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俄反預警技術對比:導彈射程接近,軟件系統成關鍵因素」

2024-07-17軍情

最近,美軍釋出的AIM-174B型遠端空空導彈,射程超過400公裏,引發了廣泛討論。這種導彈不僅可用於常規空戰,更可能成為打擊預警機的重要武器。預警機作為空中作戰的高價值目標,對任何國家的空軍而言都至關重要,尤其是艦載預警機,它們為航母戰鬥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情報支持。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積極發展對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在探討美國和俄羅斯在超視距反預警機能力方面的區別時,有何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F/A-18E/F「超級大黃蜂」搭載AIM-174B,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來看俄羅斯。俄羅斯早年間就開始探討利用超遠端空空導彈打擊預警機的可能性。大約十年前,俄羅斯公開了KS-172超遠端空空導彈,該導彈射程達到400公裏,全長7.3米,直徑為400毫米,使用傳統的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有觀點曾預測該導彈可能采用沖壓發動機,然而俄方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沖壓發動機由於體積和重量較大,不適合空空導彈,特別是在執行高機動轉彎動作時。為了增加射程,KS-172配備了除主體火箭發動機外的可拆卸火箭發動機助推器,這種助推器長度1.3米,重50公斤。

據俄羅斯「革新家」設計局的導彈首席設計師安德烈·穆拉維約夫透露,KS-172采用了先進的J波段9B1130型主動雷達導引頭,顯著提升了命中率。一般來說,美軍艦載預警機的雷達截面積約為19平方米,俄羅斯的A-50預警機理論上可以在約700公裏的距離上探測到這類目標。預警機便可以引導例如蘇-35這樣的戰鬥機發射超遠端空空導彈,導彈利用自身的慣性制導元件進行姿態修正,同時預警機獲取的探測數據也能透過數據鏈對導彈的航向進行調整。

▲KS-172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KS-172的導引頭在接近目標的最後25至30公裏可以釘選目標。其彈頭采用側面錐形裝藥,形成60度扇面的殺傷範圍,當接近目標時,KS-172會自動調整攻擊角度。對於機動效能較差、速度較慢的目標如E-2D等艦載預警機,其生存機率極低。

俄羅斯的這套作戰方案看似完美,但實際上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平台數量和資訊處理能力的限制。美國的AIM-174B以及海軍「宙斯盾」艦載的「標準」6導彈也能打擊預警機,它們整合了美國海軍的NIFC-CA通用防空射控系統。美軍的多個平台都能安裝這一系統。導彈發射後,操作導彈的戰鬥機可將控制權轉交給預警機或「宙斯盾」艦艇。美軍的預警機、戰鬥機和控制中心能生成統一的態勢圖,所有射控資訊都在系統內顯示,幾乎無誤差。

▲海軍一體化通用防空射控系統NIFC-CA,圖片來源:網絡

與此相比,俄羅斯的蘇-35和A-50缺乏類似的軟件系統。導彈的整個攻擊過程需要預警機的全程參與。A-50預警機需同時探測目標位置並獲取導彈位元置,根據自身座標計算導彈與目標之間的相對位置後傳遞給導彈。這種來回處理數據的方式導致資訊的精確程度大打折扣。另外,A-50的數量本身就少,戰時可能還要執行其他任務,其資訊處理能力難以滿足需求。反預警機作戰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目標在哪裏」和「導彈在哪裏」,以及「如何引導導彈至目標」。這些任務在俄羅斯主要由預警機負責。

▲蘇-35戰鬥機,圖片來源:網絡

顯然,戰場上的預警機不會簡單地等待被攻擊。當預警機執行任務時,通常會有多種類別的飛機提供近距離或遠距離掩護。真正的戰鬥環境下,預警機的數百公裏外就有戰鬥機進行保護。如何接近攻擊距離而不被掩護的戰鬥機發現是一個挑戰。此外,預警機作為高價值目標,其周圍必然存在電子幹擾。例如美軍的E-2C和E-2D裝備的AN/ALQ-108能對敵我電磁訊號進行幹擾。即使接近了預警機,這些飛機還能透過釋放幹擾箔條進行最後防禦。所以在實戰中,預警機不會輕易被擊落,除非它錯誤地進入敵方的防空導彈攻擊範圍。對於任何國家的空軍來說,發生這種錯誤的概率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