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幾乎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澤連斯基自己表態說希望這個秋天就能最終有一個結局。而對於俄羅斯來講,它也幾次三番的提出希望進行和平談判,顯然雙方都有點打不下去的狀態了。
尤其是對於烏克蘭來講,他們非常擔心11月份的美國大選出結果之後,如果特朗普上台那是不是真的美國就不給烏克蘭任何援助了?所以澤連斯基才這麽著急的要進行軍事冒險,要派萬人大軍攻入到俄羅斯本土。
另一方面,為什麽兩年多以來俄羅斯能夠堅持呢?表面上看,這場戰爭好像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勢,但實際上它是在與整個北約集團進行鬥爭。
我認為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當今世界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國家已無法隨心所欲。戰爭初期,美西方有個想法:雖然美國不派遣軍隊,但可以透過經濟手段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封鎖。值得回憶的是,當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導致了其國民經濟崩潰,而經濟在這過程中顯得極為重要。
任何國家都無法在長期封鎖的情況下持續作戰。許多人提到,蘇聯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能最終擊敗德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盟國提供了支持。那麽,這次又是誰來援助俄羅斯呢?
顯而易見,當美西方對俄羅斯關閉經濟大門時,東方多國卻向其敞開了大門。美西方不再購買俄羅斯的能源,但印度仍然可以。而當美西方撤回所有商品,不再供給俄羅斯時,中國則能夠繼續供應。
換句話說,正是由於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革,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封鎖未能實作預期目標。然而一計失手又生另一計,如今美西方正在積極嘗試挑撥中俄關系。
具體來說,前幾天英國媒體竟然向中國提出質疑,稱目前俄羅斯的精銳部隊都已部署在歐洲,即便是應對烏克蘭的問題也顯得捉襟見肘。那麽,中國為何不趁這個機會出兵海參崴?你們為什麽不把當初割讓的領土收回來呢?
最近在莫斯科有傳言稱,中國可能會接管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區域曾在100多年前被割讓,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俄羅斯當前無暇顧及此地,這是否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良機?
表面上看,西方似乎出於對我們的關心,意識到我們曾簽署過恥辱的不平等條約,因此希望幫助我們收復失去的領土,但實際上他們的真實意圖卻極其狡詐。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屈辱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我們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痛境遇,經過百余年的艱難奮鬥,我們才於1949年建立起新中國。
盡管我們幾乎全部繼承了滿清的領地,但確實有些地方由於歷史原因未能收回。例如,1860年簽署的【璦琿條約】將外東北的大量土地割讓給了沙俄。但這又能如何呢?我們必須面對歷史,這是一個多世紀以前的事情。難道現在還要追溯說幾百年前蒙古騎兵統治過半個歐洲,那豈不是意味著半個歐洲都是我們的領土嗎?
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對於中國人而言,我們無疑期待有一天能夠實作全面復興,甚至希望能將所有中華土地重新納入懷抱。然而,這一目標是否應該逐步推進,並且需要根據實際形勢來調整策略呢?
曾經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當蘇聯正處於最弱點時,戈巴卓夫實施的新思維促使了兩個德國的統一。眾所周知,東德是蘇聯的重要利益所在;當蘇聯自身疲軟時,它連德國都無法保護。那麽,當年為什麽我們就不能趁著蘇聯解體之際,把蒙古收回呢?
需了解的是,蒙古曾在沙俄及後來的蘇聯的挑唆下獨立。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時,我們剛實行改革開放十幾年,經濟實力與如今無法相提並論。尤其是在當時復雜的國際局勢中,想要重新獲得蒙古實屬艱難。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渴望將中華土地歸回,只是理想與現實之間仍存在距離,需要逐步彌補。現今,有些西方人士建議趁俄羅斯疲弱之際奪回海參崴,還有謠言稱我們會接管其遠東和西伯利亞,這對我們真的有好處嗎?這無疑是在破壞中俄關系。
美國人深知,他們正面臨一場嚴峻的危機。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布熱津斯基曾警告,如果中國、伊朗和俄羅斯等國聯手,將對美國造成巨大的威脅。如今,隨著美國的施壓,越來越多國家可能會加入這個聯合體,比如金磚組織正在不斷擴張,連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也有意加入。
過去兩年多的俄烏戰爭確實導致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顯著變化,而俄羅斯之所以能夠堅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許多東方國家的支持。
我們並不是想要支持俄羅斯參與戰爭,只是基於公平貿易的原則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如果他們願意出售,我們也樂意購買,這沒有任何問題。
而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主動撤出辛苦耕耘了30年的俄羅斯市場。如果你不想把商品賣給俄羅斯,那又怎麽能阻止我們向他們出售呢?對於1.3億個體而言,他們有這樣的需求,而我們正好滿足,這顯然是一種雙贏局面。
毫無疑問,這種雙贏局面使得俄羅斯在北約的壓力之下依然頑強屹立,這是美西方最不希望看到的。我們之前提到過,美西方的戰略設想是透過不向俄羅斯提供物資,導致其因供應匱乏而產生嚴重民怨。
同時,國內經濟崩潰和內部解體就像當年的蘇聯那樣,他們便可以輕易地獲得勝利,而無需戰爭。這樣一來,他們不僅能贏得整場戰鬥,還可能將俄羅斯變為傀儡國或附屬國,從而大量西方商品會再次流向俄國。他們在經濟層面上能夠進一步對俄進行殖民化,甚至掌控俄羅斯豐富的能源資源。
換句話說,他們當初撤出俄羅斯的目的,正是為了未來有機會再度進攻。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他們掌控了俄羅斯,將在經濟上對我們進行全面封鎖。屆時,我們不僅無法獲取便宜的俄羅斯能源,還將面臨大量商品出口受阻的困境。目前,美西方對我們的關稅限制已有所加強,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將電動車關稅提升至100%,而歐盟則接近40%。因此,美西方戰略上的考量顯然是先處理掉俄羅斯,然後徹底圍堵中國。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因此在當前形勢下,若有人繼續提及沙俄時期與我們的領土爭端,或者要求我們從俄羅斯收回失地,那無疑是落入美西方的圈套。如今,美國恨不得中俄之間立刻出現沖突,以實作他們的戰略目標。實際上,幾百年來,各國間爭奪領土的問題一直存在,不僅俄羅斯與烏克蘭存在糾紛,烏克蘭與波蘭之間也有類似的問題。另外,即便波蘭獲得了大塊土地自德國手中,而德法間長久以來積累的恩怨又能持續多久呢?
顯然,各國之間的領土爭端需要采取某種解決方式,特別是所有歷史問題應當服務於現實。若有人堅持以往遭受的欺淩作為現在反擊的理由,那便中了對方的計謀。在當前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努力增加朋友而減少敵人,專註其一而不顧其他,同時始終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真正對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