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風雲:希特勒的戰略失誤與致命隱患

2024-07-07軍情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憑借閃電戰法,勢如破竹,迅速占領波蘭、法國,組成強力坦克編隊和轟炸機群,希特勒的霸業似乎近在咫尺。

德國把法西斯主義作為戰爭策略,堅定信念以武力統治全球,以強權碾壓一切正義。希特勒幾乎席卷整個歐洲,卻在英國遭遇頑強抵抗,歐洲戰場上首次遭遇頑強抵禦。

面臨英國的頑強抵抗,希特勒投入了他的全部軍力。但就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刻,他卻將目光投向了蘇聯。

數百萬大軍從德國出發,浩浩蕩蕩奔赴蘇聯,希特勒決心將蘇聯作為征服世界的彈板。然而,面對蘇軍的堅強抵抗和嚴酷的冬季氣候,德軍付出巨大犧牲,最終從蘇聯戰場敗退。

像拿破侖一樣,希特勒在西伯利亞的敗退預示了他的最終失敗。設想一下,如果在對英戰爭高峰時,希特勒沒有分心進攻蘇聯,而是集中兵力進攻英國,歷史又會如何書寫?

在二戰中,德國、日本、意大利作為侵略國,他們的共同點是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難以支撐長期戰爭。

因此,他們共同的策略就是透過侵略掠奪資源,以這些資源支撐進一步的侵略和擴張。希特勒正是依靠這種策略在歐洲戰場如虎添翼,然而這種策略背後卻潛藏著隱患。

首先,軍隊的進攻依賴於掠奪的資源,一旦遭遇頑強抵抗,資源供應不上,進攻就會受阻。其次,閃電戰術在歐洲之所以奏效,是因為面對的是面積小、交通發達的國家,但面對大國家和縱深作戰,機械化部隊的威力就減弱了。

這些隱患在歐洲戰場並未顯現,但在德軍與蘇軍的對決中,成了希特勒敗北的關鍵。德軍在進攻英國不順後,便調轉槍口對準了蘇聯,希特勒心懷多種考量,但沒想到這竟是走向失敗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