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後期的東線戰場,可能像曼施坦因說的有平局局面嗎?

2024-07-14軍情

曼施坦因在【失去的勝利】一書中表達了一個想法,若其自身擔任二戰東線總指揮,則有可能實作東線的僵局局面。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實際上當時德軍東線勝敗不在於一個指揮官,而在於人。盡管蘇聯得到了英美的支持和物資援助,但英美給不了蘇聯的是人。這個資源蘇聯也無法短時間內再生長出來。

‬蘇聯與德國之間的關鍵戰役

在1941年末,德軍的台風行動失敗後,他們失去了迅速戰勝蘇聯的可能性。當時德國只能透過耗費蘇聯的人力資源來消耗他們,最終消磨掉蘇聯的力量。事實上,到了1942年末,蘇聯的人力資源已經嚴重不足,達到了極限。

1941年開戰之前,蘇聯總人口為1.93億,但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裏,7600萬人被德國占領區深陷。蘇聯長期可利用的人力資源只有1.2億人。依靠這1.2億人,蘇聯度過了台風行動和1942年的勒熱夫絞肉戰以及史太林格勒戰役。然而到了1943年初,由於損失過大,蘇聯軍力出現下降而非增長。

盡管蘇聯得到了英美援助,解放了大量人口,但必須繼續生產。在當時,蘇聯動員了全部可用的人力。如果德軍消耗完青壯年人口,很難想象蘇聯是否會與德國妥協,因為雙方曾在1943年進行過談判。

曼施坦因所犯下的錯誤。

盡管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聲稱自己相信能夠與蘇軍達成和平,但實際上他失去了這個機會。在史太林格勒戰役結束後,曼施坦因被任命為重組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而在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他滿懷信心地自以為能夠守住烏克蘭地區。

希特勒對於曼施坦因給予充分的信任,不僅僅是優先補充了人員和武器裝備給南方集團軍群,還賦予了他很大的行動自由。正是這個原因讓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得以在1943年9月份順利撤退到第聶伯河防線。

然而在撤退到第聶伯河防線後,蘇軍的進攻未減,反而更加激烈。史太林很清楚,若德軍在烏克蘭地區立足,解放烏克蘭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第聶伯河會戰中,史太林不惜動用263萬大軍,決心奪取烏克蘭地區。

最終,蘇聯軍隊在進行第聶伯河會戰和右岸烏克蘭戰役等兩次規模超過300萬人的戰役後成功解放了整個烏克蘭地區。盡管過程艱難,傷亡超過300萬人,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軍隊征召了超過600萬烏克蘭人參軍,這給了已經筋疲力盡的蘇聯軍隊一個有力的回擊,讓他們有能力繼續維持戰爭。

蘇聯與德國的戰爭一旦陷入了泥潭,德軍首要任務是盡量減少自己的傷亡,同時盡可能地對蘇軍造成更多打擊,絕不能讓人口密集區落入蘇聯手中。如果無法防守住,只能采取遷移人口或實施焦土政策等無奈之舉。然而德軍在歷史上未能實作此目標,致使最後取勝的機會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