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菲律賓的連續舉措及南海情勢的演變,皆非無跡可尋。
近兩個月來,菲律賓在南海的活動顯著增加,同時國內政治局勢也動蕩不安,政變似乎一觸即發。這些變化都發生在中美關系緊張升級的背景下,小馬科斯仍不甘心現狀。
可以說,直到現在,小馬科斯依然相信,透過對中國采取行動,能夠獲得美國的強力支持,穩固其總統地位,甚至為此冒險下了四大賭註,自信能夠獲勝。
這四大博弈,兩個涉及內部,兩個關乎外部,但均與南海事態及中美對峙緊密相連。首先,讓我們聚焦於小馬科斯的外交策略。
小馬科斯正急於在拜登離任前,充分利用民主黨的資源,力求在南海問題上達到最大利益。若無意外,特朗普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上任,在此之前,小馬科斯將有充分的時間施展其策略。
近期,從小馬科斯政府接連推出的兩個「海洋群島法案」,到對黃巖島、仁愛礁及鱟藤礁的頻繁動作,其在南海問題上的單方面舉措愈發密集,不斷試探中國的容忍極限,顯然是為了爭取拜登政府的最終支持。
面對此情,拜登政府亦作出反應。在其任期行將結束之時,美國防部長柯士甸赴菲律賓存取,並與小馬科斯政權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此舉在某種程度上為美國向菲律賓提供先進武器裝備鋪平了道路。
除了上述舉措,小馬科斯還采取了雙重策略。他在南海的獨立行動,不僅是對拜登的押註,也是對即將上任的特朗普的一種示好,意在確立以菲律賓為基點的「新南海戰略」。簡而言之,小馬科斯此舉旨在向特朗普展示自己的價值,確保在未來四年內獲得美國的支持。
小馬科斯的兩個外部策略,旨在借力反華情緒獲取美國兩黨援助。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須穩固自己的總統地位。因此,還需探討他面臨的兩個內部挑戰。
首要舉措是加快針對杜特爾特家族的行動,近幾個月來,菲律賓國內形勢異常動蕩,這正是小馬科斯加大施壓的結果。他為何如此行動?關鍵在於拜登政府的暗中支持,這是小馬科斯打擊杜特爾特家族的重要依靠。
在拜登離任前,小馬科斯需充分利用美國的助力,以削減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否則若特朗普回歸,失去美國支撐,局面將更為棘手。
此外,在遏制和削弱杜特爾特家族的同時,小馬科斯還需穩固其民眾支持度。近年來,由於國際局勢動蕩及國內問題頻發,小馬科斯的支持率逐漸下滑。為應對這一局面,他選擇將國內矛盾轉向國外,南海問題則成為其首要策略。
畢竟,從數據和民意調查來看,菲律賓民眾對中國普遍持有負面態度,超過七成的民眾希望政府能在南海增強軍事存在,以抗衡中國。因此,小馬科斯不斷在南海制造事端,不僅能夠向美國示好,還能展示強硬姿態,獲得國內支持,穩固其總統地位。
總而言之,小馬科斯目前在內外事務上同時展開了四個高風險的博弈。盡管表面上看似周密無漏,但眾人皆知,無論是在對華問題上的挑釁,還是對美的示好,小馬科斯均難有勝算。前者幾乎不可能實作,而後者雖有不確定性,但考慮到特朗普曾對日韓的態度,菲律賓在他眼中恐怕也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