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戰爭:抗美援朝(第一卷)】連載第七篇,聚焦美軍真實戰鬥力。前文已剖析美軍高層派系鬥爭及中層軍官調整如何影響作戰,本章深入探討美軍戰鬥力,揭示其並非如美國人自詡般強大。
美軍戰力為何如此?其軍事思想、理論和學說至關重要。深入剖析四個章節,揭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在戰爭中的真實表現,撥開迷霧,看清真相。
本書的核心內容盡在第五、六兩章,不容錯過。
抗美援朝戰爭,並非簡單的戰爭,而是保家衛國,維護國家尊嚴的正義之戰。它不僅改變了北韓半島的格局,更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鋼鐵意誌。這場戰爭的殘酷與偉大,值得我們後人銘記與反思。
韓戰爆發前,美軍內部山頭林立,派系鬥爭嚴重,這種內耗直接影響了戰場決策,導致作戰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致命後果。復雜的權力鬥爭使得美軍難以形成統一有效的作戰指揮,錯失良機,為誌願軍入朝作戰提供了可乘之機。
抗美援朝,戰場廝殺的殘酷遠超想象,但戰場之外,權力鬥爭同樣激烈,甚至更為持久。這場戰爭,不僅是炮火硝煙的較量,更是永不停息的山頭鬥爭,是「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權力角逐。
美軍內部派系林立,山頭主義嚴重,不同部門、不同軍種甚至同一軍種內部都存在著激烈的權力鬥爭。這種鬥爭不僅影響著軍隊內部的團結和效率,也可能波及到國家戰略決策和全球安全域勢。權力之爭常常圍繞著資源分配、職務晉升和戰略方向展開,甚至可能導致決策失誤和行動遲緩。這種內部摩擦,如同隱藏的暗流,時刻沖擊著美軍的整體戰鬥力和影響力。
美軍,全球軍事實力的代名詞,為何屢屢在與弱小國家軍隊交鋒中遭遇困境?這看似矛盾的現象,實則源於復雜的因素交織。戰爭並非簡單的軍事實力對比,地理環境、政治策略、民心向背、甚至是後勤保障,都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強大的軍事裝備並不意味著必然的勝利,而有效的戰略戰術、對當地環境和文化的了解,以及士兵的士氣和意誌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弱小國家軍隊往往憑借地利優勢和遊擊戰法,有效消耗美軍的戰鬥力,使得強大的美軍在局部沖突中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單從軍事實力評估美軍的作戰能力是片面的,深入分析才能解讀其在戰場上的表現。
美國曾計劃用核武器攻擊蘇聯,這一駭人聽聞的計劃細節至今仍令人震驚。 其背後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和冷戰時期的緊張局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了解這段歷史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想讀這本書?關註公眾號「這才是戰爭」,留言或私信即可獲得!
美國陸軍的真實戰力,或許與美國民眾的認知存在差距。第五章內容深入探討了這一議題,揭示了美國陸軍戰鬥力並非想象中那麽強大背後的原因,並呈現了諸多證據和分析,引發人們對美國軍事實力的重新思考。
美軍解密報告披露,韓戰中朝軍裝備匱乏遠超想象:許多士兵甚至缺槍少彈,只能依靠一顆手榴彈和戰場撿拾的武器作戰,由此可見其後勤補給線的嚴重不足。
北韓人民軍實力遠遜於美軍,這是不爭的客觀事實。
美軍在韓戰中的慘敗讓阿普爾曼試圖在【韓戰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為美軍辯護,他強調除了兵力裝備的差距,還存在訓練、領導力、紀律和作戰經驗等「無形資產」的巨大差異。美軍少校庫克直言不諱地指出:在這些方面,美軍遠遜於北韓人民軍。
美軍初期在韓戰中的劣勢顯而易見,領導力、紀律和作戰經驗均不及北韓人民軍。然而,這種看法若延續到8月末9月初,就顯得過於滯後,忽視了戰爭的動態變化及美軍實力的迅速提升。
1950年9月,韓戰已經持續兩個月,戰況急轉直下。北韓人民軍發起最後總攻,然而主力部隊元氣大傷,經驗豐富的戰士損失慘重,兵力不足巔峰時的三成。反觀美軍,大量二戰老兵和軍官的加入,彌補了經驗上的不足,雙方實力對比悄然發生逆轉。
美軍在戰爭中不斷強化自身,大規模補充國內正規軍,並對指揮層進行大換血,淘汰不稱職軍官,同時補充大量士官,顯著提升了領導力。認為當時美軍領導力不如北韓人民軍的說法,缺乏說服力。
韓戰爆發初期,北韓人民軍士氣高昂,如今卻已大不如前。老兵早已失去當年的銳氣,而被強征的南韓士兵忠誠度極低。為維持軍紀,司令部甚至下令直接處決違抗命令的士兵,可見其軍紀之渙散,與戰爭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美軍訓練水平不如北韓人民軍的說法,簡直荒謬至極。
美軍在韓戰爆發前的訓練水平,雖然自身標準看來不足,但遠超北韓人民軍。
美軍自認訓練不足裝備落後,那北韓軍隊又算什麽?答案顯而易見:不堪一擊。軍隊規範化程度直接決定訓練水平,這是基本常識。北韓的經濟實力根本無法與美軍相比,其訓練水平自然也遠遜於美軍。
韓戰初期,北韓人民軍戰鬥力為何如此不堪一擊?美軍解密檔揭露驚人真相:新兵占比與美軍相當,且僅接受過極其簡陋的訓練,每人僅有4發子彈用於實彈射擊,部隊演練也僅限於連排級別。如此低水平的訓練,直接導致了戰場上的慘敗,也從側面印證了戰爭爆發之初,北韓人民軍的戰力遠不如外界預估。
解密韓戰初期:人民軍戰鬥力差異的背後
鮮為人知的檔案揭露了北韓人民軍建軍初期各師團的組建和訓練情況,其中第5、6師團的經歷尤其引人註目。這兩個師團的士兵主要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北韓族官兵,建軍時間雖與其他師團相近,但訓練水平卻存在明顯差距。第5師團直到1950年1月才開始基礎訓練,2月才進行排連級訓練,主要針對山地作戰和偽裝;而第6師團雖然在1949年下半年進行了射擊和戰術訓練,並於1950年初進行了野戰演習,但訓練強度和時間與其他師團相比仍有不足。這些差異直接反映了北韓人民軍初期戰鬥力參差不齊的現狀,為我們理解韓戰初期戰局提供了重要參考。
抗美援朝初期,中國人民誌願軍急需兵力,多個新編師團火速組建,投入殘酷的戰場。第七師團組建倉促,僅訓練二十余天便上陣殺敵;第八師團成立更早,但由於骨幹力量此前支援其他部隊,戰鬥力相對較弱;第九師團組建後主要負責守衛首爾,部份兵力後送前線;第十師團雖然組建較早,但訓練時間仍相對不足。這些新編師團的迅速組建和投入戰鬥,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保家衛國的決心與迅速反應能力。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迅速組建了多個師團投入戰鬥,展現了強大的動員能力。第13師團於6月初組建,7月23日奔赴戰場;第15師團3月組建,6月25日參戰;第12師團經歷多次改編,最終在6月18日正式定名並投入戰鬥,這三支部隊的快速組建和投入,為扭轉北韓戰場局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和奉獻精神。
曾為解放軍的第五、第六、第十二師團,在北韓戰場上表現如何?雖然擁有比其他北韓人民軍師團更豐富的作戰經驗,但這些並非四野王牌部隊,戰鬥力相對遜色,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
美軍士兵14周基礎訓練的彈藥消耗量遠超北韓人民軍新兵,後者僅射擊4發步槍子彈。美軍非步兵學員的M1步槍子彈消耗量達280-450發,機槍子彈也有210發,並進行煙霧彈和地雷演示。步兵學員的射擊訓練量更大,步槍子彈910-1410發,機槍子彈400-500發,另有重機槍、火箭筒、迫擊炮彈等實彈射擊訓練以及爆破訓練。這種巨大的差距,充分體現了兩軍訓練強度和資源投入的顯著差異。
1949年,美軍將日本治安權移交後,全力備戰。他們制定了嚴格的軍事訓練計劃,從排到師逐級演練,力求部隊達到巔峰戰力。目標是在1950年12月前完成所有師級演習,最終,在韓戰爆發前,大部份美軍部隊完成了營級訓練,所有部隊都完成了連級訓練,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好了充分準備。
美軍與北韓人民軍軍事訓練水平對比鮮明,差距巨大。美軍師級部隊已完成營級演練,而北韓人民軍僅部份部隊完成連排級演練;美軍全年高強度訓練,北韓人民軍僅主力部隊訓練時間較長,其他部隊訓練倉促;美軍新兵步槍射擊訓練量遠超北韓人民軍,且美軍非步兵都接受了步兵訓練,展現出強大的綜合實力和資源優勢,這在全球範圍內都屬罕見。
美國軍隊的訓練,竟然讓美國人自己都覺得資源不足!這看似不可思議,卻真實反映了美軍訓練水平與自身期望值的巨大落差。士兵們缺乏足夠的實戰演練,接觸武器裝備的機會有限,無法真正掌握技能,更別說熟悉戰場環境了。一位軍事評論員指出,這種彈藥短缺導致新兵對戰場的景象、聲音和氣味都缺乏實戰經驗,這將嚴重影響他們在實戰中的表現,例如韓戰。然而,對其他國家軍隊來說,美軍的這種訓練水平已經是遙不可及的高標準了,他們根本無力進行如此高強度的彈藥消耗訓練。
北韓人民軍,這支年輕的軍隊,如何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與美軍抗衡?其訓練水平與美軍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這引發了人們深深的思考。兩年軍齡的北韓人民軍,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軍,在規範性和全面性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不言而喻。
韓戰期間,美軍情報部門獲取的敵方檔(編號:200117、200371、200467、200494、200622、200758以及TIS 711,1468)揭露了北韓人民軍第三、第五步兵師及炮兵部隊的防禦戰術細節,這些機密檔現已成為研究韓戰的重要參考依據,為後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軍隊嚴令:寸步不離崗位! 任何部隊及其指揮員,必須堅守陣地,不得擅離職守。
戰場無情,懦夫必死!這是戰爭的殘酷法則,任何膽怯退縮者,不論軍銜高低,都將面臨死亡的審判。
擅離職守、丟棄武器者,將面臨軍事法庭的審判。司令員負有將違紀者送交軍事法庭的責任,這體現了軍隊紀律的嚴格性和嚴明性,任何違反軍規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處罰。
前線司令部嚴懲擅自撤退遺失武器的師團長:所有未經特許撤退並遺失武器的師團長,將被司令部司令罷免職務,送交軍事法庭審判,司令部擁有此權力,所有判決均需司令部批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