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戰四次巔峰對決後,世界各國如何評價二人?

2024-07-17軍情

前言

1950年6月25日,韓戰全面爆發。這場原本只是北韓半島上的南北雙方民族內戰,由於美國的武裝幹涉,讓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卷入其中,從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被稱之為「美國軍神」的麥克阿瑟擔任聯軍前方指揮官,與中國誌願軍的最高指揮官彭德懷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較量。正是這場朝戰的四次巔峰對決,讓美軍對中國軍隊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韓戰爆發,美軍幹涉,中國增援

原本在戰爭初期,是由金日成所率領的北朝人民軍與李承晚的南韓軍進行生死搏鬥。然而,戰場局勢對於南韓軍來說實在不容樂觀。北朝人民軍一往無前,將南韓軍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連前來增援的10萬美軍都被圍堵在半島南端的狹小空間,進退受限。因此,美軍將領麥克阿瑟決定參與韓戰,企圖扭轉戰況。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率領美軍實施仁川登陸,將南下的北朝人民軍攔腰折斷,並對其進行了猛烈打擊。此舉使得北朝人民軍前後不能相顧,慘遭重創。

10月7日,美軍無視中國的警告,越過三八線,大舉北犯,向中朝邊界步步緊逼。此時的局勢對於中國來說十分不利,若是北韓被占領,將會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利益。然而,對於是否介入韓戰,高層領導人員意見並不一致。這種擔憂完全是合理的,要知道,此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經過戰爭的洗禮,還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如果再次投入新的戰爭,勢必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中國領導人還在猶豫權衡之時,美軍卻轟炸中國安東,進入台灣海峽,迫使中國中止了攻打台灣的渡海戰役。這種囂張的氣焰根本不將中國放在眼裏,出於長久利益考慮,也出於自古以來的錚錚傲骨,中國決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此時的美國正掀起了一陣崇拜麥克阿瑟的熱潮,就在他達到軍事生涯巔峰時,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悄無聲息地跨過鴨綠江,到達北韓戰場。中美兩國正式迎來了戰場上的較量!

二、美國五星上將,中國草根英雄

要知道,麥克阿瑟的一生可以說是無比輝煌。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更是在畢業時創下了學校的分數記錄。二十年後,這位曾經的學生被任命為該校校長,成為西點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由於優秀的軍事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還擔任了美軍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就連當時的共和黨政客也有意讓麥克阿瑟成為1944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雖然麥克阿瑟並沒有擔任總統,但卻在同年12月被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因為美國並沒有元帥,所以這實際上是美軍所能達到的最高頭銜。讓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上將參加韓戰,美國人似乎對勝利信心十足。

相對於麥克阿瑟的輝煌履歷,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就顯得略微樸實了。彭德懷出生於湖南一個小村莊中,早年就因家貧輟學,下煤窯做苦工,深受當時黑暗軍閥迫害。在入湘當兵時,萌發了富國強兵思想。

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由此一步步開始了他的軍教生涯。經歷了國內軍閥混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彭德懷早已擁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當得知北韓戰場的緊張局勢已經嚴重威脅中國安全,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指揮官,開始與麥克阿瑟進行正面較量。

三、北韓戰場,中美四次巔峰對決

當時可供麥克阿瑟驅使的「聯合國軍」和南韓軍加起來超過40萬人,這其中除了陸軍之外,還有10萬空軍和海軍,擁有著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彭德懷率領的誌願軍只有29萬,光在人數上就與對方有著不小的差距。更何況我們也根本沒有什麽空軍海軍,在火力方面誌願軍的一個軍才相當於對方半個師,雙方的實力差距可想而知。

一開始,這場戰爭打得的確十分艱難,我軍並沒有討到什麽便宜。在麥克阿瑟的身後,不僅有超過1000架飛機,還有200多艘各式各樣的海上艦艇。美軍哪怕動一下,便有這些重武器的掩護。更何況,麥克阿瑟也並非什麽平庸之輩,在他的指揮下,「聯合國軍」很快就竄到鴨綠江邊,對我邊防地區展開猛烈的炮火攻擊,而此時的誌願軍甚至還沒有開始展開戰略部署。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第40軍在北韓戰場和南韓軍發生了正面碰撞,拉開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的序幕。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彭德懷決定以敵變我變的方式,推翻入朝前的戰略,重新進行部署。

東線阻敵,西線出擊。彭德懷下令以42軍主力阻敵於黃草嶺地區,以保證敵人不能向江界方向繼續前進,保護西側誌願軍主力側後方安全。然後集中誌願軍第38軍、39軍、40軍以及42軍125師的主力於西線,在半島的雲山、溫井等地逐個擊破,先後殲滅南韓第1師和第6師,並確定了先打南韓軍再打「聯合國軍」的作戰原則。 10月25日,誌願軍取得入朝作戰的第一個開門紅,圍殲敵軍一個加強營和炮兵中隊。

但是,彭德懷沒有因此放下警惕,而是更加謹慎,由於已經暴露位置,他嚴令各軍分頭殲敵,逐個擊破。相比之下,麥克阿瑟顯得過於傲慢,他認為這只是中方一小股部隊的虛張聲勢,誌願軍根本不敢與美軍作戰。因此他仍然堅持分兵向中朝邊境冒進,卻不想在西線掉入我軍陷阱,使得美第2師、第24師和南韓軍第6師、第7師均遭到了 不同程度的打擊。而在東線,我軍也殲敵近3000人,實作了重要突破。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誌願軍東西線共殲敵1.5萬人,將狂妄肆虐的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到半島中部的清川江以南,也將北朝軍從深淵處拉了回來,北韓戰場的局勢得到扭轉。至此,第一回合的較量正式結束,麥克阿瑟是輸掉了。

此時的誌願軍已經勢如破竹,但指揮室裏的彭德懷卻命令各部隊停止追擊。不僅如此,還下令整個部隊向後撤退20公裏,適當地放棄一些陣地,並在沿途丟棄背包、小鍬等物品。這讓當時的許多誌願軍官兵甚為不解,就連麥克阿瑟也略有遲疑。

不過,彭德懷這樣的做法自然是有道理的,打仗不僅僅要靠強大的武器裝備,還要摸透對方的脾氣秉性。彭德懷認為,麥克阿瑟顯然是非常狂妄自大的,這似乎是美國人的通病,總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麥克阿瑟必定認為中國人並不敢繼續跟美國硬碰硬下去,試探一下邊便倉皇而逃了。這位求勝心切的美國將領勢必趁機反撲上去,企圖短時間內結束戰爭。殊不知,誘敵深入,拉長戰線才是誌願軍此時的策略。

果然,麥克阿瑟就這樣掉入了圈套,他錯誤地認為中國只是對北韓象征性的援助。而他一貫的狂妄自大也認為中國的實力根本不值一提,為此他還專門乘坐專機去前方檢視,更是敲定了誌願軍兵力簡陋,不必重視,甚至還揚言「要在聖誕前結束戰爭的總攻勢」。

11月16日,首次兵敗的麥克阿瑟終於按耐不住開始試探性進攻,每天都出動飛機對鴨綠江附近的交通設施狂轟濫炸,還糾集了22萬兵力發起了「聖誕總攻」。彭德懷則按照事先制定的撤退計劃拖延至24日,東西線並列,誘敵深入,拉長戰線。同時,調動敵人,和敵人打運動戰。

此時的「聯合國軍」兵力分散、後方空虛的短板也已經暴露。彭德懷決定不將主力部隊放在正面戰場和聯合國軍硬剛,而是側翼迂回,以弱勢部隊牽制敵人強勢部隊,以主力部隊消滅敵人弱勢部隊。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相互融合,將敵人打得暈頭轉向。

25日黃昏,西線誌願軍第38軍和第42軍在相互配合下,對前沿陣地的南韓軍發動反攻。東線第40軍也纏住美軍2師,雙方展開了激烈交戰。彭德懷指揮誌願軍圍殲南韓兩個師,徹底切斷了聯合國軍的東西線聯系,又采取雙層迂回戰術,切斷美第8集團的退路,對西線美軍形成三線包圍的鎮壓態勢,敵軍側後方遭到嚴重威脅。

兩軍在北韓戰場上的第二回較量以彭德懷的完勝結束,從11月25日開始到12月1日結束,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我誌願軍共殲敵超3.6萬人。不僅解放了北韓首都平壤,還將聯合國軍打到三八線以南,徹底扭轉了韓戰的頹勢。面對如此戰況,麥克阿瑟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指揮能力,他對誌願軍的實力有了重新認識。

毫無疑問,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成為了一場笑話,此時的美國對麥克阿瑟的評價也是急轉直下,美國國內各大媒體抨擊生聲此起彼伏,稱其為「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大的敗筆,最黑暗的年月」。國會參眾兩院更是對其汙言穢語,甚至大罵麥克阿瑟是一只無比愚蠢的野豬。

面對如此壓力,麥克阿瑟產生了一種消極情緒,他甚至認為只有以美國全部力量才能擊退誌願軍。不僅向國會提出了呼叫美國其余部隊以及國民黨部隊來朝作戰的要求,還產生了必要時妄圖使用核武器的荒唐想法。然而,美國國會是不可能答應麥克阿瑟這種沒有理智的要求,戰場不等人,他只好在一片陰影中再次與彭德懷展開了較量。

顯然,在這第三次較量中,麥克阿瑟是絕對不敢再輕舉妄動了。他從以往的戰略進攻改成了戰略防禦,集結了34萬兵力在三八線以南部署了3道防線。

彭德懷此時則一改往日作風,一鼓作氣集中誌願軍6個軍與北韓3個陸軍軍團協作,向敵人的防禦體系發起全線進攻。面對擁有著飛機坦克等重型機甲的美軍,彭德懷選擇只包圍敵軍一個營或連的建制兵力,改大吃小,快速進攻火速撤退,一點一點蠶食消耗對方精銳部隊。

這種作戰方法很快便取得了有效成果,11月31日起,不到一天的時間內,我軍就突破了敵人3道防線,先後包圍聯合國軍近20個營,全線突破敵人縱深15公裏以上。敵人的戰略防線就這樣被誌願軍撕破一個缺口,麥克阿瑟的部署計劃被徹底打亂。由於擔心誌願軍迂回包抄,將剩余10萬兵力困死漢城,麥克阿瑟只能下令所有部隊急速向後撤退。這次戰役中,丟棄物資武器裝備的反而成了那些美軍了。而誌願軍不僅殲敵1.9萬人,將戰線推至北緯37度以後,還占領了南韓首都漢城。第三回合的較量,麥克阿瑟再次以失敗告終。

雖然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但彭德懷還是決定以退為進。他明白,敵人的主力部隊依然強勁,武器器材更是精良。而誌願軍經過長期的冒死拼搏,部隊已十分疲勞,必須進行調整休息。再者,我軍的不斷深入,將後方的補給戰線進一步拉長,後勤運輸綿延了550公裏至700多公裏。敵人更是找出了我軍缺點,頻繁使用轟炸機對我軍後方部隊進行騷擾,導致我方補給不足,作戰弊病暴露的更加明顯。

麥克阿瑟意圖故技重施發動第二次仁川登陸,不想卻被彭德懷很快識破,又被頻頻打擊。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氣急敗壞,集結聯合國軍和南韓軍、坦克、航空、傘降等各個兵種,總共超23萬兵力進行反攻,似乎要一決勝負。彭德懷下令撤離漢城,以空間換時間,爭取到後續兵力到達。同時,以機動防禦手段,主動誘敵深入,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創造了世界上多個戰爭史上的奇跡。

1月25日至4月下旬,持續了三個月的第四輪較量終於結束,雖然誌願軍有著較大傷亡,但仍然殲敵7.8萬人。

很顯然,在軍事戰略方面,麥克阿瑟輸給了彭德懷。就連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說,「我必須承認,彭德懷就是一個資質很高的對手,我們不是在和一個容易被打到的對手作戰。」美國布萊德雷將軍跟是直接指出,「麥克阿瑟神話一般的尊嚴消失了,中國人讓他看清楚了自己的軍事能力,麥克阿瑟現有的能力和力量是根本無法鬥過彭德懷的。」

最終,北韓戰場的巨大頹勢以及美軍的重大傷亡,讓美國當局對麥克阿瑟徹底失望。後來,在北韓問題上他又與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產生了巨大分歧。同年4月11日,麥克阿瑟還在日本開懷暢飲,根本不曾想到杜魯門會在未告知他的情況下,就單方面宣布解除他盟軍總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以及美國遠東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這位經過二戰洗禮,號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巫師」五星上將就這樣灰頭土臉地回到了美國,發表了謝職演講。表面上看,這似乎是麥克阿瑟英雄遲暮,但許多人都都清楚,實際上是技不如人罷了。

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字,韓戰暫停,誌願軍以光榮的姿態陸陸續續回到了祖國。對於中美的這場正面較量,各國軍事家們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彭德懷以全新的戰略戰術,給麥克阿瑟這些狂妄慣了的美國將軍和囂張久了的美軍士兵上了一堂終生難忘的軍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