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英國簡氏防務制作了一期題為 「速龍——中國不斷壯大的下一代殲-20機隊」 的專題報道,他們認為中國空軍正在迅速擴大殲-20機隊,到今年上半年至少有12個旅裝備了該機型,而且年產量正在急劇增加,僅去年一年就有多達70架殲-20服役。
近兩年來西方軍界高度關註的不僅僅是殲-20,還有包括殲-16在內的重型戰機數量的急劇增加,目前中國空中力量已經擁有全球數量排名第一的重型戰機機隊。
簡氏防務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迅速擴大殲-20機群,在先進隱身戰鬥機數量上將勢必超過美國。反觀 美國現在正在努力應對F-35不斷飆升的成本,漲價?漲也就漲了,好歹得拿出對得起這個高昂價格的技術能力吧,然而現實卻是,價格漲了,但是能力卻沒漲,現代化改進措施遲遲不能到位,這將會使太平洋地區的空中力量平衡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
自人類進入航空時代以來,空中力量的天平還從未像今天這樣倒向亞洲的中國,而且速度還這麽快……
只能說「軍工復合體」實在是中國復興偉業征途上的絕佳盟友,因為他們正是美國軍事力量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此消彼長」的還不僅僅是硬件裝備,更讓他們憂慮的是「飛行小時數」的此消彼長,這使得美軍的壓力進一步增大。
據簡氏防務披露,美國空軍逐年縮減飛行員的飛行小時數,為了保持熟練的駕駛技術,以及訓練各種復雜的空戰戰術,戰鬥機飛行員每年至少需要200小時的飛行時間,每周需要三到四架次的訓練,但是接下來,美國空軍將縮減至每周只能進行一兩次飛行訓練,這將勢必導致美軍飛行員技術水平的大幅下降。
飛行小時數一直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空軍最引以為傲的一個能力因素,但事實上,他們的飛行小時數早在多年以前就呈現出下滑趨勢。
九年前,美國空軍就釋出名為【美國空軍2014年年鑒】的年度特刊,其中就披露了一份比較詳細的統計表。
據該統計表資訊顯示,2010年是美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高峰期,當年平均飛行小時數曾達到232小時,然而盛極必衰,從那一年之後,飛行小時數就呈現出逐漸遞減趨勢, 到九年前,平均飛行小時數就下降至158小時,這一數碼到2021年時就更誇張了,直接破百,竟然下降至81.6小時,然而限於預算壓力,美軍還要進一步下調飛行小時數……
與美軍飛行小時數逐年遞減不同的是,中國空軍飛行員自進入新世紀以來,飛行小時數是逐年遞增趨勢,並在最近十年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
雖然中國空軍並沒有公開飛行小時數的詳細數據,但多年前的一則公開報道就足以讓我們管中窺豹。
四年前,空軍航空兵某旅為特級飛行員王文常舉行了隆重的退役儀式,之所以如此隆重,也是為了表彰他為空軍現代化所作出的奉獻與努力, 他創造了5290小時飛行時長的新紀錄 ,並培養出一大批飛行骨幹,這些骨幹後來成為殲-10C、殲-16、殲-20的駕馭者,以及金頭盔的獲得者,之所以能夠創造超長飛行紀錄,正如這位飛行員說的那樣:我能夠飛到5290小時,一方面是自己這麽多年以來一直堅持不放松,另一方面更說明我們國家強大了。
「國家強大了」 ,才能有雄厚的財力去支持飛行員多飛精飛,進而飛出戰鬥力,這是時代力量的助推。
四年後,與王文常有著同樣感想的殲-20飛行員張玉豪,他說,自從取得飛行資格以後,自己的飛行生涯好似按下了加速鍵。從航校畢業到一線部隊,從飛初級教練機到駕駛殲擊機,短短8年時間,他一直走在改裝新機型的路上。
根據王文常5290小時飛行時間計算,在他的服役生涯中每年平均飛行176小時,考慮到其服役初期、中期我軍飛行小時數普遍較低的因素,其飛行小時數大幅增加應當是進入21世紀之後,據當時央視的報道也印證了這個判斷, 進入新世紀後王文常的年均飛行小時數始終保持在200小時以上 。
王文常作為特級飛行員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要考慮到他所創造的總飛行時長紀錄,關鍵在於他個人的堅守。實際上同期,我軍大部份飛行員的飛行小時數都已經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近幾年,駕馭殲-10C、殲-16、殲-20等新銳戰機的飛行員們的年均飛行時間已經普遍超過了230小時,這一數據對於西方世界的飛行員而言,幾乎可以用「望塵莫及」來形容。
飛行小時數增加的背後,還有空軍實戰化訓練水平的大幅提升,像美軍紅旗軍演那樣級別的演訓任務,在中國早已實作了常態化組訓,金頭盔、金飛鏢、金盾牌等演習專案更是年年舉行, 常態化緊盯強敵對手的中國空軍實際上也早已成為強敵眼中的「強敵」 。
前不久,在央視熱播的融媒體片【淬火】中就展示了空軍實戰化訓練的一個縮影,在一場殲-20與殲-20之間的同代機對抗訓練中,雙方都有預警機支持,其中一方在僚機的配合下,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戰法,讓對手率先暴露,就是這短暫的暴露使得進攻一方奠定了勝局,完成攻擊後,指揮所通知,又有了新的目標,駕駛殲-20的飛行員淡定從容地答道,可以,但需要補油,僅僅19分鐘後,這架殲-20完成了後續攻擊任務。
短短19分鐘完成空中加油,然後還擊落了敵機……就不說殲-20這強悍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僅從飛行員淡定的話音中也能感受到空軍實戰化訓練的強度之高,尤其是這種快速空中加油已經成為了「常態」。
談到訓練水平,「實戰派」就有話說了,人家會說,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沒有實戰你就是證明不了你的能力……
西方世界對我空中力量迅猛增長的焦慮咱就不提了,就拿美軍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哈的原話來看看,多年前,他披露了一次殲-20與F-35在海空環境中的鬥法,那一次事後他說:
殲-20的指揮和控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警-500在其遠端火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殺傷鏈讓我非常感興趣。
除了這種近似實戰的五代機對抗,平時也能在其它對峙領域看到我軍飛行員的嫻熟技藝,比如殲-16讓RC-135偵察機吃尾流的畫面。
簡氏防務認為,渦扇-15版殲-20將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戰機的能力差距,隨著殲-20機隊的不斷擴大,美國面臨著艱難的選擇:要麽加倍投入六代機以超越中國,要麽轉向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以保持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優勢。
然而現實卻是,破解了五代機謎題的中國航空工業不會再給他的對手任何翻盤的機會,在六代機領域中國勢必會強勢反超,進而引領人類航空事業的發展。簡氏防務給出的第二個辦法「轉向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樣是鏡花水月,因為美國的「軍工復合體」根本不可能答應。
也就是說,美國空中力量的沈淪將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空中力量的崛起也是勢不可擋的,因為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