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提出,幹部下連當兵這一創新工作方式,是由原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創造。其實這是一個錯誤,因為下連當兵這個事, 是在 1958年2月,由原昆明軍區13軍37師政委何雲峰大校、副師長張化民中校在全軍首次下連當兵。
也就是說,紅軍師37師才是下連當兵的首創單位。
而且這件事還被【解放軍報】頭版報道過,報道師政委 何雲峰、副師長張化民穿上 戰士軍裝、戴上列兵軍銜,自己背著背包和行禮,到師的下屬紅軍團八連一班和四班當兵。
據相關資料,下連隊當天,何雲峰到了連隊後,看到八連連長張福才,他馬上給對方敬了一個軍禮,張連長被這個軍禮嚇了一跳,趕緊回了一個軍禮,然後就召開連隊軍人大會,指導員郭智俊安排,何雲峰被安排到一班。
到了一班後,何雲峰就笑著問:「我的班長是哪一個呀?」
班長黃友貴緊張又激動,因為還從來沒有這麽高級別的列兵,師政委當列兵被分到他手下,成為他的兵,所以他當場就回答: 「 是我,首長同誌 !」
何雲峰聽他回答後,馬上和他說:「班長同誌,從今天起,我是你班裏的列兵,以後不要叫我首長,就叫何雲峰。對我管理要一樣嚴格。」
然後他就介紹了自己,並對班上的每一名戰士都進行了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況。在後來 整個下連當兵的過程中,兩位師首長沒有任何架子,也不擺首長身份,完完全全是以普通身份, 住班排,同訓練,吃食堂,共娛樂,自己疊豆腐塊,自己洗衣服,一起打掃衛生 。最關鍵是,他們下連當兵不是走形式,住一周或者幾天就回機關了,而是和大家紮紮實實在一起實行五同,硬是訓練生活了兩個多月。
透過這兩個月的下連當兵,掌握了很多來自部隊一線,尤其是基層連隊班排的 一手資料和具體情況,透過親身體驗和感受,真正掌握了基層的問題和大家的期盼,給部隊在管理上、訓練上、抓思想工作上,都提供了紮實的資訊。
下連當兵這件事經【解放軍報】報道後,結果引起了毛主席的註意。 就在同年8月,毛主席就 在一次會議上說:我看所有的長,軍長、師長等都至少當一個月的兵,頭一年最好搞兩個月。有些過去當過兵的,現在多年不當兵了,再去當一下。
這次會議後,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率先響應號召。接著其他軍區首長相應 號召, 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他下連當兵的故事更為很多人所熟悉。比如他因為失眠,經常在連隊早起 ,起來後就問班長,為什麽不吹起床號?結果班長說是星期天,要比平時晚一個小時起床 。
楊成武下連當兵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比如他在連隊時,正好在刮胡子,可連隊的集合點名哨子吹響了,他只有馬上 放下剃須刀,趕緊跑出去參加點名,等點完名後,再回來繼續刮胡子。 有時候熄燈哨吹響了,他的胡子沒刮完,但是不能違規,只有先上床睡覺,胡子只有等到第二天才刮。
正是因為這樣,有生動有趣的細節,所以很多人就誤以為楊司令員是第一個下連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