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在冷戰的陰影下,美蘇兩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其中核武器與地下防禦工事的建設,是雙方競爭的重點。蘇聯,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為確保在可能的核沖突中保持強大的反擊能力,秘密建造了大量地下堡壘,用以儲存導彈。這些堡壘不僅具有強大的防禦能力,而且位置隱蔽,對外部威脅構成了有效的威懾。
20世紀70年代,歷經古巴導彈危機後,美國認識到核戰爆發,只是一念之間。加上美蘇不可調和矛盾,為以防萬一,除了打造軍事掩體預防核戰外,美國還率先部署大量導彈發射井,這無疑是向蘇聯「亮劍」。
蘇聯高層意識到,一旦戰爭爆發,首輪核打擊可能會使他們的反擊力量蕩然無存。因此,安德烈·格列奇科元帥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建設地下碉堡,用以存放和保護核武器。這一想法立馬被蘇聯當局認可,並付諸實踐。
說幹就幹,蘇聯在廣袤的國土上,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建造了1530個導彈發射井,圍繞其周圍的是超過一萬座堅固的地下堡壘。其中雅庫茨克軍事基地,距離中國邊境僅900公裏。
這些堡壘內藏有大量核彈頭,數量約1.1萬枚,其中洲際導彈,數量約2000枚,不少都是豎起狀態,一旦戰役打響,它們將成為蘇聯進行核反擊的重要力量。
這些地下堡壘並非普通的軍事設施。它們被深埋於地下,結構堅固,能夠抵禦核爆炸的沖擊波和輻射。同時,堡壘內部更是別有洞天,設施齊全,包括發電機、生活區等,能夠保障值班人員在戰爭期間的正常生活與工作。更令人震驚的是,堡壘內部還設定了先進的控制中心,只要按下發射按鈕,洲際導彈便能迅速升空,直指目標。
蘇聯解體後,這些地下堡壘被俄羅斯繼承,並成為其核威懾力量之一,是其國家安全的保障,也是美國一直不敢硬剛俄羅斯的原因之一。畢竟戰火燃氣,一場核戰很難避免,屆時不是誰贏誰輸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的生物、文明都面臨淪陷。
當然了,地下堡壘並非只有威懾作用。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國際形勢變化,加之高尖端武器的發展,部份堡壘已經被改造成旅遊基地,有的直接荒廢,沒了利益價值。這體現了俄羅斯在國際安全格局中的自信。如今的俄羅斯,早已擺脫了經濟窘迫的情況,在普京的領導下,重回世界大國地位,軍力穩居世界第二,在核潛艇、高超音速系統領域,一直領先美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