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代戰鬥機曾是各國夢寐以求的武器。全球範圍內,唯有美國擁有這類先進飛行器,其他國家都迫切希望美國能進行對外銷售。然而,隨著殲-20首次亮相和F-35的大規模出口,一個出人意料的現象逐漸浮現:許多國家開始重新采購第四代戰鬥機。圍繞第五代戰鬥機的質疑也在逐步增多,這似乎預示著這一領域發展道路頗為曲折,不少國家選擇直接跳過第四代,以便邁向更高水平的作戰飛機。
在冷戰期間,美國率先研發並裝備了被稱作第四代的戰鬥機(之前被認定為第三代)。與F-4「鬼怪」戰鬥機在面對相對較落後的米格戰機時顯得無力相比,第四代美國戰鬥機一經投入實戰,迅速展現出對蘇聯出口型飛機的絕對優勢。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中,美制飛機徹底擊潰了蘇聯裝備的聲譽,成為美蘇間空中力量明顯差距拉大的重要轉折點。
美國的F-14、F-15和F-16戰鬥機在實戰中顯示出的明顯優勢,使得蘇聯加快了研發針對這些機型的戰鬥機。蘇-27被設計為用來對抗F-15,米格-29則是為了應對F-16,而針對F-14的是艦載版蘇27K。在獲悉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鬥機後,美國迅速啟動了「先進戰術飛機」(ATF)專案,並明確提出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以及短距起飛這三項關鍵要求。
在冷戰的尾聲,美國最終決定將洛克希德的YF-22和諾斯羅普的YF-23推入樣機最後飛行測試階段。1991年4月,美國軍方宣布洛克希德的YF-22獲得合約。然而,同年蘇聯解體,使得美國最大的假想敵不再存在,結果導致YF-22面臨了一種尷尬局面。
並不是因為後來出現的F-22實力不足,而是因為它過於強大,效能遠超實際需求。蘇聯解體後,F-22一度沒有能夠匹敵的對手。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也表明,美國憑借第四代戰機已經足以戰勝所有對手,包括俄羅斯在內。
蘇聯的解體對蘇-27和米格-29的改進工作造成了 significant delay,這些戰鬥機一直停留在早期版本,而美國的F-15和F-16則進行了多次升級。盡管它們都是第四代戰鬥機,但未經過改進的蘇-27和米格-29在效能上顯著落後於已經提升過的F-15和F-16。
直到2003年,蘇-27SM正式投入使用,裝備了新型雷達和射控系統,並具備發射R-77導彈的能力,其效能大致可與90年代的F-15C相媲美。
美國在空中所展現的絕對優勢,幾乎使F-22失去了實戰價值。事實上,像F-15和F-16這樣的四代戰機已經能夠輕松取得勝利,因此沒有必要動用成本更高、維護更加復雜的F-22。雖然美國空軍一直希望能夠增加F-22的采購數量,但國會認為這一舉措沒有必要,因此采購量屢次被削減,從冷戰時期計劃的800多架最終降至僅180余架。
在這一期間,美國空軍為了爭取國會的支持可謂煞費苦心,甚至在與印度空軍的聯合演習中故意讓F-15被蘇-30和米格-21擊敗,以此營造緊迫感。然而,由於第五代戰機高昂的使用成本,最終導致美國國會決定大幅減少F-22的采購量。
自第四代戰鬥機起,隨著高昂航電器材的逐漸普及,戰鬥機的維護和使用周期成本持續上升,即使是財力強大的美國也感到壓力。而在第五代戰鬥機中,由於采用了隱身塗料,並且為滿足隱身需求,對機體表面的清潔與保養要求變得愈加復雜,從而進一步擡高了使用費用,導致出勤率顯著降低。
直至今日,這一情況仍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影響到五代機的出口。原本隨著美國大規模供應F-35戰鬥機,俄羅斯也將蘇-57戰鬥機投放到國際軍火市場上,很多人曾預測第五代戰鬥機會迅速占領市場,從而完全取代第四代戰鬥機的出口。然而,近幾年的市場狀況卻表明,第五代戰鬥機並沒有徹底主導局面,而是越來越多國家再次選擇采購第四代戰鬥機。
近日,泰國皇家空軍宣布計劃采購一批JAS-39E/F戰鬥機,以作為其新一代機型。然而,西方媒體報道指出,泰國空軍最初的意向是購置F-35A第五代戰鬥機,以替換老舊的F-16艦隊。早在2022年,泰國內閣已批準為購買4架F-35戰鬥機分配預算,但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放棄這一安排,其主要原因是維護成本過於高昂。
泰國皇家空軍的數據顯示,JAS-39E/F的采購成本僅為F-35A的三分之一,購買4架F-35所需資金能夠購得12架JAS-39E/F。此外,美國也未能解決F-35低妥善率的問題,截至2023年,僅有55%的F-35具備執行作戰任務。因此,如果泰國皇家空軍選擇采購4架F-35A,其中能隨時出動的可能僅有2架,這顯然無法提供足夠可靠的戰鬥力。
與之相比,盡管JAS-39E/F的效能遜色於F-35,但在同樣的預算下,可以獲得12架JAS-39E/F,並且其妥善率較高,通常有8架能夠隨時出動。與僅有2架可用的F-35相比,JAS-39E/F展現出的優勢愈發明顯,因此更具吸重力。
另外,對於泰國皇家空軍來說,購入F-35仍舊是一項昂貴的"吞金巨獸"。以最新款的F-15EX為例,其每小時平均飛行成本為29000美元,而F-35A則高達44000美元。更高的采購及營運成本,加上較低的出勤率,使得許多小國對第五代戰鬥機望而生畏。
實際上,許多小國對戰鬥機的效能並沒有過於苛刻的要求,因為它們面臨的國防壓力相對較小。空軍中的戰鬥機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存在,大多數時候只在大型節慶活動中出現,平時幾乎沒有出動的機會。
即使有機會出動,通常也只是為了對付武裝分子、遊擊隊,或是在邊境進行威懾性布置。如果真要用來應對遊擊隊,第五代戰鬥機與第四代戰鬥機相比,並沒有顯著的優勢。相反,由於使用成本更高,這也促使許多國家放棄了更換為第五代戰鬥機的想法。
近些年,菲律賓、巴基斯坦、阿根廷和伊朗等國家陸續購買第四代戰鬥機,中國的梟龍與殲-10戰機也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訂單。
如今,許多小國偏好選擇價格更低的第四代戰鬥機,而一些軍事強國也開始大量購買升級版的第四代戰鬥機。以色列便是一個典型例子。盡管它能夠以相對優越的條件獲得F-35戰鬥機,並且面臨較大的國防壓力,但在今年8月,以色列宣布將采購50架最新型號的F-15EX戰鬥機,同時計劃將現存25架F-15I進行升級,使其達到F-15EX標準,整個專案耗資高達200億美元。
自去年起,美國空軍恢復了對F-15EX戰鬥機的采購計劃,同時減少了F-35的采購數量。另一方面,俄羅斯方面由於蘇-57的生產能力尚未完全提升,也在大量引進蘇-30和蘇-35戰鬥機。而中國的情況更加突出,殲-16與殲-20幾乎同時列裝,中國不僅大規模購置這兩款戰鬥機,還對殲-16給予高度評價,其重視程度絲毫不遜於對殲-20。
一些歐洲軍事強國選擇直接放棄研發第五代戰鬥機的計劃,轉而聯合合作,直接進入第六代戰鬥機的開發。
即使是中美俄三國現在也重新啟動了對第四代戰鬥機的采購,這說明第四代戰機不僅在成本上具有優勢,還有其他五代機所無法替代的獨特效能。目前來看,四代戰鬥機還具備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快形成作戰能力的特點。中美俄當前采購的第四代引擎飛機,都是之前主要型號的升級版。
例如,F-15EX是對F-15的深入改進,殲-16則是在殲-11BS基礎上進行的升級型號,而蘇-35則是蘇-27的增強版本。這些戰鬥機在氣動設計上與原始型號幾乎沒有區別,因此曾經駕駛老款飛機的飛行員幾乎無需額外訓練,就能順利操作新型,極大促進了部隊快速形成作戰能力,並減輕了後勤支持方面的壓力。
此外,第五代戰鬥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空中格鬥方面,但在進行對地打擊和反艦操作時,這種優勢相對較弱。為了維持隱身特性,戰鬥機通常必須減少攜帶的外掛武器數量,從而影響其火力水平。
目前,第五代戰鬥機的內部彈艙基本只能滿足較強的空中作戰需求,而在攜帶對地攻擊武器時則顯得空間不足。以F-22為例,其主彈艙無法適應大型武器,僅能裝載小直徑炸彈。
盡管為了提升彈艙的容積而放棄了機身的流線型設計,這影響了F-35的高速飛行效能,但其彈艙仍只可以裝載兩枚2000磅級的航空炸彈,因此整體對地攻擊能力與殲-10相當。
與此相比,第四代重型戰鬥機不必在隱身能力上花費時間,因此能夠搭載更多的對地攻擊武器。以F-15為例,經過最佳化後,它可以一次性掛載多達5枚巡航導彈,同時也能保留空間用於空對空導彈和吊艙。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第五代戰鬥機如果不追求隱身效能,同樣能夠實作第四代戰鬥機的掛載能力。
然而,實際情況是為了安裝內建彈艙,第五代戰鬥機完全放棄了位於機腹的重型外掛點,而這個位置恰好是戰鬥機擁有最佳掛載能力的區域。蘇-30和殲-16在機腹上的外掛點甚至可以承載重量達2噸的導彈。
即使第五代戰鬥機放棄了隱身效能,武器仍然只能固定在機翼上,這導致其攜帶重型彈藥的能力顯著降低,不再能與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媲美,後者的載彈量可以與小型轟炸機相提並論。因此,近年來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紛紛大量采購改進版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以增強空軍進行對地打擊的能力。而第五代戰鬥機則憑借隱身效能,主要專註於空中作戰。
因此,目前第四代與第五代戰鬥機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替代,而是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運用。
隨著先進的紅外光學傳感器和高效能電子戰器材的采用,第四代戰鬥機在面對第五代戰鬥機時,已不再像以往那樣完全處於劣勢。透過不斷積累演習經驗,中美兩國的第五代戰鬥機也曾在訓練中被假想敵擊落,這表明隱身技術並非無懈可擊。只要運用得當,第四代戰鬥機仍能展現出與第五代同等水平的作戰能力。
殲-20對中國來說似乎時機不佳。在面對北方強國威脅、領空隨時可能被鄰國的超音速轟炸機侵犯,以及空軍急需高效能戰鬥機的關鍵時期,殲-20卻未能及時問世。到2016年,中國已成功在南海逼退美國航母艦隊,而殲-20是在此之後才正式投入使用,錯失了展示自身實力的最佳機會。
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在提到中國的軍事力量時表示對「害怕中國導彈」的擔憂,但美軍高級領導層對於殲-20的態度卻顯得十分淡漠。目前,中國大規模采購與殲-20價格相仿的殲-16,表明他們已經認識到五代機並不是萬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