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戴林霏 通訊員 龍雙鳳 邵陽報道
「我這輩子,靠的是黨,是黨培養了我,我一輩子都是黨的人,一輩子記住黨的恩情。」這是邵陽市公安局93歲的離休幹部吳燦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不僅是他一生的信念,更是其人生旅途的真實寫照。
吳燦,1931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1949年9月,正值安化解放之際,正在安化梅城英武中學讀高中的他,被老師告知:「學校停課了,只能工作或者參軍。」面對這一選擇,吳燦毅然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擔任文化教員。從此,他的人生軌跡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在革命生涯中,吳燦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其中廣西剿匪戰鬥給他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1950年,他隨部隊奔赴廣西臨桂縣參與剿匪工作,負責下鄉宣傳黨的政策,與盤踞在此的土匪進行鬥爭。在那場戰鬥中,他第一次親身經歷了槍林彈雨,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激烈。「我們連隊一夜奔襲80裏山路,直搗土匪老巢。」「槍聲還在持續,但我顧不了這麽多,隨著團長就向前沖了。」「我和另一個戰友看管9個俘虜,其他人繼續追土匪。」......回憶起那段經歷,吳燦記憶猶新。他表示,這場戰鬥不僅磨練了他的意誌,更堅定了他為黨為國的決心。
1966年6月拍攝於昆明
1960年,已在團政治處擔任保衛助理員的吳燦被直接調任總參工作,期間,又以總參謀部參謀身份任職昆明軍區,先後參加了中印邊境東段作戰、抗美援越、以及後來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他在革命生涯中屢立戰功。在廣西剿匪、西藏平叛、雲南勘界警衛作戰及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中,他均榮立三等功,這些榮譽見證了吳燦的英勇與忠誠。無論身處何地,他都始終保持著對黨的忠誠和對國家的熱愛。
1982年,吳燦轉業到地方工作,擔任原邵陽地區公安處副處長。在地方工作期間,他仍然保持著在部隊時的優良作風,待人公道正派,深受同事和群眾的擁戴。兩年後,當時公安處的主要領導將重要的人事權和農轉非戶口審批權交給他負責,但他從不擅權,無論是調配幹部還是審批戶口,都堅守廉潔奉公的底線,從不收人家一分錢好處。
「無論幹哪行哪業,都要跟著黨走。」多年來,吳燦的崗位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他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和家人「謀福利」的初心。他一直沒有給妻子解決「農轉非」的戶口,因此妻子一直沒有工作單位。
2024年拍攝於家中
離休後,吳燦的生活依然充實而有意義。「他每天就做兩件事情,一是學習,二是鍛煉身體。」吳燦的老伴劉曼文說,「上午在家看書,下午就去老幹活動中心閱覽室去讀報。」吳燦認為,讀報可以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形勢,增強理想信念,做到思想常新。同時,他還堅持在老年大學學習寫作及格律詩詞等各種知識,並創作詩詞,讀書學習已成為他終生的良師益友。
「要珍惜眼前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吳燦常跟身邊的年輕人念叨,「要多學習,多動腦筋想想事情,把手頭的活兒幹得漂漂亮亮的,但最重要的是,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