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阿根廷,眾人常念足球與英阿馬島戰爭,二戰時其於歐戰將盡時向德宣戰,戰後又離奇收留大批德戰犯。
既然阿根廷曾對德宣戰,那它本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卻戰後有眾多德戰犯逃到阿根廷,令人費解。
![](https://img.jasve.com/2024-10/109e92b0b75d68b72192c9ba74002fc8.webp)
圖中,南美洲地圖上阿根廷處在下部區域這般位置。
第一,阿根廷雖德裔移民少,卻有眾多親德納粹歐洲國家移民,其主導二戰前阿外交。
提及阿根廷歐洲移民,便需論及南美洲人口變化態勢。
在被西葡占領前,南美洲是印第安人聚居地,後西葡成統治者,土生白人為中間階層,印第安人和黑人為底層,雖獨立但人口構成無大變。
![](https://img.jasve.com/2024-10/8a96212a3e82e60cc44a9fe7a8386dff.webp)
此乃一戰時期歐洲之地圖展現清晰,疆域輪廓等一目了然。
19 世紀後半期至 20 世紀初期,眾多歐洲人懷揣各異目的往南美洲移民,1870 至一戰前阿根廷有 600 萬歐洲人定居,其中 25 萬是德國人,余皆為西班牙和意大利人。
二戰前後,因 500 多萬西意移民,阿根廷為顧其利益,外交上同情西意法西斯及德三。
阿根廷與西班牙弗朗哥政府等關系良好,德阿貿易頻繁,阿根廷從德進口糧食肉類等,德工業居西歐前列,阿亦從德進口大量工業器材。
![](https://img.jasve.com/2024-10/91a64376c0c654fcb20dbf373e098212.webp)
此圖為希特勒和其領導的納粹黨相關場景呈現。
第二,阿根廷曾有親德且同情納粹的領導人,如胡安貝隆,其代表了阿根廷政府的相關傾向。
提及阿根廷收留德納粹戰犯,不得不說阿根廷總統胡安貝隆與此事相關。
胡安貝隆,阿根廷混血白人,父意人母西人,早年參陸軍,上世紀 30 年代以軍職參與政變晉升。
1930 年貝隆支持烏裏布魯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建獨裁政權,烏裏布魯同情納粹,成阿外交倒向德標誌。
1932 年,更保守的胡斯托任阿根廷總統,貝隆成其積極擁護者,在其支持下任駐意武官,國內政治影響力提升。
![](https://img.jasve.com/2024-10/129927cee2da89e22fc986a33e953eb0.webp)
圖中 1930 年胡安貝隆(左一)和烏裏布魯(右二)的身影清晰可見。
1941 年後貝隆回阿根廷,陸軍中建勢力,後發動政變掌權,逐步掌控大權,再無懼被趕下台。
1946 年貝隆借陸軍支持大選勝出成軍人總統,後施鐵腕改革經濟,其「貝隆主義」具影響力於南美洲國家。
![](https://img.jasve.com/2024-10/736eb4cf4fcffbbd9d49ec34a7d0f687.webp)
圖中 1945 年胡安貝隆與法雷爾將軍,彼時場景引人遐思。
仔細研究貝隆經歷可知,其曾支持普魯士軍國主義,還是納粹同情者,當選前還支持親納粹軍人政變奪權。
例如貝隆曾助烏裏布魯發動政變建親德獨裁政府,後又支持胡斯托搞獨裁迫害,其政治傾向似同情納粹。
![](https://img.jasve.com/2024-10/6167716f48bb9aa048d0ea5394c9b393.webp)
圖為二戰時期德國,希特勒舉行的最後一場閱兵場景。
二戰時阿根廷外交中立實則親德,美不滿施壓,拉美利斯 1945 年 3 月對德宣戰,實則做樣子。
二戰後 1946 年胡安貝隆任阿根廷總統,因多種因素,眾多德戰犯逃至阿根廷免紐倫堡審判。
【阿根廷史】乃美國布朗所著,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可作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