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2024,在青春賽場為拼搏鼓掌

2025-01-01軍情

時光匆匆,轉眼間,2024年已到尾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年,軍校學員們刻苦學習訓練、努力增強本領,用辛勤付出換來快速成長。

賽場,既是能力的擂台,也是青春的舞台。心懷夢想,步履不停。這一年,各專業學員在不同的賽場上揮灑汗水、比拼智能,向榮譽發起沖鋒——

我們看到勇敢的挑戰者。一名名學員披荊斬棘、上下求索,無論成功與否,都在不斷攀登的過程中更進一步。

我們看到堅定的奮進者。鍥而不舍、水滴石穿,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奮戰,換來登上領獎台的輝煌一刻。為了這一刻,學員們奮勇擔當、全力以赴,燃燒著自己的青春。團隊和集體,給予個人前行的力量,更帶來溫暖和感動。

賽場上,我們為拼搏的每一個人鼓掌。賽場外,也許並沒有評委和觀眾,但成長道路上每一個努力奔跑的身影,都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期年終特別策劃,讓我們透過賽場,見證軍校學員在這一年破繭成蝶、青春閃現的瞬間。

——編 者

參加國際帆船競賽的海軍學員——

「作為船長,我必須站出來」

■郭文聰 李錕鋒

冬日的渤海灣顯得格外安靜,海軍航空大學校園內,大四學員金世峰伏在一幅中國地圖上,細數著自己到過的地方。望著那片藍色海域,他回想起一年中最難忘的經歷。

今年7月,金世峰以船長身份帶領團隊,奪得「海軍杯」國際帆船邀請賽中國院校組團體第三名。去年,同樣是帆船競賽,同樣是院校隊伍角逐,他沒有取得名次;在大學生涯最後一年,他彌補了這個遺憾。

5月,競賽開始組隊報名。金世峰主動請纓,在此次比賽中擔任船長,發誓要帶團隊取得名次。

備賽過程中,金世峰和隊友沒有忘記上次比賽空手而歸的挫敗感,他們從失敗的原因入手,進行針對性訓練。烈日當空,他們一遍又一遍向訓練極限發起沖鋒;訓練間隙,他們追著教員請教各種突發情況的應對技巧……

一段時間後,隊員們都被曬黑了,金世峰的臉黑得尤為明顯,大家便稱他為「醬油船長」。第一次擔任船長的金世峰,白天和隊員們練習操作技巧、磨合裝備。晚上,他獨自學習和拓展船長專業理論知識,直至深夜。

經過不懈苦練,金世峰和隊員們漸漸恢復自信。跨越渤海灣,他們來到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比賽現場。隨著抽簽、偵錯、試航的順利進行,他們積極進行最後的賽前準備。

比賽哨音響起!十幾艘帆船如箭離弦,一場海上的龍爭虎鬥拉開戰幕。

金世峰和隊友們協同配合,全速前進。正當比賽順利進行時,突然風向驟變。在他們靠近一號標時,駕駛的帆船出現風擺,如果不調整航向就會撞標違規,而調整航向則容易占用其他船只航線導致撞船違規。一時間,大家不知該如何選擇。

這種情況,幾乎與去年那場比賽一模一樣。「當時,幾名隊友齊刷刷地望向我,我在他們眼中看到了渴望。作為船長,我必須站出來。」金世峰說。

時間不允許過多思考,必須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金世峰想到了自己某天晚上推演時的一種極端情況,憑借記憶,他迅速結合風向計算調整角度,果斷下令轉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險情被成功化解,「戰船」繼續前進。

最終,金世峰和隊友們榮獲中國院校組團體第三名。雖與前兩名還有差距,但對金世峰來說,這是對去年的自己、對無數個奮鬥日夜的答復。

「這是我大學生涯的一段美麗風景,更是我成長路上的一個堅實腳印。」金世峰笑著說。

這一年裏,金世峰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學習平均分專業第一、畢業體能聯考達優,而且參加了許多競賽,足跡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先後到遼寧、江蘇、四川等地,參加了「新長江杯」智能無人系統套用挑戰賽、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中國大學生電腦設計大賽、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等賽事,獲得不少獎項。

明年,金世峰將離開校園,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軍官,到部隊實作自己的夢想。步履堅定、勇敢擔當,他期待著在新的崗位上貢獻力量。

2024年,「海軍杯」國際帆船邀請賽開幕,海軍航空大學代表隊入場。孫楚豪攝

參加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的陸軍學員——

「每一塊獎牌,都浸泡著汗水」

■孫思文 郭明宇

翻到2024年度計劃表的背面,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學員王敬倫,思考片刻後畫上了一個對號。

從頭翻閱計劃表,看著代表「勝利」的對號占據了一頁頁表格,王敬倫內心充滿了成就感。

忽然,一張夾頁間的照片悄然滑落。照片中,王敬倫和3名隊員手持銀牌,在第四屆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的領獎台上自信微笑。

五星紅旗,5枚獎牌。回憶那段比賽經歷,王敬倫依舊感到熱血沸騰。

2024年8月,委內瑞拉。第四屆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現場,最後一棒的王敬倫嚴陣以待。這是他本次運動會上的最後一場比賽,此前,他已經贏得了4枚獎牌。

頂住壓力,堅持到底。王敬倫甩了甩雙臂,努力消除連續比賽的疲憊感。他向遠處翻湧的水花望去,目光如炬。

處於第三棒位置的隊友觸壁瞬間,王敬倫迅速蹬離出發台、躍入水面,向終點發起沖擊。

劃水、推手、打腿,王敬倫前50米壓住節奏,把細節處理到了極致。轉身、接水、下腿,水流在耳邊呼嘯而過,破水的瞬間就是最後沖刺。

最後15米,王敬倫全身肌肉處在無氧耐酸的極限。他緊咬下唇,憋氣沖刺。「頂住!頂住!」 王敬倫的心中在無聲地嘶吼著,那一刻,世界安靜得仿佛只剩下心跳和水流的聲音……

時間倒回今年4月,王敬倫代表校區,在駐石家莊部隊軍事體育運動會遊泳單項比賽中斬獲佳績。從國內走向國際,泳池的長度沒有變,可這一路流了太多汗水。

50米的泳池,王敬倫和隊友們遊了上千遍,次次拼到極限。接力訓練時,隊員們堅持遊滿全程,只為了模擬交接棒時的真實遊速和動作節奏。

一次訓練中,王敬倫的大腿前側和後側同時抽筋,屈腿也不行,直腿也不行。他跪在瓷磚上,疼得直冒冷汗,手指不停摳著水泥縫。

訓練導致的生理疲勞,成績瓶頸帶來的精神壓力,讓王敬倫有好幾次感覺自己就要被壓垮了。可一躍入泳池,想到自己要代表中國軍校學員遠渡大洋、為國爭光,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身體頓時充滿了力量。

「橫著盡全力,豎著升國旗,橫豎爭第一」——泳池上方的標語見證隊員們的決心。出征前夕,王敬倫閉上雙眼,聆聽隊友們相繼躍入泳池的聲音。那一刻,他仿佛聽到號角催征,戰鼓擂動。

事實證明,競技體育沒有神話。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王敬倫拼到了最後一刻。當五星紅旗在大洋彼岸再次升起,領獎台上,王敬倫和戰友們一齊擡臂,向祖國敬禮。

明年6月,王敬倫將奔向火熱的練兵一線,那些在碧波中錘煉出的勇氣與毅力,也成了他面對未來挑戰時的信心與底氣。「備戰大學運動會、擔任模擬連骨幹、紮實參謀業務……」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王敬倫又為自己制訂了一張緊湊的計劃表。

「每一塊獎牌,都浸泡著汗水!」回顧過去,每當遇到困難,這句話都在耳畔響起。翻到計劃表的背面,王敬倫把這句話寫了下來。

躍出水面,再啟新程。2025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王敬倫深知,泳池之外,一場全新的「比賽」就在前方。

第四屆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上,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學員王敬倫準備入水。宋 逸攝

參加全國建模比賽的空軍學員——

「發光的,是一直奮鬥的自己」

■黃宇舟

年末,走進空軍工程大學教學樓,一塊超大電子屏上反復播放著學員們取得的各項成績。其中,最顯眼的位置,再次出現了一支熟悉的數學建模隊伍。

這支隊伍的組長曾日帥,是資訊與導航學院的一名學員。一年前,他帶領的建模團隊摘得全國獎項;今年他帶領團隊再次參賽,拿下全國二等獎。

早在備賽階段,從選題分析到建立模型,從演算法設計到論文撰寫,曾日帥就帶領組員完成了大量跨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展自身能力。開題答辯臨近,曾日帥每個周末都會泡在圖書館。準備開題答辯的同時,他將有關數學建模的資料翻閱了一遍又一遍,在演算法研究和模型最佳化上不斷摸索。

今年8月,校內數學建模賽前培訓開始,鄭明發教授給參賽選手仔細分析對比了各種模型。「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建模手,他的模型儲備必須豐富。」鄭教授說。

教練與組員的想法不謀而合。翻開曾日帥的筆記本,裏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模型:從套用場景到演算法思想,從時間復雜度到空間復雜度,紅色與黑色的筆跡交織在一起,記錄著他對每個模型的理解。

一眨眼,到了正式比賽的日子,組員們迅速進入狀態。建模、編程、寫作,大家分工協作,每個人都盡力發揮自己的特長,一切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然而,在建模的最後階段,他們遇到了極其復雜的問題,需要對模型進行重大調整。

「維持現有模型,省級獎項肯定沒問題,不過這離國家級獎項還有差距;對模型進行全面改進,如果失敗了,我們可能連省級獎項都拿不到。」一時間,大家陷入兩難。

「改!我們就是奔著國家級獎項去的!」關鍵時刻,作為建模手的曾日帥毅然決定。

時間緊迫,曾日帥和編程手劉正陽立刻著手進行調整。第一遍,編程出錯;第二遍,編程透過,但數據偏差太大,那就再來……第五遍,調整完演算法中的學習因子和權重,編程透過,數據合理!

甩了甩酸痛的雙手,曾日帥長舒一口氣。他扭頭瞥見窗外教學樓上的時鐘,此刻,已是淩晨四點。

一路上,困難很多,但辦法更多。最終,一個優秀的改進模型呈現在大家面前。當論文的最後一個字敲完,學員張權威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按下了送出鍵。

「一路上,我成長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榮譽僅代表過去,發光的,是一直奮鬥的自己!」領獎台上,曾日帥說道。

「拼搏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持之以恒的行動!」教導員蔣安洲說。

4年前,東部戰區某訓練基地裏,還是學兵的曾日帥在口報業務上稍顯落後。「比武迫在眉睫,我決不能退縮!」記航跡、報點跡,他不厭其煩,練習了一遍又一遍。最終,在學兵比武競賽中,曾日帥脫穎而出,榮獲綜合成績第一名。

前路漫漫,青春永遠閃耀在奮鬥的征途上。每每路過榮譽室,看到那一座座金燦燦的獎杯、一份份鮮紅的證書,曾日帥都能切身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推著自己不斷向前。

收好獎杯與證書,曾日帥拿起幾本物理競賽書走向自習室,繼續向未知的高地發起新的沖鋒。

載譽歸來,空軍工程大學學員曾日帥留影。 張理華攝

參加全國軟件比賽的火箭軍學員——

「每次挑戰,都在重新定義極限」

■本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

2024年已接近尾聲,回望來路,幾多歷練,幾多成長。

半個多月前,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生學員周井,與其他4名學長組成的「礪劍隊」,奪得了全國第二屆大型工業軟件「春雷大賽」決賽一等獎。

「科研的道路上遍布荊棘,也開滿鮮花。」夜色如墨,正在期末備考的周井似乎又找到之前備賽時的感覺。

開始報名組隊時,周井還是一名大四學員。畢業前夕,未來的研究生導師周偉,鼓勵他報名參加「春雷大賽」。

「參賽人員主體為高等院校學生,高校教師、科研院所專家等可作為團隊技術顧問參與團隊指導。」當時,周井並沒有信心能拿到名次。但抱著積累經驗的心態,他在暑假期間認真學習了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相關知識。

10月中旬,一看到初賽賽題,周井驚住了——難度高,且與之前學習的知識出入較大,並不是簡單地做個需求分析,還要做方案設計和計算。「就我當前所學知識來說,如果能做出高質素的作品,我覺得自己都能博士畢業了。」他心裏打起了退堂鼓。

「難度確實很大,可以先試著做,遇到什麽困難,我跟你一起研究。」導師周偉鼓勵他嘗試著往前走。

就這樣,周井開啟了他的挑戰之路。

拿到某軟件安裝包時,周井感到很「頭疼」。軟件系統復雜,專業度高,學起來很困難。好在賽事明確,遇到困難可以找主辦方溝通,學習軟件使用技巧。

於是,周井根據公示的電話聯系對方,並透過線上會議全流程掌握了使用技巧。

然而,軟件執行後頻繁報錯。找漏洞,寫程式碼,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周井又卡在數據處理上。此時,距初賽正式答辯僅剩5天……

在「礪劍隊」中,周井獨自負責「總體需求分析與設計」這個賽題,並為戰隊其他方向賽題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他在與隊員們聊天時發現,大家的時間都比較緊張,但沒有一個人放棄。

周井又回想起他以前參加的中國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學員們需要制作實體火箭與無人機,涉及很多零部件及復雜工藝。暑假期間,他們打起背包吃住在實驗室。整整一周多時間,學員們每天都加班到淩晨兩三點,最終克服種種困難,在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每次挑戰,都在重新定義極限。」身邊人的經歷給周井很大激勵,他堅持全力以赴。

那個深夜,幾經建模,第一個模型終於完成。電腦界面上,一串串數據不斷叠代更新,但計算結束後運載能力只有7000千克,推算下來,距離賽題的運載效率相差甚遠。這意味著之前的模型不符合要求,需要進行重新設計。

做科研,必須具有「歸零」的勇氣。於是,周井將整個模型重新設計,反復多次後終於達到了賽題要求。

一路奮進拼搏,周井和戰友們挺進了決賽。當決賽9支隊伍公布,周井看到,有清華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戰隊,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戰隊。「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和戰友們互相鼓勁。一人一機,一夜又一夜。決賽中,「礪劍隊」合力取勝,成功奪冠。

2025年即將來臨,談及打算,周井說要潛心礪劍,積極參加實踐,在挑戰中不斷成長。

火箭軍工程大學學員們探討航模制作。 本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