制導訊號全部中斷,最終導致導彈未能成功發射。

因此,中國在電子戰領域的短板被各國一覽無余。美方的「戲耍」行為不僅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感到羞愧和憤怒,還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電子戰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如果當年中美之間爆發真正的戰爭,美國絕對具備足夠的實力對中國發動打擊。特別是在美國制定「玄機計劃」之後,中國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知恥後勇的中國,決心走上電子戰的逆襲之路。2001年,南海撞擊事件成為了關鍵轉折點,美軍電子偵察機被迫降落在陵水機場。

盡管當年美方曾嘗試銷毀記錄器材,但大量尖端電子戰技術資料仍然落入中國手中。恰逢中國工業實力不斷提升,加之T/R元件成本的下降,促使我們著力發展有源相控陣雷達。

實際上,相控陣雷達的主要目的是實作「燒穿效應」,這是為了應對敵方在電子對抗領域的壓制。要克服「遮蓋性幹擾」的挑戰,必須提高雷達功率,而這與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息息相關。

在這一背景下,955工程順利啟動,中國的主要目標是彌補電子戰方面的不足。為此,我們對高新10號等大型電子戰飛機進行了改裝,海軍方面也在殲-10等機型上取得了突破。

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畢竟中方采用的都是相對落後的反電子戰手段。真正使中國在這一領域崛起的,非殲-16D的出現莫屬。它可以說是與F15處於同一水平的重型戰機。

殲-16D不僅擁有更大的機身和更強的發電能力,其幹擾和燒穿能力也優於美國的EA18G,能夠對其進行全面壓制。這正是美國近年來在電子戰領域不再像過去那樣囂張的重要原因。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電子戰領域已經取得了絕對勝利呢?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的整體實力並不像外界所宣稱的那樣可以輕松壓倒美國。僅從美國的發展和裝備來看,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辯證看待中美電子戰水平

從美國電子戰能力的發展來看,美軍擁有強大的EA-18G。雖然中國的殲-16D勉強可以與其匹敵,但在戰役級電子對抗領域,美國仍然稍占上風。

其中包括美國的EP-3E。或許有人認為中國的運-8EW勉強能與之媲美,但在數量上中國恐怕無法跟上。畢竟,美軍還擁有RC-135系列。

細心的觀察者會註意到,美軍幾乎所有裝備都有合適的載機平台。此外,美方還擁有出色的客機改裝能力,例如他們的E-3G,就是基於波音707改裝而成的。

這正反映了美國的投機取巧之處。畢竟,客機平台至少在經濟上具有顯著優勢,不僅發動機節省燃料,還能執行電子幹擾任務。而中國正缺乏這種平台。

盡管中國的C919勉強可以作為改裝電子戰飛機的平台之一,但其國產化率一直偏低。作為客機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但若要將其用於軍用飛機則並不合適。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找到突破的途徑。近年來,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目標正是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中國選擇了不同尋常的方式,創造了獨特的「幹擾源」。

其中包括「翼龍-10」無人機的電子戰型號,配備了ECM等多功能電子吊艙,憑借長達八小時的續航時間,展現出卓越的幹擾與電子壓制能力。

綜合以上情況,實際上在電子戰領域中,美中雙方並不存在所謂的「碾壓」現象。即使退一萬步來說,美國的電子戰技術是透過一場又一場戰爭的歷練,付出了血的代價才逐步完善的,又怎能輕易被超越呢?

中國作為後起之秀,從一窮二白到如今的舉世矚目,是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奮鬥而成。盡管尚未完全超越美國,但在南海與其「鬥法」,中國確實具備了足夠的魄力和實力。

其中一例是中國空軍曾派遣一架運-8EW電子戰飛機,在南海與美國的EP-3E偵察機對峙。這期間,台海沿岸的廈門氣象雷達站受到了幹擾,導致其暫停執行,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廣泛。

這也間接證明了中國電子戰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雙方確實彼此忌憚。如果美方不認為中國的電子戰力量已經崛起,恐怕早已在南海采取更激進的行動。

中國的電子戰能力正處於持續提升的階段。盡管外界對其充滿信心的言論不乏誇張之處,但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發展速度,超越美國的日子顯然為期不遠。#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