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為何美國42天打下伊拉克,20年卻難征服阿富汗?原因何在?

2024-04-28軍情

在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時間淩晨五點半,12萬美軍和4.5萬英軍組成聯軍。

他們沒有透過聯合國安理會,自行對伊拉克發起了名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和地面攻擊,伊拉克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這場戰爭的軍事行動僅持續了25天,是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短的一場局部戰爭。

在這短短的25天內,美英聯軍對伊拉克的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超過2000枚各類精確制導炸彈和5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每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成本在60萬至120萬美元之間。

42天後,美軍宣布對伊拉克的主要軍事行動已經結束,聯軍已經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伊拉克戰爭的勝利,美國展示了強大的軍事打擊力;而阿富汗戰爭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2001年911事件後,美軍在對阿富汗的首輪空襲中動用了50支導彈、15架戰機和25枚炸彈,但這場戰爭並未因雙方軍事實力的不對等而快速結束,反而持續了將近20年。

這場戰爭就像一個無底洞,吞噬了美國的人力和物力,上萬億美元的軍費支出,不僅沒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反而搭上了上千名美軍士兵的生命。

最終,美國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軍,離開了阿富汗戰場。

那麽,當年美國只用了42天就能打下伊拉克,為何用了20年都攻不下阿富汗呢?這兩場戰爭的背後,到底存在著什麽樣的差異呢?

在2003年2月5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聲稱掌握了多種情報,證實薩達姆正在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伊拉克的這種武器,他拿出了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聲稱這是伊拉克研發化學武器的證據。

但多年後,普京對此表示懷疑,甚至嘲笑鮑威爾拿出來的可能是洗衣粉。

鮑威爾急於展示這些漏洞百出的證據,目的是為了使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合法化。

但遺憾的是,聯合國並未接受這一不合理的要求。

盡管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質疑,但小布殊政府對入侵伊拉克的決心堅定不移。

即使沒有聯合國的授權,美國、英國、澳洲、丹麥等盟友也會共同參與,對伊拉克造成重大打擊。

2003年3月中旬,美國軍隊在海灣地區集結,這一幕不禁讓人聯想到12年前的海灣戰爭。

3月20日淩晨,兩架F-117戰鬥機對薩達姆的住所進行了轟炸。

隨後,美國和英國聯軍的先頭部隊對巴格達、巴士拉、納傑夫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進行了瘋狂的空襲和地面攻擊。

在這次戰爭中,比海灣戰爭使用的紅外制導武器更先進的衛星制導武器全部得到了展示。

小布殊在電視講話中,為美軍的軍事行動找了一個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

他說,美軍進入伊拉克的目的是為了解除伊拉克的武裝,解放伊拉克人民,並且解救全世界於危難之中。

雖然他講得義正辭嚴,但是細想之下,這可能是對這場戰爭最尖銳的諷刺和最無情的嘲笑。

美國的軍事行動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復蘇和利益驅動。

在經濟衰退期,布殊政府策劃發動戰爭,以拉動美國的軍事和軍火工業,同時,背後的軍工集團和商業集團也能獲得巨額利潤。

但最重要的是,美國入侵伊拉克是為了掌控其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

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巨大,僅次於沙特和伊朗,如果美國能控制伊拉克,使其石油用美元結算,既可以阻止歐元對美國的挑戰,又能控制中東的戰略樞紐。

因此,對於美國來說,這是目前控制歐亞非三洲最直接的方式。

小布殊因為美國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和在海灣地區的供給線太長,決定讓美軍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動用了各種重型武器和機械化部隊。

最終在25天的戰鬥後,美軍占領了薩達姆的老家提克里特。

5月1日,小布殊在電視講話中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

美國在伊拉克的迅速勝利並不意外,因為美國在2002年的軍費高達3600億美元,而同時期的伊拉克全國GDP只有270億美元。

這樣的實力差距,如果不贏才叫奇怪。

9月14日,911事件發生72小時後,FBI費盡心思收集到19名劫機犯的身份。

這些零散的證據都指向基地組織策劃了這次恐怖襲擊,而當時的基地組織正處於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庇護之下。

2001年10月7日,美國聯合英國、德國、波蘭等北約國家,在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的支持下,對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發動戰爭。

戰鬥剛開始,美國就向阿富汗發射了50枚導彈和25枚炸彈,其中包括最新的隱形巡航導彈、激光制導導彈和戰斧-4導彈。

不到24小時的時間,塔利班的多個基地就被摧毀。

一個月後,阿富汗的大半城市被美軍攻陷,大約1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開始進駐阿富汗。

但美軍並未意識到,阿富汗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阿富汗山川峻嶺,天然適合遊擊戰。歷史上,英國曾三次從印度入侵阿富汗,但均被阿富汗遊擊戰的殘酷現實擊敗。

強大的蘇聯在阿富汗掙紮了十年,幾乎耗盡整個國家的力量。

因此,雖然表面上看,美國對阿富汗的進攻一帆風順,但其實已經深陷戰爭泥潭。

塔利班利用地形優勢與美軍進行了長期的遊擊戰。

為了消滅反抗組織,美國不斷增加在阿富汗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從2001年到2019年,美國在阿富汗的軍費開支達到了驚人的77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萬億。

結果卻是塔利班越戰越強,美國的投入也越來越多。

最終,美軍選擇撤出阿富汗,結束了這片令人悲傷的土地上的戰鬥。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憑借平坦的地形,短短42天就取得了勝利。

而在阿富汗戰爭中,由於多山的地形,使美國機械化部隊的突進能力大大削弱,只能以陸軍地面逐步推進,導致了20年的戰爭。

地形的不同,使這場戰爭的結局大相徑庭。

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成功,除了地形差異,還取決於當地民眾的態度。

當美軍坦克開進巴格達街頭時,許多曾在薩達姆統治下受到壓迫的人民列隊歡迎他們的到來。

在美軍的幫助下,巴格達人民推倒了獨裁者的雕像,這些被制裁了十幾年的人們發自內心地歡迎美國人的到來。

這種氛圍對入侵巴格達的美軍士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成為了人民的解放者。

但當美軍踏入喀布爾的時候,眼前景象與期待截然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塔利班的瘋狂反擊。

盡管美軍已經攻占了阿富汗大部份城市,塔利班仍然活躍在他們身邊,神出鬼沒,攻擊方式難以預測。

他們常常在美軍毫無防備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而當美軍集結力量準備反擊時,他們又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持續不斷的緊張氣氛逐漸將美軍的士氣消磨殆盡,直至完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