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時期,阿富汗決定保持中立的原因是什麽?

2024-11-12軍情

二戰爆發以後,戰爭的硝煙可以說彌漫了整個世界,諸多國家皆被卷進了戰爭當中。不過也有例外,像是阿富汗。當時,身為阿富汗「國父」的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為自己的國家選擇了中立外交的政策。

1933年,查希爾目睹了他的父親穆罕默德·納迪爾被槍殺。19歲的查希爾也從中見識到了阿富汗改革過程中各種復雜的矛盾鬥爭,尤其是在有國際勢力插手下的國內鬥爭。二戰爆發後,查希爾認為要是參戰的話,阿富汗的民族矛盾將會變成各方爭奪的焦點,阿富汗國內的改革同樣會受到影響。

阿富汗處於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沖,所以在歷史上,其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國家皆曾染指過那片地區。如在近代,為跟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英國殖民者企圖把阿富汗納進勢力範圍中。從1839年,英國對阿富汗展開侵略戰爭,阿富汗花費80年時間,才將英國人趕走。

二戰爆發後,查希爾考慮到阿富汗面臨的局勢,一邊被英國跟蘇聯勢力包圍著,要是加入軸心國集團的話,英蘇必定會借機侵入阿富汗領土;另一邊,要是加入同盟國的話,便是跟所有軸心國成為對立面,這時英蘇便會以保護的旗號攻入阿富汗。加上阿富汗國力尚且弱小,且軍力方面也不足,還經過了數年的抗英戰爭以及內部叛亂,非常需要休養生息,卷進二戰除了浪費人力財力,也不會對戰況進行起到作用。

因此,基於上述原因,1940年,查希爾宣稱阿富汗采取中立政策,且不會懼怕任何不公正的侵害。雖是如此,阿富汗國內也存在主張要參戰的人。原因是在戰爭爆發以後,德國便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去阿富汗,還主動表示可以幫助阿富汗收復此前在印度被英國占取的土地。對此,許多阿富汗官員認為這對於阿富汗來講便是天賜良機。不過由於查希爾的態度非常強硬,被駁回了。

對於這一點,阿富汗人民也十分支持,畢竟他們曾經歷了多年的戰爭,早已厭煩了戰爭,且查希爾改革的措施已經初見良效,人們就更加希望能夠太平了。

不過要說的是,盡管阿富汗表明了他們中立的態度,卻也未曾中斷跟其他國家的貿易,這也是查希爾的智慧之處。又因為阿富汗生產卡拉庫爾綿羊,羊皮能夠用來制作精良的飛行夾克。隨著戰局的發展,許多國家的空軍物資需求變得越來越多,阿富汗透過賣羊皮賺了不少,很多參戰國國內的物資都十分緊缺,阿富汗便趁機大力發展生產,還由查希爾政府親自主持,阿富汗的經濟狀況也由此變得越來越好,政府的財政資金也變得更加充裕。

所以,在二戰期間,阿富汗不但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經濟同樣有所發展,那一時期被阿富汗人叫作「黃金發展期」。查希爾也因此受到了阿富汗人的擁戴,被稱作「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