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產航空發動機禁運的連鎖反應,多國戰機計劃受阻,印度很困擾

2025-02-03軍情

中國暫停對美出口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引發全球戰機生產鏈條動蕩,多國受牽連。

印度媒體報道,歷經四十余年研發,耗費四代機成本,印度傾力打造的「國貨之光」光輝戰鬥機,終於進入量產階段,然而其量產之路卻可能充滿挑戰。

印度空軍對國產光輝戰鬥機寄予厚望,計劃采購超過97架Mk1A型戰機。然而,印度軍事工業長期依賴進口,其軍用裝備,特別是發動機,多為外國產品。光輝戰鬥機的發動機便是美國的F404發動機,此次大規模采購預計需要約120台。

突如其來的壞訊息讓印度措手不及:美國方面為了滿足自身軍需,決定集中資源生產F414發動機,這意味著已經淘汰的F404發動機將徹底停產。 印度方面對此感到震驚,急忙向美方詢問原因。

美國方面回應稱,由於供應鏈中斷,此前由中國制造的葉片如今因中國出口限制而無法生產。

商務部、海關總署、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五月三十日聯合公告,正式實施對部份航空航天物項的出口管制。受限物項涵蓋渦輪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核心部件(如葉片、導向器、機匣等)所需高溫合金的定向凝固或單晶鑄造器材,以及相關精密鑄造半成品。

中國以往在航空航天發動機領域受制於人,許多大型飛機不得不依賴進口發動機。如今形勢逆轉,我們具備了限制發動機出口的能力,這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如今,中國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已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整機還是關鍵零部件,都得到歐美國家的大規模采購,他們的產品也依賴於中國的元器件。

美國通用公司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界的頂級產品,但其90%的零部件都可在中國生產,隨後經過多級經銷商層層轉手,最終運回美國組裝完成。

美國媒體先前報道,中國為美軍多種型號裝備,包括F404發動機等,提供大量零部件,部份型號的零件甚至高達80%依賴中國代工生產。然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導致中國去年停止了這些關鍵零部件的出口,嚴重影響了美軍F35發動機、雷達、導彈及彈藥的生產。

美國F35隱身戰機交付數量因禁運驟減,主要原因是缺少某些無法替代的中國制造雷達部件。

印度空軍迫於燃眉之急,急需發動機葉片卻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困境。美國方面建議印度嘗試與中國協商,或透過南韓向中國采購。然而,這一建議卻讓南韓也陷入兩難,因為南韓自身也面臨著償還波蘭發動機葉片欠款的壓力。

波蘭面臨的窘境,不得不讓人關註。此前,波蘭取消了與南韓後續采購FA-50教練攻擊機的合約,並打算退回已交付的一個中隊飛機。

波蘭發現南韓提供的只是飛機的空殼,關鍵部件如空空導彈、空地導彈、雷達、電子戰系統、電傳系統和發動機等均缺失。就連機炮都需依賴美國進口,發動機葉片還得向中國尋求特許。無奈之下,波蘭空軍只得要求韓方負責將這些半成品飛機運回。

向中國直接采購發動機葉片,無論是透過印度還是南韓,都面臨極大挑戰。為此,南韓方面建議波蘭自行與美國和中國進行溝通協調。

最終,印度被迫叫停了今年原計劃生產的二十四架LCA戰鬥機。

印尼終止了與南韓的五代機合作專案,原因是印尼方面發現了相關問題。目前,雙方就補償金額存在爭議。

此前,美國長期限制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發展。如今,中國對航空發動機出口實施管制,引發連鎖反應,不僅美國自身受損,印度、波蘭、印尼和南韓等國也深受其擾。

西方國家如今也感到了震驚,許多人仍低估了中國的實力。雖然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尖端技術水平或許並非全球領先,但其在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核心部件,例如葉片、導向器和機匣等渦輪構型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已達到極高的水平。

航空發動機葉片,堪稱發動機研制中最棘手的部件之一。其表面為具有扭轉角度的復雜曲面,內部更設有特殊曲線形狀的微小冷卻氣孔,用於引導冷卻氣流。

如此復雜的結構,運轉時需承受上千攝氏度高溫、數十噸拉力,以及每分鐘上萬次的旋轉沖擊。采用傳統機床加工、鍛造或鑄造工藝,要實作設計目標,成本將非常高昂。

采用增材制造技術制作這種葉片,效果顯著提升。然而,這需要高功率、高精度激光器作為核心硬件,以及精準控制激光束方向和強度的核心軟件演算法來支持。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在增材制造領域已湧現出一大批技術領先企業,例如,國內激光熔融器材的產量已超越德國EOS等國際巨頭,穩居全球第一。這些先進的航空航天制造器材,自然屬於禁運範疇。

其他國家若要自行制造,除了需要大量高精度特種器材來生產高要求零部件外,更關鍵的是缺乏熟練技工和精湛的工藝經驗,這才是更寶貴的資源。 專用精密模具和加工工具的成本,只有大規模批次生產才能攤薄,而這正是他們所匱乏的。

美國工業如今面臨技術工人和專業器材短缺的困境,導致其工業體系的供應鏈修復面臨巨大挑戰。 雷達裝備所需的稀土元素鎵以及基礎火藥的供應都已中斷。

美國為尋求停產已久的電子元件,據說派人前往深圳的二手電子原配件市場,以解決其老舊裝備的維修難題。這場由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禁運引發的危機,嚴重沖擊了多個國家的戰鬥機生產計劃。

全球掌握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已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得益於近年來的技術飛躍,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已融入許多西方國家尚未掌握的創新技術。

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只是中國工業實力的一個縮影,迫使許多國家重新評估對華策略,並對所謂的制裁手段更加謹慎。因為中國擁有多種反制裁手段,一旦互相制裁,孰強孰弱,一目了然。中國還有許多未用出的籌碼,未來可能面臨更多反制裁的情況。只有切身之痛才能讓對方認識到代價,讓我們拭目以待。

TMT資深評論人王新喜撰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