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探訪長汀,見證「紅軍橋」畔魚水情

2024-10-22軍情
位於閩贛交界的長汀,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中央紅軍第九軍團長征出發前的最後一戰就發生在這裏。解放軍報記者來到長汀探訪——
「紅軍橋」畔魚水情
■劉華勛解放軍報記者 陳曉傑
閩西崇山峻嶺之間,有一個聞名遐邇的「紅軍長征第一村」——松毛嶺下的長汀縣中復村。10月中旬,記者跟隨武警龍巖支隊長汀中隊官兵踏訪中復村,感悟這片紅色熱土上軍民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魚水深情。
中復村村口有一座客家廊橋,前橋的4根橋柱上,離地約1.5米處刻有一道深深的線條。「這座廊橋被當地群眾稱為‘紅軍橋’,是當年紅軍在中復村設立的征兵處。」長汀中隊指導員溫添榮告訴記者,「當時征兵有一條規定:‘人比槍高當紅軍’。因為紅軍使用的‘漢陽造’步槍帶槍刺剛好1.5米長,行軍時要背著步槍跑,所以要求報名參軍的人身高至少達到1.5米。」
溫添榮說,刻線的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一開始,征兵線只是臨時用筆畫一道,一些身高不夠又想參軍的年輕人就半夜爬起來,偷偷把征兵線「降低」。紅軍知道後,就用刀刻了這條線,但身高差一點的年輕人依然昂著頭、踮起腳,爭先恐後當紅軍。這些踴躍報名參軍的年輕人,大部份犧牲在戰場上,再也沒有回來,這道線後來也被稱作「生命等高線」。
2004年出生的新兵黃安然,聽完「生命等高線」的故事,輕輕撫摸著那道刻線,感慨地說:「那些先輩參加紅軍時的年齡,比我還小。我真想知道,他們是抱著怎樣的信念,義無反顧走上戰場的。」
過了「紅軍橋」,就是紅軍老街。街邊斑駁的墻面上,依然能清晰看到「支援前線」「節省糧食供給紅軍」「為保衛長汀蘇區而戰」等標語。街道兩旁,保留至今的一些老屋已無人居住。溫添榮指著不少群眾家門口長短不一的門板告訴記者,當年在松毛嶺戰役中,村民紛紛卸下門板為紅軍修工事、做擔架,戰鬥結束後沒人能分清哪塊門板是自家的,便有了家家戶戶門板參差不齊的獨特景象。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紅軍老街走過,記者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是中央紅軍第九軍團長征前的最後一役,遠處的松毛嶺上不時傳來隆隆炮聲,中復村戶戶無門板、家家無閑人,齊心協力幫助紅軍修工事、挖戰壕、運彈藥、擡傷員……
紅軍老街的盡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那是松毛嶺戰役的紅軍指揮部,也是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觀壽公祠。松毛嶺血戰七天七夜後,紅九軍團接到戰略轉移的命令。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將士在此召開誓師大會。喝完村民準備的客家米酒、接過村民送來的尚有余溫的紅雞蛋,來不及抖落身上的硝煙,紅軍將士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我曾在書上讀到劉伯承元帥說過的一句話,‘只要你是為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而戰,戰爭奪去你一只眼睛,群眾會給你千萬只眼睛;奪去你一只手,群眾會還你千萬只手’。看著眼前的紅色舊址,重溫紅軍長征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我真正理解了這句話。」二級上士童欣感慨地說,來一次中復村,他對「軍民魚水」4個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分。
觀壽公祠左前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橫著刻了一行小字——「紅九軍團二萬五千裏」,豎著刻了4個大字——「零公裏處」。「每年新兵下隊後,我們都要組織大家到中復村瞻仰紅色舊址,到這座石碑前舉行宣誓儀式,就是希望新戰友銘記紅軍長征的光輝歷史,牢記我們從哪裏出發、為什麽出發。」溫添榮告訴記者。
「松毛嶺上紅旗飄,紅軍戰士逞英豪。嶺下人民齊支持,軍民合作陣地牢……」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陳列館墻壁上的這段歌詞,是中復村附近的鄉親們耳熟能詳的山歌,描繪的正是當年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敵的情景。
細細品讀這段歌詞,一級上士姜長遠感慨地說:「當年,紅軍將士與群眾結下魚水情誼,是一個以心換心、心心相印的過程。今天,作為新時代紅軍傳人,我們更要賡續革命傳統,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該中隊官兵參觀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陳列館。張祺攝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見證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二萬五千裏長征,書寫了軍民一心、眾誌成城、患難與共的光輝篇章。瞻仰一處處紅色舊址,該中隊官兵有一個共同感受:沒有哪一種根基,比紮根人民更堅實;沒有哪一種力量,比軍民團結更強大。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人。彈指一揮間,90年歲月流轉,戰火硝煙早已遠去,紅軍與長汀人民魚水情深的故事依然在傳頌,軍民同心的傳統依舊在延續。
多年來,無論是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還是擔負急難險重任務、奮戰抗洪搶險一線,處處都有該中隊官兵的身影。他們常年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竭盡全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結對幫扶駐地村鎮,援建2所小學,把子弟兵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愛寫在閩西大地。
「實作中國夢強軍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參觀完中復村紅色舊址,新兵黃安然暢談心得體會,「新征程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一場遠征。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能匯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之力,在軍民一心、團結奮鬥中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