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膚、挺直的腰板、標準的軍姿、炯炯有神的目光,眼前的他,渾身散發著幹練與英氣。
他在清華大學讀大三時參軍入伍,入伍後銘記「一身戎裝一生榮光」。如今,身為一名乳腺外科大夫,治愈眾多患者的同時,回首看去,他說自己就是個「不認輸的傻小子」。
央視新聞【中國UP!】國慶75周年特別策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醫師劉剛,講述他從學生到士兵再到醫生的成長故事。
1990年,劉剛出生在安徽懷遠縣。
小時候,劉剛父母在農田收水稻,他便拎著滿滿一壺水送去解渴。路上碰見田裏辛勞的大爺大娘、鄰家叔叔嬸嬸,總會倒些水給他們。一路走,一路分,等見到父母時,水壺裏的水也見了底。
2007年,就是這樣的一個「傻小子」,以高考674分的成績取得家鄉安徽懷遠縣第一名,考入清華大學本碩博8年連讀醫學專業。
2009年12月,還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臨床醫學專業讀大三的劉剛,決定休學兩年,參軍入伍。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學生要以學業為重,「你是不是傻啊?」劉剛說:「男孩子就要去磨煉一下。男兒就要為祖國站上一班崗!」
新兵下連,劉剛被分到聲名赫赫的「大功三連」。這是一支抗日烽火中誕生的英雄連隊,在戰爭年代,為黨和人民榮立4次大功。
初到部隊,身邊個個是精兵,劉剛遭受連環打擊。佇列訓練,萬般小心的他還是「順拐」了;新兵三公裏越野測試,他使盡渾身解數,還是落在最後幾名;手榴彈投擲,他拼盡全力也達不到及格線。
但是,劉剛的青春字典裏並不收錄「認輸」二字。「傻勁」這就上來了!
他每天提前起床,先跑個3公裏;別人輕裝跑5公裏,他就綁著沙袋跑;手榴彈投不遠,他就用背包繩拉著床架練;晚上再加練100個掌上壓、100個仰臥起坐。
3個月下來,劉剛變成了「黑馬」,被評為「軍事訓練標兵」。
2011年4月,河北秦皇島發生山林火災,北京軍區「紅一師」「大功三連」奉命組織40人的搶險隊前去救火。登車之際,指導員在清點人員時發現多了一個人。原來,劉剛悄悄溜進了隊伍。
他認為,自己不僅跑得快,反應敏捷,還是醫學生,就應該出現在救火隊伍裏。「我當兵就是為了鍛煉自己,現在有了急難險重任務,怎麽能少了我?」
一年盛夏,部隊開展訓練比武競賽,隨著訓練量一天天增加,傷病號也一天天多了起來。
深夜,劉剛悄悄爬起床,拿著書,盯著電腦,將不同類別訓練的特點歸納出來,總結整理出【體能訓練前準備活動36法】。這套方法在連隊套用後,戰友們的肌肉、韌帶和關節得到了充分活動,心慌、肌肉痙攣、腹痛等現象得到了緩解。
「抗生素不宜空腹服用,喝鹽水補充鹽分,揉腹部治療腹瀉嘔吐……」在連隊,劉剛不放過任何一個宣傳衛生常識的機會。只要戰友有所問,他就會有所答。哪怕一時被問住了,他也會請教清華的師友。
△劉剛(中)與戰友交流訓練心得
連隊組織「衛生與救護」課目訓練時,劉剛主動講授衛生與救護常識,介紹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有效實施野戰救護的方法和常識,並組織大家反復練習。
兩年匆匆,劉剛退伍的行囊卻是沈甸甸的——裝著二等功榮譽,裝著不拖延、行事幹練好習慣,還裝著他認定的「死理」,「哪裏苦哪裏累,哪裏就是最需要我去的地方!」
2017年,劉剛博士畢業。擺在他面前的機會有很多,他沒有選擇當時更吃香、薪酬更高的科室,而是選擇了乳腺外科,當問及原因時,他擺出了數據:「乳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家更需要我。」
成為醫生後,劉剛的日常變成了:「昨天剛接診100多名患者,今天又做了8台乳腺手術,一不小心就忙到淩晨二點……有時從醫院返回家中稍作休息,又開啟電腦,開始分析臨床研究數據,寫論文。」
醫生就是戰士,白衣就是戰甲,手術台就是戰場。劉剛說:「每次結束‘奮戰’,看到患者痊愈後臉上的笑容,都會讓我獲得幸福感。」
△劉剛(右一)在科室進行教學
劉剛說,軍人和醫生的共同點,都是守護人民。「軍人是保家衛國守護邊疆,當大夫是守護人民的健康。」直到現在,他還一直留著部隊時候的寸頭。
有時喊一聲他的名字,他還是會答一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