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6月底,距離香港回歸祖國,還有幾天的時間。此時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談判,早就完成了,我們已經在排練7月1日的回歸儀式了,如此敏感的時機,英國卻派出34艘軍艦,闖入南海,難不成他們是想反悔,賴在香港不走了?
要知道這不是沒有先例的,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馬島戰爭,就是因為英國不肯如期歸回租借的馬島而爆發的。那次戰爭中,英國在美國的暗中幫助下,打敗了阿根廷,讓馬島至今還在英國人的控制之下。
那麽,為何英國人在如此敏感的時機,要派出軍艦闖入南海呢?這次事件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
一、給英國留在香港的「遺老遺少」們助陣
事情的根源,還得從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說起。從1982年9月,到1984年12月,中英雙方關於香港回歸的談判,總共舉行了多達22輪。
在整個談判之中,英國人的談判策略,暴露了其在香港問題上的野心。簡單來說,就是想要「取乎上,得乎中。」
魯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寫道: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當時英國人打的,就是這樣的算盤。
中印談判一開始,英國方面先是提出,希望能延長對香港的租借時間。說白了,這就是真的想賴在香港不走了。
我們當然不能同意,所以鄧公說:「我們不是清政府」,「中國雖然窮了一點,但不怕打仗。」
一向號稱「鐵娘子」的戴卓爾夫人,也碰了釘子。
但實際上,賴在香港不走這個選項,從一開始,就不是英國的談判目標。 1950年抗美援朝,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9年珍寶島戰役,1979年對越邊境自衛還擊戰,都已經向世界明確宣告了,中國守衛自己領土完整的堅決意誌。
英國人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而且以他們的實力,就算有這個野心,也根本辦不到。更別提到了80年代,亞非拉地區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此起彼伏,舊有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這是世界大勢,誰也改變不了的。
那麽,英國人真實的目標,是什麽呢?
其實參照1982年馬島戰役之前,英國對馬島的處置方案,就能看出來了。 簡單來說,英國知道武裝殖民那套,在新時代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根基,於是搞了一個所謂的「獨立公投」,讓馬島人自己來決定馬島的歸屬。
但問題是,馬島本來就是一個荒島,經過英國人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上面的英國人比阿根廷人還多,再加上英國控制了當地媒體,文化灌輸之下,這所謂公投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1982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中,英國人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以主權換治權,說白了,就是香港回歸祖國,但依然由他們治理。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想要跟馬島一樣,讓香港不能回歸,或者就算回歸了,也不跟祖國一條心。
弄明白了這一點,1997年6月底,英國派出34艘軍艦,闖入南海的真實目的,就逐漸浮現出來了。
當時香港回歸已成定局,但是英國人在香港留下的種種制度,甚至一些擁有英國國籍的香港人,最典型的比如英國的法官們,他們還沒有走。這就代表著,雖然在領土問題上,英國被迫歸還了香港。但在文化,媒體,以及社會控制層面,英國並沒有放棄對香港施加影響力。
在香港回歸之前,派出一支34艘軍艦的艦隊,闖入南海,其實就是在給香港那些英國的「遺老遺少」們助陣,慫恿他們繼續心懷鬼胎,在文化上分裂香港和祖國。
二、在國際上維持自己大國的「體面」
除了中英雙邊之間的事情之外,英國之所以在香港回歸前幾天,這麽敏感的時機下,派軍艦闖入南海,也是為了維持自己大國的體面,刷一刷存在感。
簡單來說,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時,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其實已經大不如前,別說是跟二戰前相比,就是與1982年馬島戰役時相比,也大大不如了。
一個人越沒有什麽,就越要炫耀什麽。
這種背景下,英國派出34艘軍艦闖入南海,就是刻意的「秀」自己的肌肉,維護自己聯合國五常之一的「體面」。
英國透過這個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告訴世界,尤其是告訴向阿根廷這樣,跟英國有仇的小國們,大英帝國雖然拿東方大國沒有辦法,只能乖乖的歸還香港。但這不是因為英國不行了,而是因為對手太強。其它的小國們,依舊沒有跟英國談條件的資格。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英國闖入南海的這34艘軍艦,與其說是震懾中國的,不如說是嚇唬一下其它的小國。
英國透過「秀」拳頭,嚇唬其他小國,看上去似乎對我們沒什麽影響。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因為它們嚇唬小國的方式,是透過挑釁中國來實作的。在香港回歸前夕,派軍艦闖入南海,如果中國不做出回應,那麽等於告訴世界,中國之所以收回香港,那是英國主動做出的選擇,是英國「信守承諾」,而不是忌憚中國實力。
這看似只是一個大國「面子」的事情,但其實背後是有著國家利益的。一旦這種國際輿論形成,不僅失真於中國的國際威望,更重要的是,它會給香港內部一些別有用心的「陰謀家」錯覺,對香港整體的繁榮和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我們必須做出強硬的應對。
那麽中國,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的呢?
三、中英軍艦對峙72小時,最終英國人灰溜溜地離開
1997年6月25日,距離香港回歸祖國還有5天,本應該在東南亞諸國「存取」的英國34艘軍艦,突然闖入南海。
中國宜賓號護衛艦受上級指派,立即趕赴相關相關海域警戒。看到中國軍艦以後,34艘英國軍艦中的大部份,都留在了中國領海以外。
但卻有兩艘英國軍艦,不止闖入了中國領海,而且做出向香港方向前行的動作。說實話,此時香港回歸大局已定,就算真讓這兩艘英國軍艦到了香港,也翻不起什麽大浪。
但這種行為背後,流露出來的挑釁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宜賓艦立刻開始追截。
看到中國軍艦追上來以後,英國軍艦竟然囂張地掉過頭,向著中國軍艦駛來。擺出一副「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架勢。
看到這一幕,宜賓艦上的海軍官兵們都有點著急,一方面宜賓艦比對方軍艦小,一旦碰撞,我們可能會吃虧。另一方面,如此敏感的時刻,一旦雙方軍艦碰撞,可能引發嚴重的外交沖突,這對香港和平回歸是不利的。
但宜賓艦的艦長,卻很淡定。時間點敏感,連軍艦上的基層官兵都明白,高層不可能不知道。既然高層肯定知道時間敏感的問題,還派他們前來阻截英國軍艦,那麽用意自然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防止英國人借機搞事。
心中有了這個念頭,艦長淡定的命令官兵繼續沿原定路線向前行駛,他到要看看,英國人有沒有這個膽子!
雙方軍艦越來越近,英國方面甚至升起了直升機,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動手的架勢,結果就在雙方即將發生碰撞的時候,英國軍艦突然調轉航向,避開了迎頭駛來的宜賓艦。
就這樣,中英雙方軍艦在南海對峙了幾天,最終隨著香港回歸進入倒計時,英國方面34艘軍艦,灰溜溜地離開了。
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拿不到。英國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佐證了這句話,只不過是反向的:談判桌上拿不到的東西,往往是因為戰場上得不到。
在整個雙方軍艦對峙的過程中,英國明明有34艘軍艦,比我們更多更大,但卻主動避開碰撞,正說明了他們的心虛。
四、結語
在中英關於香港回歸的問題舉行談判時,一開始英國人態度很強硬。妄圖實作他們所謂的「以主權換治權」。最後鄧公在會見戴卓爾夫人時,直接說明了:「主權問題不能談判。如果雙方在主權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那麽我們將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時間。」
這句話通俗點來說,就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必須是徹底的回歸,從此以後英國人跟這兒就沒有一毛錢關系了。如果英國不同意,那麽我們可能會在97年之前,直接動手,自己收回香港。英國能選擇的,只有主動離開,或者被趕走。
到了1997年,中國更強,英國相對更弱。當年戴卓爾沒能完成的事,英國軍艦自然也不可能完成。所以從本質上,英國派34艘軍艦闖入南海,只是嚇唬人而已。
只可惜,英國打錯了算盤。我們為了保家衛國,直接動手都不怕,更別提只是虛張聲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