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約舉行峰會,好多事都在討論之列,有件事還挺逗。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向外表示,北約打算對快速反應部隊搞大規模的改革與動員,要把規模從當下的4萬人提升到30萬人往上。
30 多萬的快速反應部隊,這規模可真不小。斯托爾滕貝格說,這是自冷戰以來最大的集體防禦與威懾改革。話說得挺滿,可這事真能辦成嗎?
就這麽說吧,這事兒壓根就沒法做到,要不就是在那瞎吹牛,想嚇人罷了。
啥是快速反應部隊呢?就是不用搞啥戰前動員,隨時能整建制地出去執行任務的部隊。這種部隊得裝備齊全、人員滿編,還得訓練到位、戰鬥力超強,多數還得一直處於戰備值班的狀態。因此,快速反應部隊在軍隊總員額裏占比最多不超過 10%。就像當年海灣戰爭的時候,美軍的快速反應部隊是第 18 空降軍,包含第 82 空降師、第 101 空中突擊師以及第 24 機械化步兵師,總共兵力不到 10 萬人,而那時候美軍總兵力有 150 萬人。
有了這麽個基礎認知,再把北約組織的實際狀況以及各國的國防政策等方面考慮進去,就能明白這事兒行不行了。
北約有三十個成員國,其所有成員國的現役總兵力超過三百五十萬人。乍一看,弄出三十萬快反部隊似乎不是沒可能。可這裏面,美國有一百三十多萬人,土耳其有六十多萬人。美國在歐洲有十萬人,能拿多少去當快反部隊呢?土耳其的部隊就甭指望了。那其他二十幾個歐洲國家加起來總共才一百多萬部隊,又能整出多少人來當快反部隊呢?
得清楚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是由北約總部直接掌控的常備軍,除了加拿大,這些歐洲國家能投入到北約集體安全防務的部隊數量有多少呢?那這裏面能當成快速反應部隊的又有多少呢?
這一點是,北約的總兵力本來就沒法支撐這麽大比例的快反部隊。
另外,歐盟打算組建屬於自己的軍隊,要搞個歐盟自己的快速反應部隊,還會分走不少歐洲的常備軍呢。就因為這俄烏沖突,促使歐盟加速構建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前法德兩國弄了個法德旅,如今歐盟又新搞了一支叫「歐盟快速部署能力」的部隊。現在這部隊有 5000 人的規模,這才剛開始,往後還得不斷強化。德國國防部長說了,德國要給歐盟自己的部隊提供核心力量。
那這麽一來,歐洲國家能給北約增添多少常備兵力來提升額外的快速反應能力呢?
其實北約能維持住這 4 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已然挺難了。要是非得亂套,把北約成員國各自的部隊,都安上個快反部隊的名頭,那也行。可那樣不就是有名無實嘛,光有個名號,沒實際兵力,更甭提啥真正的作戰本事了。
所以呢,北約這次開峰會,整出這麽個有 30 萬人的快反部隊計劃,大家就那麽一聽,其實就是給立陶宛、愛沙尼亞這類國家鼓勁兒的。他們不是嫌北約打仗時增援速度慢嘛,這麽一來,能讓他們心裏踏實點兒了吧。
要說能不能唬住別人,我覺得難,俄羅斯對這種沒實際內容的玩意兒應該比我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