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和中東戰爭不斷升級之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美國又開始整幺蛾子了,美智庫預言了解放軍「收台」時間表,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在「台海有事」時,出動美軍打擊中國大陸,不過特朗普將會成為最大變數。
最近,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釋出了一份報告,聲稱中國大陸將在2028年實作對台灣的「收復」,並預測屆時中美之間可能因台海問題引發軍事沖突。報告敦促美國政府應允許美軍對中國大陸采取打擊行動,並聲稱即使如此,北京也不敢動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然而,報告指出解放軍有可能對美軍基地進行報復,因此美國領導人應提前對戰爭可能帶來的重大傷亡進行「熟悉」。
報告提到,選擇2028年作為時間節點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美國官員普遍猜測解放軍可能會在此時進行「收台」行動;其次,五角大廈所制定的為期五年的未來防禦計劃將在這一年到期。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解讀美方智庫釋出的這份報告呢?
首先,該報告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存在顯著的唯心主義問題。
首先,中國始終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持續推動兩岸交流與融合發展,以最大的誠意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行程。相對而言,美方卻言行不一,透過軍售等手段向島內「台獨」分子釋放錯誤訊號,這才是導致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
美方智庫再次煽動情緒,聲稱大陸將在2028年「以武促統」,這種說法不僅沒有事實依據,還蘊含惡意,意圖推使賴清德一類的人繼續走上錯誤和邪道。
其次,中國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家,其核政策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然而,這種自衛防禦核戰略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必要的武力和防護能力,任由美國隨意行動。
根據美方智庫的預測,到2028年,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將達到840枚,約為美國的一半。因此,有人判斷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中國的核武器不過是擺設,但顯然這是一種過於樂觀的想法。
核武器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而非其數量的多少。美方智庫敢於做這種美夢,但白宮的精英們卻不敢輕信。否則,美國為何頻繁敦促中國參與核軍備控制呢?
即使是極度好戰的拜登政府,也對中國保持距離,不敢與解放軍在南海和台海正面交鋒,而美方智庫卻對中國大聲咆哮,這實在是對美國的估計過於高了。
其次,鑒於美智庫釋出報告的時機,意圖顯而易見。
首先,美國眾議院剛剛透過了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拜登請求近200億美元用於升級核武庫。在這樣的時刻,美方智庫及時釋出了一份報告,目的無非是為了引起關註,以推動國會獲得更多資金。
其次,解放軍近期對第一島鏈進行了大規模封鎖,這讓島內的「台獨分子」感到恐慌。美國則不敢采取直接對抗的方式,只能透過言辭上的鼓勵在「輿論戰」中為台當局加油。
最終,美智庫所描繪的藍圖理想,但現實卻十分殘酷。
2028年是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特朗普的態度十分明確,即拒絕承諾派兵「保台」。更不用提,他一直批評島內搶占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並要求支付更多的「保護費」,因此「賣台」的可能性極高。
因此,美方智庫的方案自然而然地存在一個重大缺陷,特朗普正是這個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