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背後捅刀子,故伎重演針對中國?外媒:俄向印度提供導彈預警雷達

2024-12-18軍情

「俄羅斯這是要幹嘛?向印度出售遠端導彈預警雷達,難道是要‘背後捅中國一刀’嗎?」 這個訊息一出,外界一片嘩然。40億美元的軍售交易,意味著印度的導彈防禦能力將大大提升,對東風彈道導彈的威懾力也隨之減弱。這事兒怎麽看都不像是「友好盟友」應該幹的事兒啊?

可如果再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俄羅斯這樣做背後到底是什麽動機?是有意針對中國?還是無奈之舉?要弄明白這件事,咱們得一層一層地扒開來看。

首先,俄羅斯軍售印度並非一時興起。在過去幾十年裏,印度的軍備大部份都來自俄羅斯。蘇-30戰鬥機、「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甚至核潛艇,俄羅斯可謂是印度軍火庫的「頂梁柱」。這次的導彈預警雷達,只是俄印軍事合作的又一顆「棋子」。

不止印度,俄羅斯對越南的軍事支持也沒閑著。越南采購的基洛級潛艇,因為噪音小,外號叫「黑洞潛艇」,能悄無聲息地潛入南海,給中國海軍制造麻煩。更別提蘇-30戰機了,這些裝備早就讓南海的平靜蒙上了一層陰影。

那麽問題來了:俄羅斯和中國明明是「戰略夥伴」,為什麽要把高端武器賣給中國周邊的國家?這裏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利益優先。對於俄羅斯來說,經濟賬遠比地緣政治賬更重要。在軍售這件事上,俄羅斯從來不「偏心」,只要能掙錢,誰都可以做買賣。

要理解俄羅斯的這種做法,不能忽略它目前的處境。自從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俄羅斯受到了西方的嚴厲制裁,外匯儲備縮水,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靠賣石油?西方那邊的市場被掐斷了大半。靠自己內迴圈?顯然短時間內救不了急。

這種時候,軍售成了俄羅斯的一根救命稻草。賣武器,賣技術,誰給錢就賣給誰。印度有錢,市場穩定,還和美國法國競標搶裝備,這自然成了俄羅斯最好的客戶。

有人說:「這是在‘背後捅刀子’,傷害了中國的利益!」 可換個角度想,俄羅斯自己都顧不過來了,它的所有動作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生存」展開的。軍售這筆買賣,雖然讓中國心裏不痛快,但從俄羅斯的立場來說,這未必是一種刻意針對,更像是經濟困局下的無奈之舉。

可能有人會問,中俄不是「背靠背」的嗎?在國際舞台上聯手抗衡西方,怎麽還會有這種「背叛」?

事實是,中俄之間的合作有其局限性。比如在軍事領域,中國近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殲-20隱形戰機、東風系列導彈、國產航母,這些都是咱們自己的看家本領,逐漸擺脫了對俄羅斯的依賴。

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中國實力增長太快,也難免讓它心裏不安。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和印度、越南的合作,不僅能賺錢,還能「平衡」一下地區力量,一舉兩得。

這就好比兩個人合作打牌,雖然現在是隊友,但桌上的籌碼怎麽算,各自心裏都有一筆賬。中俄關系雖好,但歸根結底,是一場互相有算計的「夥伴關系」,並不是無條件的信任。

當然,俄羅斯的軍售只是印度擴軍計劃中的一環。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加速軍事現代化,誰的裝備先進,誰的裝備管用,印度就找誰買。

比如:

法國:陣風戰鬥機,單價昂貴,但效能優越,印度空軍戰鬥力因此大幅提升;

美國:海上偵察機、無人機,幫印度提升了偵察和打擊能力;

俄羅斯:導彈、戰機、防空系統……

印度這幾年可真是「不差錢」,全球大廠都成了它的供貨商。而這次俄羅斯提供的導彈預警雷達,正好補齊了印度導彈防禦鏈中的關鍵一環。對於中國來說,這無疑又多了一層挑戰。

其實,俄羅斯的做法並不稀奇,美國也玩過類似的套路。比如美國向日本、南韓大量出售武器,對地區安全格局進行微妙的「調控」,既保持利益平衡,又不徹底站隊。

俄羅斯這次對印度的軍售,本質上也是在「平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不會完全倒向中國,也不會疏遠印度,而是盡可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對於中國來說,抱怨別人「背後捅刀」沒什麽用,最關鍵的還是走自己的路。

在軍事上,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減少對外部的依賴;

在外交上,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建立更穩固的地區平衡機制。

說到底,實力才是硬道理。這種事情以後還會發生,但只要我們足夠強大,就沒有人敢輕易「動刀子」。

俄羅斯的軍售讓人心裏堵得慌,但世界本來就是一盤復雜的棋局,誰也不會只盯著一方棋子走路。咱們把自己的路走穩了,刀子捅不捅,終究也不過是風吹過的一陣響聲罷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