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初大家對殲-35的關註大多源於海軍艦載機這一方面。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空軍裝備的數量終究比海軍更多。
因此,作為一款隱形戰機,今年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殲-35A成為了空軍參展的機型。
殲-35A。
在中航工業的支持下,最新改進型殲-20S與殲-35A與一同展出。
中國空軍因此擁有了世界上罕見的兩種同時具備高機動能力和中型隱形戰機與具備強大打擊能力的重型戰機的空中力量。
而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夠同時研發與裝備這二者強國。
珠海航展於2014年舉辦時,我第一次來到這裏。
就在附近,在航展周邊,中國商飛的珠海工廠內,當時中航工業集團的林左鳴董事長(現任總裁)款待我們這些嘉賓,共同見證了「發財」-31,即FC-31外貿型號的首次推薦,開啟了FC-31早期發展之路。
這一幕仿佛發生在昨日。
大家現在所熟知的殲-35,實際上就是FC-31的空軍版本。
關於二者之間的傳承關系,相信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從「鶻鷹」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越來越接近原型的殲-35,從「發財」到殲,從中航工業自籌資金,這一切大家記憶猶新。
林總曾說:「這是我們自籌資金搞的,我們兩個主要的航空工業的生產的企業,一個成飛一個沈飛,不能只有一家有五代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必須兩邊都有。
」。
讓我們回憶一下十年間發生的變化。
從2014年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FC-31「鶻鷹」,到如今采用灰色塗裝和中國空軍標準塗裝的殲-35A,十年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在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以三代機為標準,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以及我們的殲-10,都屬於同一時代;美國的F-14、F-16、F-18和F-15也都是同一時代的產品。
全球範圍內,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三代機研發的國家屈指可數,不會超過十個。
如果把目光放到三代半或是按照四代機和五代機的標準來看,就進入了四代機的時代,我們一般認為像殲-16、蘇35和美國的F-15E「攻擊鷹」以及歐洲的「兩風」都屬於這一類。
同時進行的恐怕只剩下一巴掌能數的過來的國家,而歐洲「兩風」顯然不是由一個國家獨立完成的。
F-22「猛禽」。
如果要談到真正的五代機,可能一只手都數不過來。
我得減少兩個手指頭的數目。
我們常常提到,只有聯合國安理會的前三席能夠自行研發隱形戰機,即五代機。
在這一領域,我們有殲-20和殲-35,而美國則擁有F-22「猛禽」。
此外,俄羅斯也成功研發了蘇-57。
目前,全球僅有兩個國家能夠同時研發並裝備這兩種戰機,它們分別是美國和中國。
能夠研發並列裝這兩種戰機,穿上灰色軍裝,服役於空軍,這才是硬道理。
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林左鳴林董事長曾在當年的航展上表示,中國軍用航空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望塵莫及,其次是望其項背,最後才是並駕齊驅。
根據他的說法,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實作了第一步,即從看不到影子到能看到影子,盡管差距依然很大。
下一步的努力目標是實作第二步,即從望其項背到並駕齊驅。
我認為,我們是否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或即將達成這一目標,當然,向前邁進則可能達到勝天半子的境界,領先一步,未來未嘗不可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