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稱,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一批 AIM-7,小薯仔在基輔宣布加拿大將提供 270 枚 AIM-7。這是一種中程空空導彈,自越南戰爭以來就一直在使用,也被稱為「麻雀」。該導彈最初的射程為 26 公裏,後來延長到 50 公裏,最新的型號射程高達 98 公裏。
AIM-7 已經是老掉牙的武器了,在越南戰爭中,它曾是「鬼怪」式戰鬥機的主要空戰武器。當時,「鬼怪」式戰鬥機在機翼下掛載了 4 枚「響尾蛇」導彈,在機身腹部半埋掛架下還掛載了 4 枚「麻雀」導彈。
「阿斯派德」是意大利自行研制的一種空空導彈,中國曾引進該導彈並裝備在殲-8II 戰鬥機上,但數量非常有限。
如果不把 50 年代的 AIM-4「獵鷹」算在內,那麽「麻雀」可以說是第一代大量使用的中程空空導彈。它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工作距離比被動紅外更遠。「麻雀」還得到了美國盟國的廣泛套用,英國的「天空閃光」和意大利的「阿斯派德」都是在「麻雀」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中國在 80 年代還引進了「阿斯派德」,並以此為基礎研制了 PL-10。
中程空空導彈「麻雀」在實戰中的表現並不出色。在越南戰爭中,「鬼怪」式戰鬥機發射的「麻雀」導彈脫靶率很高,且由於必須目視確認目標後才能發射,這進一步限制了「麻雀」的作用。「麻雀」最後一次被用於實戰是在海灣戰爭中,此後,它被美國空軍和海軍淘汰,由 AIM-120「阿姆拉姆」導彈取代。其他國家的空軍也在稍晚些時候退役了「麻雀」導彈,至今也快 20 年了。
「海麻雀」是一種艦載防空導彈,被北約作為標準裝備使用。
意大利「斯巴達」系統把「阿斯派德」當作陸基防空導彈來使用。
麻雀導彈也被用於防空,70-80 年代是北約標準艦載點防空導彈,裝備在護衛艦和航母上。作為點防空導彈,其射程為 19 公裏,采用主動雷達制導。
意大利的「斯巴達」系統和瑞士的厄利空「天空衛士」進行了整合,形成了彈炮互補的系統,但買家並不多。在烏克蘭戰爭中,西班牙向烏克蘭援助了一個營的「斯巴達」系統,這是唯一在烏克蘭使用「麻雀」導彈的系統。
隨著北約「麻雀」的大量交付,烏克蘭可能會收到更多國家的「斯巴達」系統,而這些系統可能會被更先進的 NASAM 系統所取代。
NASAMS 跟「斯巴達」差不多,但它的雷達更先進,導彈也換成了「阿姆拉姆」,采用主動雷達制導,讓它能夠同時打擊多個目標
烏克蘭改裝米格-29 用麻雀導彈太復雜了,不僅要換掛架,還要改雷達和射控,幾乎不可能。但是烏克蘭可能會得到更多退役的「北約海麻雀」發射架,這些發射架可以整合到平板卡車上,而且退役軍艦上的射控雷達和發射控制台也可以拆下來貨櫃化,組成簡易的「陸用海麻雀」。
在烏克蘭,空襲的威脅不大,但「小摩托」(無人機)泛濫成災。盡管「陸用海麻雀」系統原本是為大型飛機設計的,但用來對付這些小型無人機卻易如反掌。
現在北約援助烏克蘭的,已經從之前的一線先進裝備,變成了退役裝備,因為烏克蘭在使用北約裝備的時候,是崽用爺錢不心疼,一點都不心疼。比如德國援助的「豹 2」坦克,主要是 A6 版本,因為 A4 已經沒有了。荷蘭計劃援助的 F-16 是最早的版本,馬上就要被 F-35 替換下來了。澳洲計劃援助的 F-18 也是一樣,是最早的版本,已經快飛不動了。現在這些 AIM-7「麻雀」導彈幹脆就是退役封存、等待銷毀的廢棄彈藥。
美國生產了超過 7 萬枚「麻雀」導彈,雖然大部份過期或消耗掉了,但庫存仍然充足。而且,美國也不擔心烏克蘭軍隊會浪費這些導彈。擊落了那麽多小摩托,這些導彈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對於俄軍,硬闖可能不行了,得用反輻射導彈。
麻雀被射控雷達連續照射,這就給反輻射導彈提供了好機會。反輻射導彈可以後發先至,打掉麻雀的制導雷達,然後輕松突破防禦。
反輻射導彈的發射方式靈活多樣,可以透過空中發射,也可以作為「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彈頭。
俄烏沖突進入新階段,澤連斯基承認反攻艱難
另一方面,AIM-7 反小摩托對中國有啟示,中國或能將大批退役空空導彈改裝,用於反小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