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鍔,1917年出生於浙江湖州南潯鎮,那可是個「詩書之鄉」,文化氛圍濃厚。他老爹屠維屏,清朝末年的舉人,雖然家裏不富裕,但對孩子教育那是真上心。屠守鍔打小就聰明,讀書用功,心裏頭還藏著一個大誌向。
1932年,日軍的轟炸機在上海碼頭狂轟濫炸,屠守鍔親眼目睹了那場災難。那一刻,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為死難的同胞報仇!」這份信念,成了他日後投身航天事業的最初動力。
為了實作航空夢,屠守鍔拼了命地學。1936年,他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一年後轉入航空系。全面抗戰爆發後,他隨學校南遷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完成了學業。1941年,他又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專攻飛機結構力學。
在美國,屠守鍔不僅學術上成績斐然,還進入水牛城寇蒂斯飛機制造廠工作,成了飛機強度分析工程師。但他心裏頭始終惦記著祖國,一聽說抗戰勝利,立馬辭職回國,這一走,就是三個月的海上漂泊。
回國後,屠守鍔先在西南聯大、清華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批航空人才。但他心裏清楚,要想真正救國,還得自己造導彈、造火箭。1957年,他應聶榮臻元帥之邀,加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此與航天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候,國內導彈技術幾乎一片空白,屠守鍔和同事們一切從零開始。沒有資料、沒有圖紙,他們就自己搜集、自己摸索。面對蘇聯撤走專家的困境,屠守鍔只說了一句:「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們做不到。」這份骨子裏的倔強和自信,讓中國航天一步步走了起來。
屠守鍔先後擔任了中國多型導彈和火箭的總設計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遠端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這些專案,每一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屠守鍔硬是一點點啃了下來。
1980年5月18日,屠守鍔在「可以發射」的鑒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平靜如水,但內心卻波瀾壯闊。當導彈精準命中萬裏之外的目標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雙手捂著眼睛,像個孩子一樣哭了。這一哭一笑,是他20多年艱辛奮鬥的最好註腳。
屠守鍔是個典型的「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人。他一生獲獎無數,但從不炫耀。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但他總是把榮譽歸功於團隊。
退居二線後,他依然關心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擔任多個高級技術顧問。即使年逾古稀,他還親自參與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研制,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貢獻余熱。
屠守鍔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航天奮鬥史。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篇章。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有堅持、有奉獻,就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朋友們,讓我們銘記這位航天傳奇鑄就者——屠守鍔。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各自的領域裏不斷前行,為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好了,今兒就聊到這兒。如果你對屠守鍔的故事有啥看法,或者有啥想聊的航天話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小編夢溪筆,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