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是台灣地區的武裝力量,由台灣當局領導人統帥,台灣防務部門管轄。作為台灣的主要防衛力量,主要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
建立: 1924年6月16日,100年前(黃埔建軍)
當前組編: 1947年12月25日,76年前(軍隊國家化)
軍事部門:台灣 陸軍、台灣 海軍、台灣 海軍陸戰隊、台灣空 軍、台灣 憲兵
總司令部: 台北市中山區博愛營區
軍力
服役年齡: 18歲
征兵役期: 民國83年次-93年次(公元1994年-2004年)出生之役男維持4個月軍事訓練役
民國94年次(公元2005年)以後出生之役男恢復為期一年的義務役
現役人數: 247,000人(2023年)(第21位)
備役人數: 2,310,000人(2022年)
工業
供應商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漢翔航空工業、 台灣國際造船、 中信造船集團、 龍德造船
外國供應商
澳洲、 法國、 以色列、 荷蘭、 新加坡、 日本、 美國、 英國、 捷克
陸軍
陸軍始建於1924年,由孫中山於廣州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並建立屬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正規陸軍。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陸軍軍官學校校本部遷往高雄縣鳳山市(今高雄市鳳山區)黃埔校區。陸軍部隊為捍衛國家領土及主權之完整,平時以戍守台灣本島、外島要點,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為主,及依狀況協力維護重要基地廠、庫設施安全,適切支援地區重大災害防救工作;戰時聯合海軍、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陸軍新訓所受的訓練為陸軍步槍兵,新訓中心有新竹關西、苗栗頭份鬥煥坪、台中成功嶺、嘉義中坑、台南官田、台南大內、新中、屏東龍泉、宜蘭金六結與花蓮北埔。海巡署一些成員也是由陸軍出來的,但進入海巡署後仍然屬於軍人身份。
戰鬥官科、戰鬥兵科:步兵、炮兵、裝甲兵、航空。
戰鬥支援官科、戰鬥支援兵科:工兵、測量、通訊、化學、政戰、運輸。
勤務支援官科、勤務支援兵科:兵工、軍醫、軍法、經理、行政、財務。
備註:陸軍儀隊為步兵兵科、陸軍樂隊為行政官科
士兵、將官不分兵科、官科,所以著迷彩服或軍服時均以階級顯示,士官、士官長、少尉至上校間的軍官均有兵科分別。
海軍
海軍與大多數國家一樣,有分為海軍艦艇兵與海軍陸戰隊。海軍分為海軍艦艇兵及海軍陸戰隊(簡稱陸戰隊),海軍艦艇兵平時執行海上偵巡、外島運補與護航等任務;戰時反制敵人海上封鎖與水面截擊,聯合陸、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海軍陸戰隊平時執行海軍基地防衛、戍守指定外島;戰時依令遂行作戰。
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通稱:陸戰蛙人)
戰鬥軍官兵科:海軍不分科、海軍陸戰隊
戰鬥支援軍官兵科:補給、軍醫、工程、電信、測量、政戰、軍法、行政、財務、航空
士官長兵科:補給、軍醫、工程、電信、測量、政戰、軍法、行政、財務、航空、陸戰隊
海軍艦艇士官、士兵兵科:
兵器兵科:魚雷、水雷、導彈、炮械、聲納、射控
輪機兵科:油(汽)機、損管、鍋爐、油水管理、機械、水中機械、電機、工程
通訊兵科:電子、譯電、無線電、有線電、訊號、雷達
航海兵科:航海、帆纜、氣象、測量
行政兵科:行政、照相、駕駛、軍樂、印刷
補給兵科:補給、食勤、事務
其他兵科:政戰、醫務、航空、海軍陸戰隊
空軍
1920年,孫中山首先於廣州大沙頭成立航空局,但由於唐繼堯等西南軍閥分裂,後來瓦解。1929年,蔣中正於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成立航空班。1931年,遷至杭州筧橋擴編,次年成立航空學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陸軍航空隊空襲杭州,在空軍攔截機第四與第五大隊的迎擊下痛擊日軍,此即八一四空戰的由來。1950年,遷台後,空軍軍官學校遷往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
空軍在平時警戒監視台灣周邊的空中區域,對進入領空內的飛行進行辨識與引導的工作,必要的時候采取對驅離的措施。另有防空部下轄之防空導彈營、連負責台海一線之防空警備及防炮營負責空軍機場的防空任務,以外購的天兵系統搭配麻雀導彈、歐瑞康GDF雙管高射炮等為主力。
空軍沒有兵科分別,只有專長區分。
軍官專長:人事行政、情報、氣象、補給、防空槍炮(導彈)、化學、通訊、兵工、工兵、保修、電戰、飛行、領航、航空工程、行政、財務、軍法、軍醫、政戰。
士官專長:人事行政、情報、氣象、補給、防空槍炮(導彈)、化學、通訊、兵工、工兵、保修、電戰、飛行、領航、航空工程、行政、財務、軍法、軍醫、政戰。
不同於陸軍、海軍以官科、兵科分別及官科、兵科領章肩章圖示辨識,空軍所有士兵、士官、軍官穿著禮服的領章統一圖示、以一對翅膀及三葉螺旋槳合體的徽章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