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港媒:央視最新紀錄片證實中方已測試過下一代航母艦載戰鬥機

2024-09-15軍情

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訊息稱,近日,央視紀錄片【淬火】首次披露了一則重磅訊息: 中國在遼寧號航母上成功進行了新型艦載戰鬥機的起飛測試。這一訊息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

觀察人士稱,雖然紀錄片並未透露這款新型戰機的具體資訊,也沒有展示相關畫面,但訊息本身就足以讓人們對於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和航母力量的發展充滿期待。

新戰機登艦試飛,引發全球關註

紀錄片中,遼寧艦的艦載機起飛控制組成員分享了自己參與新戰機試飛的經歷。這位成員是首架殲-15「飛鯊」艦載機在2012年11月23日成功起飛時的見證者,並一直參與遼寧艦的艦載機起降工作。

如今,他站在航母甲板上,見證了新一代戰機的起飛,這讓他不禁感慨「新戰機真漂亮」。他回憶起試飛當天的情景,陽光明媚,仿佛重現了12年前殲-15首飛的壯麗瞬間。

據悉,殲-15於2013年正式服役,成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主力。它是第四代戰鬥機,在多次演習和實戰化訓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中國航母事業的發展,新的艦載戰機成為必然的需求。外界普遍認為,這次亮相的新型艦載機可能是傳聞中的殲-31或殲-35。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它將與現役的殲-15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戰體系,進一步增強中國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盡管這款新型艦載機的具體型號尚未公開,但軍事專家們普遍猜測,它很可能是沈陽飛機公司開發的FC-31原型機的改進版本。

FC-31是一款中型雙發戰鬥機,早在2012年就完成了首飛。多年來,圍繞它的研發進展一直備受關註。作為中國的第二款第五代戰機,它在外形設計和技術效能上都被認為是中國版的「F-35」。

這種新型戰機具備隱形能力,能夠執行遠端打擊和空中攔截等多種任務,並且可以搭載更多的武器和燃料,提高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和打擊能力。

相比之下,現役的殲-15雖然效能優越,但由於體型較大、起飛方式受限,在作戰效率上仍有改進空間。因此,新型艦載機的登艦,將大大提升中國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

此前,關於這款新戰機的相關照片也曾在網絡上流傳。今年4月,疑似該機型的戰機被拍攝到停放在遼寧艦的甲板上,引發了人們的廣泛猜測。

如今,透過央視的紀錄片,基本確認了這款神秘戰機已經開始進行實艦測試,這意味著中國艦載航空兵力量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即將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中還出現了中國第三艘、也是最先進的航母「福建艦」海試的畫面。

不同於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起飛方式,福建艦采用了平直甲板,並搭載了電磁彈射系統。這一系統的引入將顯著提高艦載機的起飛效率,使戰機能夠攜帶更多燃料和彈藥,極大地增強航母編隊的打擊能力。

雖然紀錄片中並未展示福建艦電磁彈射系統的實際運作畫面,但這項技術的成熟,將為中國海軍的艦載機部隊帶來質的飛躍。

結合新一代艦載戰機的登場,未來的中國航母戰鬥群將具備更強的遠端打擊能力和更高的作戰效率,這無疑對中國海軍走向藍水,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艦載戰機的戰略意義與未來發展前景

新型艦載戰機在遼寧艦上的成功試飛,不僅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力量發展的又一座裏程碑,更預示著中國航母編隊在戰略威懾力和戰鬥力方面將迎來新的飛躍。

長期以來,航母作為海上作戰的重要平台,其核心戰鬥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艦載機的效能和數量。此次,新型艦載戰機的亮相,意味著中國正在逐步突破這一領域的技術壁壘,構建起獨具特色的航母作戰體系。

從戰術層面來看,這款新型戰機很可能具備隱身能力,能夠在敵方雷達探測範圍之外進行偵察、打擊等多種任務。它將與現役的殲-15搭配使用,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戰模式,既有利於提高艦載航空兵部隊的整體作戰效能,也能夠更好地應對多樣化的海上作戰需求。

特別是在未來可能面臨的高強度、遠距離的海上作戰中,隱形艦載機的登艦將為中國海軍提供更多的戰術選擇和戰略主動權。

從戰略層面來看,新型艦載戰機的服役,將大幅提升中國航母編隊的遠洋作戰能力。它不僅能夠執行防空、反艦、對地打擊等任務,還可以承擔重要的偵察、電子戰和戰場管理等職責,為航母編隊提供更為全面的作戰支持。

這種能力的提升,使中國海軍在應對各種潛在海上威脅時,能夠更加自信、從容地執行任務,從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護海上戰略通道。

此外,新型艦載戰機的研發和試飛也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技術實力。作為第五代艦載戰機,它的研制過程涉及到氣動布局、發動機、航電系統、隱身材料等多項尖端技術。

此次成功登艦,標誌著中國在艦載航空領域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技術突破,為未來更多的先進艦載機型發展奠定了基礎。

除了新型艦載戰機外,紀錄片中福建艦的亮相也備受矚目。作為中國第一艘配備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福建艦的建造和海試標誌著中國航母技術進入了新的時代。

相比傳統的滑躍式起飛方式,電磁彈射系統具有許多顯著的優勢:它不僅能夠更快、更頻繁地彈射飛機,還可以彈射更重、更大型的戰機,這意味著艦載機的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在未來的航母編隊作戰中,福建艦與新型艦載戰機的結合,將使中國海軍具備更強的打擊和防禦能力。

電磁彈射系統的引入,不僅讓艦載機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料和武器,實作更遠的作戰半徑;還使無人機、預警機等輔助機型可以更便捷地起飛,為航母編隊提供更為完善的空中預警和指揮控制能力。

這樣的作戰體系,不僅可以確保航母在遠海作戰中的生存能力,還能在對抗強敵的情況下,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

隨著新型艦載戰機的試飛成功和福建艦的海試展開,中國航母編隊的整體實力正在穩步提升。

未來,中國有望形成「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航母作戰群的格局,再加上殲-15與新型隱形艦載戰機的「高低搭配」,中國航母戰鬥群將具備更強的遠洋作戰能力。

這不僅將大幅增強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實力,也為維護海洋權益和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值得關註的是,未來的航母作戰將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系作戰,除了艦載機和航母本身的效能外,還需要與其他各類艦艇、潛艇、預警機、無人機等協同作戰。

因此,新型艦載戰機和福建艦的登場,意味著中國海軍正在積極探索一種更加立體化、資訊化的作戰模式。這種模式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海軍在現代戰爭環境下的作戰效率和生存能力,為捍衛國家利益提供更為堅實的後盾。

結語:航母戰力升級,海軍走向藍水

新型艦載戰機的登艦試飛和福建艦的海試,標誌著中國海軍正在加速走向藍水,逐步實作由近海防禦向遠洋作戰的戰略轉型。

未來,中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將繼續得到提升,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發揮更大的作用。

航母作為大國海軍的象征,其發展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也反映了其航空科技和工業水平。

中國航母編隊的不斷壯大,不僅彰顯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自信與實力,也體現了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中的積極態度。

可以預見,隨著新型艦載戰機和福建艦的逐步列裝,中國海軍將迎來一個新的騰飛階段,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