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家不過是空中樓閣,一受到威脅就逃得比兔子還快,美國也是虛有其表。毛主席曾說過:「一拳打出去,省得百拳齊發!」
近年來,中美關系的細微變動引發了廣泛討論,特別是兩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競爭。你是否對斯塔夫裏迪斯的觀點是否能夠真實反映美方立場感到好奇?他提到的盟友在關鍵時刻能否真正發揮作用?
中國的崛起
一個世紀前的中國大國已不復存在,如今的中國展現出在各種挑戰面前的強大實力與決心。過去一百年,中美關系一直維持在微妙的競爭之中,美國試圖將中國排斥在其影響之外,而中國則積極尋求突破這一局面,力爭成為全球經濟和軍事的領跑者。
斯塔夫裏迪斯,曾任美軍海軍上將並擔任北約最高司令,同時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書的合作者,最近在一次采訪中談及中美關系。他認為,如果兩國真的爆發戰爭,美國不會孤軍奮戰,還會有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等五國作為其盟友。
這樣的言論聽起來總讓人感到奇怪。這五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否足以稱得上是強者,仍然值得懷疑。即便它們真的參與戰爭,能否持久作戰也存在疑問。歷史上,小國參與大國間的沖突並不少見,但能夠堅持並作出顯著貢獻的,多是大國而非小國。
以二戰為例,日本作為軸心國的同盟國參與了眾多戰役,但最終的勝利顯然與日本的軍隊能力無關,而是與美國的合作夥伴,例如悉尼、首爾、坎培拉、東京和奧克蘭無關。美國之所以在二戰中獲得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蘇聯共同對抗德國,而不是依賴於日本周邊的小國。
斯塔夫裏迪斯對美軍的信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曾親自參與過美軍的組成和行動。然而,他的言論與美國海軍研究所以及許多美國情報機構的報告之間卻顯現出明顯的矛盾。
例如,美國海軍研究所曾釋出一份全球海軍實力的排名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海軍以接近300艘戰艦的規模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國海軍則以約300艘戰艦排在第二位,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日本和英國。值得強調的是,這裏統計的僅是水面艦艇,中國的潛艇數量在全球排名中也非常靠前。如果將其他軍種納入考慮,中國的整體軍力與美國幾乎不相上下。
斯塔夫裏迪斯認為在未來10年中國無法做好與美國交戰的準備,這一觀點確實令人難以贊同。大國之間的沖突往往不是單純依賴誰更為準備,而是看哪一方更能承受對方施加的壓力。我們見證了美國對中國施加各種壓力的舉動,而中國卻始終未采取反擊措施,這表明目前我們還未做好與美國開戰的準備。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高枕無憂。中國的崛起不容忽視,現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有很大可能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中美發生沖突的可能性較小。
經濟體的地位變化對中美關系未必是壞事,至少可以促使美國保持謹慎,降低其可能做出失控行為的風險,進而避免大國之間的沖突。
對於斯塔夫裏迪斯所提及的2034年南海可能爆發戰爭的說法,我們應更加謹慎。中國海軍已在南海進行過多次演習,我們絕非毫無準備的隊伍。南海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區域,更是我們的命脈。一旦這裏爆發戰爭,即使美日等國不參戰,憑借我們自身的力量也足以擊敗敵人。
盡管沒有人希望戰爭發生,但若必須做出選擇,我們顯然不會退縮。所提到的中美關系面臨的種種挑戰確實值得我們深思。盡管當下局勢復雜,但我相信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
作者認為,盡管八國聯軍侵華和20國參與韓戰,但這並未改變中華民族的失敗命運。我們不主動挑釁他人,但同樣也不懼怕任何挑戰!來者便會讓你知道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