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報復襲擊後,許多人關註此次空襲的效果以及伊朗的損失。昨日,相關衛星圖片公布,美國「戰區」網站釋出了由星球實驗室拍攝的照片,顯示至少有兩個伊朗工廠區在襲擊中受損,其中一個是帕爾欽工廠,該工廠負責為伊朗導彈發動機生產固體燃料。根據華盛頓海軍分析中心成員迪加·埃弗利思的分析,帕爾欽工廠至少有三座燃料加工建築和一個倉庫被毀,其中包括燃料混合設施。埃弗利思指出,工業級的燃料攪拌機器材難以采購,並且進出口受到嚴格限制,因此伊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來替換這些被摧毀的器材。
此外,前聯合國武器檢查員、華盛頓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創始人戴維·奧爾布韋特也表示,以色列摧毀了帕爾欽的兩座燃料制造大樓和另一座建築。除了帕爾欽基地外,另一個名為科吉爾的基地也遭受了嚴重破壞。以色列方面聲稱共摧毀了12台用於生產遠端彈道導彈固體燃料的關鍵器材。這次行動不僅嚴重損害了伊朗更新其導彈庫存的能力,還有效地阻止了伊朗未來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的可能性。
雖然重組後的文本試圖保留原文的核心觀點,但其重點已經偏離了原句的主要論點。原文主要討論的是為什麽導彈燃料生產器材要放置在露天廠房而不是堅固的洞庫中,並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疑問。而重組後的文本則聚焦於廠房被擊中的現象及其合理性問題。
為了使重組後的文本與原覆寫部份內容意思一致,可以這樣調整:
盡管衛星圖片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即便這些圖片是真實的,仍然存在兩個疑點。首先,為何如此重要的器材會放置在露天廠房而非堅固的洞庫中?眾所周知,伊朗早已開始深入挖掘洞庫。其次,從衛星圖片可以看到,那些安裝了導彈燃料生產加工器材的廠房,屋頂被擊中並形成了「天窗」。然而,對於導彈燃料生產加工車間而言,這種毀傷程度值得懷疑。因為車間內部必定儲存了大量的導彈燃料,一旦被擊中,必然會引起連鎖爆炸。這種爆炸的威力遠大於導彈彈頭的威力,因此,整個建築應該會被徹底摧毀,而不僅僅是屋頂受損。我們通常所見的這類劇烈爆炸,會使得建築物完全消失,僅留下爆炸痕跡。
這樣調整後,文本既保留了原句的主要論點,又加入了新的細節來支持這些論點。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第三點,即以色列和美國的分析專家們堅稱伊朗的導彈工廠遭受了嚴重破壞。對此,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他們在誇大其詞,進行輿論戰,這已經成為常態;另一種可能是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但需要進一步驗證。
第二點是情報可能存在不準確性。盡管情報部門透過多方偵察確認,這些廠房內部署了重要且關鍵的生產器材,但這些資訊未必完全可靠。關鍵情報不僅需要保密,還需要透過誤導來增加復雜性。誰能保證以色列方面的情報沒有受到伊朗提供的虛假情報的影響,從而攻擊了錯誤的目標呢?尤其當真正重要的器材隱藏在山洞中時,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像是重要設施的廠房,實際上可能只是用來迷惑對手的假目標,偶爾還會有些人員活動或制造煙霧等現象。這種欺騙手段雖然常見且簡單,但在戰場上,最令人擔憂的情況就是對假目標進行火力打擊,並且還對外宣稱取得了輝煌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