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印度人:印度的威脅到底有多大?狠起手來,我們自己都害怕自己

2024-12-17軍情

中國人為什麽不願意和印度發生沖突?並不是因為印度有多強,而是我們印度人玩火自焚的能力太強了。

印度的軍事威懾力到底有多大?我們連自己都能嚇到自己。

飛機墜毀數量超過1000架!

過去40年裏,我們丟了超過1000架飛機。我們的飛行員們夜裏都在冒冷汗,害怕下一次墜機的是自己,把自己的戰鬥機變成了飛行棺材。

每當世界各國的軍事官員聽說印度又墜毀飛機,那些平日裏嚴肅冷靜的高級官員都會笑得最開心。

別的國家的春節鞭炮都比不上我們墜毀的飛機多。

起初全球媒體對此嘩然大笑,隨後震驚,最終都笑不出來了,他們開始猜想,印度是否在用這種方式炫耀財富。

這種自虐的方式誰不感到害怕?對自己如此狠心,用飛機做煙花,這樣的事誰能做到?

聽到這樣的戰績,誰不稱呼我們為「三哥」,誰還敢和我們印度開戰?我們摔的飛機都比別人飛的還多,你說你怕不怕就行了。

2023年,作為世界的三哥,我們又一次進行了墜機考核。當然是得了滿分。我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墜機報告。

1月28日,我們印度一次性失去了兩架飛機,三名飛行員不幸殉職;

5月8日,我們的米格21飛機像丟沙包一樣墜向地面,迎來了年中的第一次大事故,地面上的三個人遇難;

11月4日,臨近年終,不來點動靜對不起「三哥」的名號,於是我們直接墜毀了一架獵豹直升機,簡直是把飛機當炮仗來摔,問你怕了沒。

墜機的頻率雖然慘烈,但久而久之也難免單調,現在的比拼是看誰能摔得更有創意,更有新意,在墜機的藝術上不斷創新,我們在這條路上將一往無前,絕不允許其他國家超越。

從2009年到2018年,印度在短短7年內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墜機世界紀錄,這7年間損失了68架軍用飛機,多名飛行員命喪當場。

每年平均有近十架戰機墜毀,始終領先全球。

但如果談及單年紀錄,這7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只能匹配2003年的數據。

2003年,我們印度一年墜毀了52架飛機,平均每周一架,除了我們之外,還有誰能做到?

任何一個沒有腦血栓的人都會疑問,這些飛機是怎麽飛的?怎麽能墜得如此頻繁?難道是故意為之,用墜機來緩解心中的痛苦?或者像富二代那樣,家裏有錢,就喜歡摔飛機玩?

如果你們非要這麽認為,我們也無可奈何。其實,這主要是由於訓練的增加導致故障率上升,傷亡自然也隨之增多,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當我們這樣解釋完,全世界都驚呆了,都說:「天啊,這還算正常,不正常的話得有多可怕。」

這表明飛機和飛行員的技術都尚未成熟。一架飛機從維修保養到飛行,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僅培養一個飛行員所需的費用就相當於一個等同於飛行員身高的999K純金雕像。

但在印度三哥這裏,這已經是日常了,我們的裏程碑多到可以用來建房子。

在中國,不戴金頭盔的飛行員都不敢稱自己為王牌。

而在我們印度,沒有墜機經歷的飛行員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因為那就是純新手。

別把所有註意力都放在我們的飛機和飛行員身上,真正牛逼的是我們專門維修飛機的斯坦航空公司。

「寡婦制造公司」!

說到斯坦航空公司,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寡婦制造公司」。

只要是斯坦航空公司修的飛機,都是精品。維修過的飛機不爆炸,都算是大難不死,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修一架炸一架,不停地修,不停地炸。

盡管修飛機的工程師都是由體育老師轉行的,但存在即合理。

我們知道大家對我們飛機墜毀的數量感到震驚,但我們也有難言之隱:

我們印度的航空工業基礎薄弱,所有的研究都像空中樓閣,一碰就碎,總是想一口吃成胖子,盲目進口。自主知識產權是什麽?我們根本沒聽說過,飛機最關鍵的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中,我們只能啃維修這塊骨頭。

其次,印度海空軍的技術保養極其糟糕。

過去20年,墜毀了近200架飛機,主要是獵豹和印度豹兩款直升機所致,共造成290名飛行員和軍人死亡。

2015年,僅一個月內就有3架印度豹直升機墜毀。

誰能想到,最不願意這種情況發生的竟然是軍嫂們。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軍嫂們大聲疾呼,甚至成立了「印度軍人妻子後援會」,請求立即退役這些陳舊的直升機。

不能怪軍嫂們感到憤怒,確實,這些老舊飛機早該退役了。如果我們印度有自己的新一代年輕飛機,飛行員還敢坐嗎?

不管你敢坐不敢坐,莫老仙兒都會沖在前面為它代言,光輝戰機就是應運而生的。

這對我們印度人來說,簡直比結婚的那一刻還開心。不幸的是,這架飛機仍然是由斯坦公司出品。

斯坦公司為了這架飛機辛辛苦苦工作了33年,終於生產出來,但不幸的是,國產化率僅為50%。

盡管我們的口號是「斯坦出品,必屬精品」,但在國際市場上,大家的口號卻變成了:「你敢做,我就敢摔,敢試試嗎?」

根本沒有人願意買!

光輝戰機作為斯坦的旗艦產品,理應透過出口賺取外匯,但推銷了13次都沒有人敢買。為什麽?

當年,厄瓜多爾忍不住買了7架北極星直升機,結果一轉頭,摔掉了4架,差點讓總統飛上天。這樣的事情幾乎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誰敢承受?

我們斯坦公司從不服輸,決定在杜拜航展上大展神威,直接挑戰中國的「梟龍」戰機。準備搶占中國的風頭,但沒想到,剛啟動就拋錨了,整個展會被它的故障吸引了所有媒體的目光。

至此,光輝戰機的銷路全世界都知曉了。

我們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不是白來的,哪怕是戰機墜毀,我們還有底氣,那就是我們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

為什麽中國不願意與我們印度發生沖突呢?我們敢於自毀航母,他們敢嗎?這全因為張召忠那不幸的預言。

通常來說,一個退役少將的言論應該是深思熟慮的,但張召忠的話卻常常帶來災難。

他的幾句話曾讓美國停產了F22,一句評論就讓美國的戰略步履蹣跚,他這樣評價我們:

他說,只要印度的這艘航母不起火,就萬事大吉了。

全球網友們議論紛紛:這可能嗎?作為世界的笑柄,印度三哥的表現,不能讓張召忠的預言落空。

然而沒想到,「超日王」號真的發生了火災,而且不止一次,仿佛真的在驗證張召忠的預言。

2022年7月21日,「超日王」號在卡納塔克邦的卡爾瓦爾港附近海試時突發火災,火光沖天。

好在這次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經過修理後航母能夠繼續服役。

但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全球,雖然大家已經對這艘經常起火的航母見怪不怪了。

早在2012年6月,「超日王」號還在建造過程中就發生了鍋爐失火。本以為此後印度能有所警覺,誰料2019年4月航母再次發生火災,一名中校不幸喪生。

2021年5月,又一次發生火災,緊接著就是這次。

顯然,「超日王」號更像是一艘「火艦」。

為什麽中國不願與印度開戰?

因為我媽說過,別和傻瓜爭執。為什麽這麽說?

正是因為上述那艘不幸的航母超日王號,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與美國競爭制造了許多航母,解體後,多達九艘航母遺留在各大港口,包括後來的超日王號。

1998年,聽聞俄羅斯要賣出戈爾申科夫號航母,我們印度立即派人前去談判。

一旦交易成功,整個南亞誰還敢小覷我們?

我們做足了準備,準備和俄羅斯砍到底,但俄方淡定地只要求一美元。

我們覺得撿到寶了,即便當廢鐵賣也是巨款。

盡管心存疑慮,但當我們登上那艘龐然大物時,立刻決定購買。

但俄羅斯出了個附加條件,只賣一美元,但必須由俄羅斯負責維修,費用印度承擔。

眾所周知,印度工業基礎薄弱,俄羅斯竟然還幫我們考慮到了維修問題,實在是太周到了。誰修都是修,多花錢也在所不惑,反正航母是白送的。

誰料到,這一修,卻成了印度的經濟負擔。

2004年,雙方正式簽約交易戈爾申科夫號。

我們高興得差點笑出聲來,但那時我們還不知道,修這艘航母的道路會有多坎坷!

按計劃,我們支付俄方8億美元,但俄羅斯工程師一到艦上就視我們為提款機,每周加價,不斷以各種理由索要更多金錢。

我們只好追加支付。

幾年後,我們開始覺得事情不對勁,一查賬單,驚訝得無法相信,甚至懷疑內部有叛徒,不然怎會錢流失如此之快?

最終花費了三十億美元,俄方才勉強表示維修接近完成,還無辜地表示:雖然答應修理,但沒說具體交付日期。

2014年,終於完成改裝的「維克拉馬迪亞」號抵達印度,更名為超日王號。

我們的媒體終於可以驕傲地宣布:

「印度海軍已經領先中國二十年!」

然而當最終結賬時,驚呆了:

中國的瓦格良號,算上之前的花費,總額不超過兩億美元,我們花的是中國的十倍,效能還遠遠落後。

這一幕被國際媒體曝光後,我們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