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公布黑科技,若在周邊海域大量部署,美國海軍將喪失優勢

2024-07-11軍情

中美在無人機領域還未分出勝負,又在無人潛艇領域開始競賽了,不過這一次我們公布的黑科技,將讓我們在某些領域遙遙領先。

中美兩國均計劃在台海、南海等關鍵海域部署大量無人潛艇,就在最近,美國的無人潛航器還被我們現場打撈,這種鬥爭已經白熱化,外媒稱雙方潛在的沖突中,無人潛艇的效能和數量將決定勝負。據華盛頓智庫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上月釋出的報告稱,台海無人潛艇戰鬥與烏克蘭戰場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因為無人潛艇比無人機更難被摧毀或幹擾。

7月11日,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超級碳纖維船體,可以大規模生產高效能水下無人潛艇,不但適用於淺海,還可以輕松潛入到6000米深海,而且這還是保守測試的數據,根據理論值,最大深潛還有望繼續突破。

上個月,哈爾濱玻璃纖維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郭宇琪領導的專案團隊,在中國學術期刊【纖維復合材料】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中寫道:「目前深海潛水艇的耐壓結構一般采用合金鋼或鈦合金,但由於材料密度大,這些耐壓結構的重量占總重量的很大一部份,限制了深海潛水艇的負載能力。」

他和他的同事們寫道:「在當今國家快速發展、深潛、高負載需求旺盛的時代,碳纖維材料因其密度低、強度高、模量高、耐疲勞、耐腐蝕、設計靈活等優異效能,被廣泛套用於載人和無人潛水器的耐壓結構。」

哈爾濱玻璃纖維研究院是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分離出來的一家公司,也是中國玻璃纖維的搖籃,哈爾濱工業大學由於在國防領域的突出貢獻,現在被美國制裁,哈爾濱玻璃纖維研究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現在是校企合作的模式。關於哈爾濱玻璃纖維研究院,大家可以自行搜尋一下,該研究院還是挺厲害,研發了不少好東西,創了國內第一。

在西方,碳纖維被認為不適合用於潛艇工業。世界上第一艘碳纖維載人潛水器泰坦號,由美國私營公司OceanGate營運,去年6月,它在前往4000米深的海中因巨大的水壓而損壞,導致船上五名人員全部遇難。許多業內人士將這起悲劇歸咎於碳纖維在水下的脆弱性:在巨大的壓力下,水可以滲透到纖維之間的縫隙中,反復的上升和下降可能會使船體破裂和變形。所以,西方專家認為,碳纖維的材料特性決定了它不適合用於潛艇工業,但中國科學家偏偏要打破這個魔咒。

中國制造的碳纖維耐壓船體壁厚約3厘米,僅為泰坦號船體壁厚的四分之一。據郭教授團隊介紹,在實驗室測試中,該船體可輕松承受77兆帕的水壓,比華盛頓大學實驗室測試的泰坦號船體承受的壓力高出一倍多。郭教授測算,用這種碳纖維材料制成的艙室可以承受90兆帕的壓力,相當於可以讓潛艇抵達9000米的深海,但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將其工作深度設定在6000米,相當於60兆帕的壓力。美國的同類別產品在4000米深處就被壓壞了,而我們能安全抵達6000米,極限有望抵達9000米,是不是遙遙領先?

碳纖維耐壓殼體的外層是1毫米厚的薄防水塗層,該塗層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泄漏、損壞、界面脫粘、開裂或其他問題。郭教授的團隊表示,它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沖擊、刮擦和其他挑戰,而不會出現故障或損壞。

個人分析:這也是暫時只能用於制作無人潛艇的原因,更多用於襲擊和偵查行動,哪怕被地方深水炸彈擊中,損失也很小,這種材料暫時還不能用於制作大型有人攻擊潛艇,因為受沖擊的能力有限,有人攻擊潛艇對防禦的要求更高,當然,這種材料可以用於民用領域,具備較大的經濟價值,至於未來能否適用於有人攻擊潛艇,還是未知數。

郭教授的團隊對耐壓殼外部進行了高壓試驗和密封系統的試驗,表現結果都很好,由於要承受0~6000米海水交變壓力,設計人員還考慮了碳纖維船體內部壓力、溫度變化、碳纖維與鈦合金連線處等疲勞問題。

他們在論文中說:「它可以承受超過2000次的交替迴圈。」郭教授團隊還研發出一種碳纖維無人潛水器船體,適用於水下200米以內作業,厚度僅3毫米,直徑達1米,可用於在淺水區作業的低成本水下無人艇。

水下潛水器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資源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們的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防能力和科技實力。由於中國已經掌握了淺海潛艇通訊技術,無人潛艇的大規模運用,或將被我們引領。

我在開頭之所以說我們已經遙遙領先,就在這兩個方面,一是碳纖維潛艇試驗成功,而美國失敗了,而且我們能抵達的深度更深,還經過了反復測試,這個技術已經遙遙領先美國了。二是我們掌握了潛艇海中通訊技術,這是遙遙領先的技術。未來兩者結合,大家自行發揮想象。

在核潛艇領域,我們和美俄的差距很大,就像在轟炸機領域一樣,但我們透過無人機、無人潛艇,將能改變這種局面,一種新武器的誕生,往往能改變整個戰爭的形態。大家想一想,如果中國沿海遍布我們的自殺式無人潛艇,美國的潛艇還敢來插手南海和台海嗎?別說潛艇了,他們航母都不敢來了,到那時,他們都喪失了絕對優勢,哪裏還有勇氣來插手南海和台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